APP下载

我所知道的孙子故里

2011-08-15孙光利

辽河 2011年2期
关键词:庞涓孙膑故园

文/孙光利

我所知道的孙子故里

文/孙光利

穷,是我对它的第一印象。这印象最初源于我少年时的困苦生活,后来源于社会对它的认知。当然了,日子是过给自己的,而不是让人看的,可是为什么别人都认为你是穷苦的呢?我想这就是个问题了。

对于我,孙武子的声名还远不如他的后人孙膑呢。一部东周列国志孙膑与庞涓的故事让我知道了孙膑的智谋远在庞涓之上。至于他的先辈孙武子,那是在八十年代后期我上初中时,听说县里要打造孙子故里,听说有十年规划云云。自那时起,我才知道孙武子是与伍子胥同时代的风云人物,且有《孙子十三篇》传于后世。还记得表哥自肥城回来后我也曾得意地对他说起这件事,那意思是说从今往后我们这穷乡僻壤就是孙武子的故里了。如今想来,我那时对表哥说那些,也很有一些市侩之气,表哥,一个煤炭工人,他也未必知道孙武子是谁谁。

不错,我们这里的的确确是孙武子的故里,尽管学界有人因为一些见不得人的的缘由对此持反对态度,但我对此深信不疑。可问题在于我们这里是孙武子的故里又怎样不是又怎样?一个小地方不会因为突然出现了名人就大起来,自然一个大地方也不会因为没有什么名人就小下来。近二十年来的发展越来越证明着我的这一想法。只是至今仍有一些人打着孙武子的招牌搞一些敛财活动,可惜因为穷,出手不大方,显得小气了。活动搞下来反倒赔了些钱财。有时候,我感觉这里的精神比物质还要贫穷,这实在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了。不孝的后人有愧于孙武子他老人家了。

在这里最早修建的是孙子故园。故园二字,我的理解就是老家的意思,但,这里是否就是孙武子的老家,仅凭几个人喋喋不休地争论出土的几件文物是靠不住的,难道一个人生于何地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如是这样,我们又为何眼睁睁地看着一些当时之才的流失呢?是否也要等到他有了孙武子一样的声名后再给他修故居“诚心”邀其回家吗?倘如此,我们做的只是一件劳民伤财的花架子工程罢了,哪里还有什么重大意义存在,更与造福子孙后代一点边角都牵扯不上。十多年前,我也曾在那故园里住过一些时日,不大的院子,按仿古而建,红砖碧瓦雕栏玉砌,院子里的石碑上无非是一些军政要人的题词,另有几件很旧的兵器,据说是出土的文物。院外依湖建有一个广场,孙武子的塑像就在广场上按剑而立。还记得曾有一个中青年画家,终日在里面做孙武子的画像,我见过的一些,无非是一个老人一个小孩,或者在一起或者分开,或者坐或者站,看来政要、文人皆不能免俗的。还是那些日出劳作日落而归的百姓们好啊,他们各自生活在各自的土地上,不以孙武子为荣,亦不识得孙武子的意义;意义,从来都是官样文字里的套话,对于他们来说远不如有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来得实惠。

再后来,又在小城的西北方向建了一个兵法城,我只在修建之初去过一次,果然比这城内的故园更具规模,只是不知道这又花去了百姓的多少血汗钱。从开发孙武子故里文化至今,小城的有关部门每年都要乐此不疲地搞一个所谓的旅游节。只不过,关于那节日的境况,当地媒体的报道与去过那里的群众所述却根本就是大相径庭的两个样子,对此,我看还是走群众路线的好些。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这里依旧贫穷,只不过今天,于穷之外却又在拼命地折腾,我不禁想起了那句老俗话——越穷越折腾,越折腾越穷。因为除此外,我并没有看到什么。孙武子站立在那里,香火都有些冷冷清清的。

猜你喜欢

庞涓孙膑故园
和谐故园
追忆的故园
遥怜故园菊花开
压低别人并不能让自己更高
孙膑与庞涓
聪明的孙膑
肖邦故园,在谁的心里——我对《肖邦故园》教学的一点思考
假痴不癫
从《擒庞涓》看孙膑与孙武的师承关系
孙膑和《孙膑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