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视觉流程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2011-08-15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柴 智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8)
视觉流程是一个视觉传达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感知过程,即从视觉冲击力上带来视觉上的生理舒适感,从而引起心理的美感与判断这样一个巧妙和编排设计过程。
平面设计就是通过画面中的色彩、字体或者图形等要素,相互组合,通过良性编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这种画面能创造出一种气氛,激起人们美的感觉,满足人们审美情趣,从而对人们产生一种吸引力。在平面设计中,要想达到良好的宣传目的,就必须使设计按自身形式特点和人们视觉感觉规律来设计,也就是要遵循视觉流程规律,才能起到一个较好的宣传效果,使得观者产生积极的心理诉求和欲望,从而实现传达和说服的效力。因此,视觉流程对于整个平面设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笔者从如下方面简单探讨视觉流程在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视觉焦点
对于人类来讲,视觉不仅仅发挥着看的作用,而且也是用来思考和丰富生活的工具。我们的视觉系统,包括眼睛和大脑的相关部分。据测算,80%的以上的外界信息是通过眼睛来获取的,所以它是人类最重要的获取外界信息的器官。
但是它又不是盲目接收一切信息的,它总是在我们想要了解,或者需要了解获取某种信息的时候,才会真正去观看这一事物。根据人眼的生理构造,当我们在看某事物时,只产生一个焦点,而不会同时将视线停留在两个地方。这个焦点就是视觉中心,当人们在阅读图文时,首先会把注意力放在视觉焦点上,然后顺着形象的方向与力度的倾斜来发展视线的进程。在设计处理上,体现在用某些强烈的文字或者图画占据独版的视觉焦点,从而使得平面设计驻地更加突出。此外,通过文字和图画的积聚,以及强烈的对比关系也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成为视觉焦点。同时,视觉上的向心、离心运动也是视觉流程中的重要表现,只不过按照不同方式编排,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比如,当反应主题的文字和图画居于正中央,那么整个版面上下左右空间相互对称,张力均等,显得庄重而又呆板,而当偏左或者偏右,就会产生向心移动趋势,过于靠边也会产生离心的运动感。
引起观者注意是平面设计成功的基础和前提,要实现这一点,就要运用好视觉焦点。只有先引起观者注意,有了良好的第一感觉,才能继续往后,引导观者对设计作品的进一步探索。
二、视觉运动
人们在观察某项事物时,由于受到周遭各种视觉因素的制约,以及各种形态、色彩对视觉的刺激,人们的视线运动会发生变化,它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方向。在一般情况下,界定范围内的视觉运动,表现为由内而外,先中心后周围。由于运动整体形式不同,主旋律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流程安排。根据不同的运动方向可以分为如下三种:
直线视觉流程。就是画面中有直线方向的视觉元素做视觉引导,以此来引导观者注意,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一条直线,可以分割视域空间,也可以诱导视线沿着直线运动。水平线向左右运动,垂直直线想上下运动,斜线比起水平线更具动态变化,有着更强烈的视觉诉求力。这种斜线运动,一般方向是自左下而右上,或者由左上到右下,折线按照其折向流动。第二种是曲线视觉流程。它在平面设计中表现为有规律的曲线排列,它没有直线流程简单明快,但是更具节奏感,形式轻松,个性十足,有这广阔的想象空间。最后一种称为反复视觉流程,是在设计中,相同或者类似的视觉元素通过某些有规律的运动,引导视觉流程。比如相同的颜色,一样的字体,等等。通过这些外形类似的元素有规律性的排列或者运动,能引导观者视线按照作者的意图去感知,从而便于对作品做全面理解。
当人们在观看某件设计作品时,会形成一个习惯性的视觉顺序,也就是首先快速浏览整体画面,形成初步印象,接着实现随作品中具体要素强弱变化而作有序流动,最后按照自己理解获取相应信息。这就是视觉运动,或者视觉流程。在平面设计中,设计师应充分遵循这一流程,考虑到人们视觉运动规律,方能更好实现信息准确的传达。
