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运动摄影与摄影的逆光营造技术
2011-08-15李东冬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摄影学院江苏南京211215
李东冬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摄影学院 江苏南京 211215)
1.引言
运动摄影是指拍摄一个镜头时摄影机的持续运动,即在一个镜头中通过对摄像机机位的移动,或者对镜头光轴和镜头焦距的改变所进行的拍摄。
逆光营造是摄影的一种技术手段。逆光包括全逆光和侧逆光。二者的基本特征是:全逆光是光从被摄体的背面照射过来,即“背光”;侧逆光是光从相机左、右一定角度的后侧面射向被摄体。
运动摄影和逆光营造都是摄影的技巧和方法,巧妙运用,将会给影像作品带来全新的面貌,大大增强艺术效果。
2.运动摄影的形式和拍摄技术
运动摄影是指相对于固定摄影,摄影机在拍摄过程中的活动性而言的。在拍摄过程中,机位始终处于固定不变的状态称作固定摄影;而运动摄影则通过改变机位和变换摄像视点,用以获得特殊效果的一种独特的影视语言。
2.1 推摄
2.1.1 推摄的推镜头是将摄像机朝着被摄主体方向推进,或者变动镜头焦距由远及近地向被摄主体接近的拍摄方法。推镜头的画面特征具有使被摄主体由小变大,周围环境由大变小和视觉前移等特征。
2.1.2 推镜头具有突出主体人物重点形象、突出细节和在一个镜头中重点介绍整体与局部或客观环境与主体人物之间关系等功能,有表现景致不断发生变化的前进式蒙太奇的作用。推镜头还可以加强和减弱运动主体的动感,通过突出重要元素表达特定的主题和涵义,给观众某些启迪。
2.1.3 推镜头的推进速度应兼顾画面内的情绪和节奏,与之保持一致,始终将主体置于画面结构中心,保持画面构图的严谨。
2.2 拉摄
2.2.1 拉摄是使摄像机由近至远逐渐远离被摄主体。其画面可产生被摄主体由大变小,周围环境由小变大的视觉后移效果。拉镜头可表现主体、环境以及主体与所处环境的意境,调动观众对逐渐远去的被摄主体的想象,以及对逐渐呈现的完整形象的猜测等艺术效果,发挥感情余韵,产生各种微妙的感情色彩。
2.2.2 拉镜头多用于结束性和结论性的镜头或作为转场镜头。
2.2.3 拉镜头的拍摄与推镜头正好相反,但它们有着相同的创作规律和要求。不同的是,推镜头以落幅为重点,而拉镜头以起幅为核心。
2.3 摇摄
2.3.1 遥摄是摄像机机位不动,变动摄像机光学镜头轴线进行拍摄的方式,可产生观众转动头部环顾四周的视觉效果。
2.3.2 摇镜头可展示广阔的空间和视野;可将性质、意义完全相反的两个主体连接起来表示某种暗喻和对比;如:可以从一个弯着腰辛勤清扫道路的清洁工,摇到一旁正随意将瓜果皮扔到地上的青年;从花朵摇到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从汩汩向外排放污水的工业废水管口摇到江河中漂浮的死鱼等。摇镜头可制造悬念,通过在一个镜头内形成视觉注意力的起伏,勾画出意外之象,摇镜头还可以表现一种特定的情绪和气氛。
2.3.3 摇镜头的拍摄应有明确的目的,由于摇摄速度会使观众视觉感受发生微妙的变化,所以应讲求整个摇摄过程的完整与和谐。
2.4 移摄
2.4.1 移摄是将摄像机架在活动物体上,与活动物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可唤起观众如同自身在交通工具上行走的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
2.4.2 移摄开拓了画面的造型空间,创造了独特的视觉和艺术效果,移摄通过强烈的主观色彩的调动,可表现更加自然生动的真实感和现场感,尤其在表现恢宏的大场面、多景物、多层次的复杂场景时具有气势非凡的造型效果。
2.4.3 移动镜头拍摄时,无论是采用将摄像机安放在活动的物体上,还是摄像者肩扛摄像机的拍摄形式,都应力求拍摄画面的平稳和水平。实际操作时,应利用摄像机变焦镜头中视角最广的镜头,因为镜头视角越广,其特点体现得越明显,画面越稳定。
跟摄、升降摄像和综合运动摄像也是运动摄影的形式。
2.5 综合运动摄影
2.5.1 综合运动摄像是把推、拉、摇、移、跟、升降等各种运动摄像方式,不同程度地呈现在一个画面中的拍摄。它可在复杂的空间场面和连贯紧凑的情节场景中,活跃而流畅地展示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2.5.2 综合运动镜头,不论何种组合方式和先后秩序,都比单一方式能够呈现其画面的造型美感和独特的艺术效果。特别是在较长的连续画面中,与音乐的旋律变化相互感应,达到画面形象与音乐设计一体化的韵律和效果。
2.5.3 综合运动镜头拍摄时,镜头运动的转换应与人物动作和方向的转换相一致、与情节中心和情绪发展的转换相一致,使画面内外部的变化完美结合。综合运动摄像特别要求摄录人员之间相互配合默契、动作协调和步调一致。
3.逆光营造技术
摄影是光的艺术,优秀的摄影作品离不开光的塑造和表现。摄影创意中应有光的营造意识。充分调动光的营造手段,才能达到整个摄影作品的艺术效果。逆光又称轮廓光,是从摄像机相对方向射到被摄人物或景物上的光线,这种光所勾划出的被摄体的外形轮廓,显示出景物的透明感和质感,区分了画面的主体与背景,增强了摄影作品的立体感。
3.1 可增强被摄体的质感
当拍摄花卉、植物枝叶等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逆光为最佳光线选择。一方面,逆光照射可提高透光物体的色明度和饱和度,使顺光光照下相对平淡的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平添增艳效果,呈现出美丽的光泽和较好的透明感;另一方面,因逆光拍摄拉大了画面中透光物体与不透光物体之间的亮度差,明暗相对,艺术效果大大增强。
3.2 可增强氛围的渲染性
采用低角度、大逆光的光影营造手段,可引发观众视觉和心灵上深深的共鸣,如风光摄影的晨光和傍晚,增强了作品的内涵,使意境更高,韵味更浓。
此外,逆光拍摄还可增强视觉的冲击力、增强画面微妙的空间纵深感。
4.结论
光影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无论是运动摄影还是逆光拍摄,都为摄影的表现提供了一种新的叙事方法。将摄影手段运用得当,对增强摄影作品的造型表现、气氛渲染和思想感情的表达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李晓平.论影视摄影的运动形式[J].现代传播, 2010(8):147-148.
[2] 周志毅.用好逆光-影视摄影中使用逆光营造戏剧性[J] 艺苑,2010(3):112-113.
[3] 刘兴红.风光摄影中逆光的运用[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