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几点思考
2011-08-15杨施敏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00
杨施敏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江西南昌 330000)
一、前言
播音主持专业是一个年轻的热门专业。据统计,全国有近200所院校开办了播音主持专业,每年的招生规模在1万人左右。而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人事教育司的统计,中央、省及省辖市广播电视机构的主持人就业岗位目前已经处在基本饱和的状态。【1】但新闻评论类主持人、专题类节目主持人、娱乐类节目主持人等特色化、专项化主持人还比较缺乏,而目前我们的教育还不能满足培养此类特殊人才的需要。如何打破这种僵局,培养适合现今社会所需的传媒人才,成为播音主持专业教育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008年由《蒙代尔》杂志发布的《中国最具价值主持人》排行榜前十位中,播音主持专业科班毕业的只有李咏和欧阳夏丹二人。这说明优秀主持人的来源是多元化教育。当前我国培养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大多是从外在形象、言语表达进行教育,以致屏幕上出现大量的“机械”传声筒、“明星脸”的主持人。播音主持专业培养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进展缓慢
播音主持专业是一个比较新的学科,其师资严重匮乏是目前全国播音主持院校出现的普遍问题。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需要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它除了需要牢固掌握播音基础知识,更需要创新能力作为依托,而目前播音专业教学人员学科背景比较单一,有些专业教师甚至没有相关专业的学习背景,也没有媒体从业经历,无法把控好专业课的“教”与“学”,更不用谈“创新”二字。教学中更多的是从语言技巧层面来构建教学体系,教学主要提升的是表达能力,支撑外在表现的学识、思维、品德、心理和情感等,由于培养耗时长、见效慢,容易被忽略,很难从根本上提升主持能力。
(二)办学资源不足,人才培养受限
规模扩张与办学力量短缺是目前播音主持教育工作中的一对主要矛盾。部分院校为了保证招生计划,学校往往会降低专业、文化要求,这样既可以招收更多学生,同时又可以按艺术类专业的标准收取高额学费。播音主持专业是一个培养特殊人才的专业与一般的文科教育不同,它不是仅通过课堂讲授,就可以培养出优秀人才来的,更非高收入,低支出的专业。教学上应该具备视、听、录、摄、演、播、控的全套实验设备,然而目前开办播音主持专业的许多院校资金和硬件投入都不足,学校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办学条件,在师资和设备都不具备的情况下,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三)培养规格僵化,无法满足市场
传媒人才是现代社会急需的人才,当前播音主持人才供需的状况矛盾突出。正如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何梓华教授所说:“新闻媒体需要的,高校供应不上;新闻媒体不怎么需要的,高校却在大量培养!”其主要表现有三点:一是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手段落后,在进行知识传授时,只注重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及好奇心的培养。二是实践教学内容陈旧,严重滞后于传媒的发展。三是只注重向学生传授已有的知识而忽略了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对人才培养和需求之间的差距较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弱;个性不强,远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传媒产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既阻碍了播音主持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又影响到整个播音主持队伍今后的水平及发展。
三、提升专业办学水平的对策措施的建议
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为了培养更符合广电一线的人才,专业改革势在必行:
(一) 加强优秀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全面复合型教师。
营造优质的学科环境关键是教师。播音主持从业人员要求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而对播音主持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完善师资队伍素质时,一方面我们要提升播音主持学科的人才培养层次,为学科发展储备更多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养与管理,为青年教师提供攻读硕士、博士的机会,为高职称教师提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机会,建立并加强教师与媒体的联系,使教师能在专业理论和实践领域更胜一筹。
(二)加大资源投放力度,优化学生学习环境。
现代化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要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在国家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播音主持专业是由教育部审批的一般控制设置的专业。国家关于播音主持专业规范中,对专业教学所需的设备、场地及师资等条件都做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办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必须在资金、设备、场地乃至师资的投入上力求充裕,首先,高校要能依据实际建立诸如演播室、多媒体教室、形体房、资料室、节目编辑制作机房等教学设施,保证这一特殊专业的教育投入。其次,要拓宽办学渠道,密切与广播电视媒体及同行间的交流。另外,要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三)强化实例、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分类教育
教师有规划地把广播电视媒体中较经典、较系统、具有特殊代表的真实案例提供给学生,特别是当前收听率和收视率较高的节目,应重点解析,让学生通过观摩、思考、分析、研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分析、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从“单向式”、“灌输式”教学,向“分析型”、“模拟型”转变,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也利于学生模仿和创新。同时,在学生掌握了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及具备初步的专业技能后,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比例至少应该保证在2:1。主持注重感知能力、思维逻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现场控制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掌握的。学校可以通过开办校园电台、电视台,举办新闻发布会,做专题采访等方式,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实训中,从理论归于实践,在从实践中寻找差距和努力的方向。
同时,学校可加强与广播电视媒体的紧密联系,形成校企合作及订单式教育,在实践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创新能力,学校可依据学生实践后的兴趣及不同特质, 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可根据新闻类、专题类、综艺类等节目类型的要求, 定向培养。在确定培养方向后,根据本类型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进行培养, 比如新闻类可重点培养学生“播”与“评”的能力; 专题类可重点培养学生提问技巧与口播二次创作; 综艺类可重点培养学生氛围营造与现场控制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多选修一些和专业有关的课程,拓宽其知识面,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在培养播音员、主持人的道路上,高校采用哪种教学模式,实际上是由现实的媒介环境和传媒人才需求决定的。所以,作为播音员主持人培养的平台,高校的视野应当更开阔,不仅要积极调整自己的专业定位以适应传媒事业的发展,更要高瞻远瞩地为传媒事业的跨越发展提供更多基本功扎实且具有前瞻性视野和知识的人才。
[1] 毕一鸣.播音主持人艺术专业教育忧思录[J].传媒观察,2004(8).
[2] 孙祖平.中国主持人专业教育问题探究兼上戏主持人专业十年办学思考[J].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05(4).
[3] 刘道玉.关于大学创造教育模式妞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0(2).
[4] 张颂.广播电视语言艺术[C].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5] 付程.播音创作观念论[C].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6] 毕一鸣.关于播音主持专业学科定位的思考[J].现代传播.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