三、视野选择
视觉流程是一个视觉传达过程,也是一个给人第一感觉、局部感觉、印象留存三部分组成的感知过程。据科学调查表明,人对某一物体无意注意停留的时间仅为0.2到0.4秒,有意注意时,停留的时间为10秒到15秒,因此人们视觉对实物整体感知过程非常短暂。而只有当事物具有相对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时,才能使得观者注意力在物体上停留较长时间。这里就有了一个视野的选择问题。就是说在人们有限的视野可及的范围内,如何设计安排作品各个元素,使之形成一个协调得当,充满视觉美感的组合。
一般来说,人的视野是正视前方所能及的空间,双眼所形成的视野呈现出一个椭圆区域。视觉只有在视野范围内才会有反应,越接近事物中心区域,视觉越清晰,那么这个中心区域就被称为视域。而由于各种信息强弱和方向的不同,加上客观存在的各种心理暗示以及注意力的不同,人们视域也会有差别。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个画面中,人们注意力最集中的区域偏向于上方,左方,左上和中上—可称之为最佳视域。一般来讲,上方视觉注意力强于下方,左侧强于右侧,中间强于周围,不同视域,注意力价值是不一样的。再者,不同的视域给人不同的感觉,比如,上方让人觉得轻快、积极、高亢,下方使人觉得沉重、低下、不重要之感,左边给人自由、活动的感觉,右边使人觉得庄重、正式和紧促。因此,在平面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把相对重要的信息置于注意力价值最高的区域,要注意将各种元素形成良好的组合,形成一种最佳视觉效果。
四、视觉元素
在平面设计中,视觉元素是设计的基本单元,作品是否具有吸引力,能够从多大程度上吸引受众,与视觉元素的可视性以及其诱导与暗示作用有着相当大的关系。这也是要使视觉元素充分发挥其作用应注意的两点。
首先在可视性上。平面设计中,为了更好地向受众传达信息,视觉元素的设计编排就必须简单明了,但同时不失内涵。过于简单,似曾相识的视觉元素,或者是雷同的字体,固定的色彩,难以引起受众兴趣,“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市,久而不闻
其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它在画面中要有一定强度的诉求力,使得受众能在短暂的视觉停留中理解并接受它。另外,画面中两个相邻视觉元素的间距,会对视觉流动产生一定影响,间距大,流程就慢,气势上显得舒展,但如果间距过于大了,就会容易失去联系。反之,间距小,流程就快,气势上显得明快,但如果间距过于小了,就不容易识别理解了。
视觉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影响,除了上面的可视性之外,还有它的诱导与暗示作用。它主动引导着观者的视线,按照某种轨迹或者方向去移动,通过有次序的展示,将画面中的各个元素联系起来,传达信息。上文提及了不同线条的视觉流程不但可以分割视域空间,还可以诱导视线沿线和结构的方向运动,进而突出宣传主题。它告诉我们,在平面设计中,要合理有序地安排各种要素,避免造成视觉错乱,要注意突出重点,集中传达有效信息。
除了不同线条的视觉流程,还有运动,也能引起视线的流动,从而对对受众产生某种诱导作用。比如人散步,动物奔跑、车轮飞驰,能使得注意力集中在运动方向上,在设计作品中,一些特定的信息量大的动作和表情,往往能起到这种作用,成为一种画面的诱导因素,吸引观众注意。还有手势、知识性图形等也能起到视觉元素的诱导与暗示作用。
总而言之,平面设计中的视觉流程,应该符合观众认识过程的心理顺序和思维的逻辑顺序。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是先通过感性认识,然后合理运动理性思维进行分析和思考达到一种理性认识,所以,在设计中要合理安排视觉元素的整体搭配结构,使得各种元素在画面中形成有逻辑、有层次的状态,设计师要巧妙引导,既遵循设计师自己的意图,同时不可忽略受众的视觉流程规律。
[1] 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 陆乐.平面设计中的视觉流程概述[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33)
[3] 刘达銮.平面设计编排技巧[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1年10月
[4] 张苏,周文辉.论视觉流程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