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空间构成形式与人的心理感受
2011-08-15宝鸡文理学院美术系陕西宝鸡721000
郭 嘉 (宝鸡文理学院美术系 陕西宝鸡 721000)
空间分割有很多种方法,按照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封闭式分隔,目的是为了对声音,视线,温度进行隔离,形成独立的空间,相邻空间形成各自独立,避免互相干扰,具有良好的私密性,但流动性差。
2.半开放式隔断,空间以隔屏。由镂空高柜,矮柜或不到顶的隔墙进行划分,视线可通过,相邻空间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流动性。
3.象征式分隔,空间以建筑物的材质、梁柱、色彩、绿化植物等的高低差来划分空间。其空间的分隔性不是很明确,视线上没有太多的阻隔,但象征性的区隔在心里感受上仍是区分开的两个空间。
4.弹性分隔,利用暗拉门,活动帘,叠拉帘等形式进行空间的划分。
5.局部分隔,为了尽量减少视线的相互干扰,利用高于视线的隔断,家具或屏风等物件进行空间分隔。这种分隔的力度会随着分割体的大小、形状、材质等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分隔形式常用于在大空间内分隔小空间。
6.列柱分隔,就是出于空间结构的需要,利用建筑结构柱划分空间,丰富空间的构成变化。
7.利用基面或顶面的高差变化分隔,利用高差变化划分空间,较其他方法限定性较弱,只靠部分高度的变化来给人以暗示划分空间,此形式多用于公共空间。
8.利用建筑灯具、小品、软隔断分隔空间,不但保持了大空间的性质,还能活跃气氛,又能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
(一)人们对室内空间不同分割方式所表现的不同感受
室内空间的分割可以按照功能需求作种种的处理,随着应用物质的多样化、立体的、平面的、相互穿插的、上下交叉的、加上采光、照明的光影、明暗、虚实、陈设的简繁及空间曲折、大小、高低和艺术造型等种种手法,都能产生形态繁多的空间分割。空间上的分割主要分以下形式:封闭式分割、象征式分割、局部分割、列柱分割、利用基面和顶面的高差变化分割,以及其他的分割的方式。给室内空间带来不同的视觉,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感受。
1.室内弹性分割给人的心理感受
在弹性分割中有两个空间之间的分割方式居于开放式隔间或办开放式隔间之间。但在有特定目的时可利用暗拉门、拉门、活动帘、叠拉帘等方式分割空间。例如在卧室兼起居或儿童游戏空间,当有客人时将卧室门关闭,可成为一个独立而又具有隐秘性的空间,从而形成多空间多功能的空间。或者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在有需要的的情况下,利用弹性的分割即可形成一个多空间。要是利用硬性的分割方式就会将有限的空间变的更加的狭小,不论在视觉上还是心理上都不会有美感的存在。弹性分割方式给人看似封闭又通透,开放又私密的心理感受。
2.室内利用基面的高差变化分割
利用高差变化分割空间的形式局限性较大,只是靠形体的变化来给人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常见方式有:一是将室内地面的局部提高;二是将室内地面的局部降低。这两种方法在相同的空间效果相同,可前者在效果上具有视线的发散,一般不适合密集型活动空间,在居室较少使用。后者聚集性较好,但在一般空间内大面积的降低是很少使用的。然而顶面高度的变化方式较多,可以使整个室内空间的高度增高或降低,也可以是在同一空间通过隔板,悬板等方式将空间划分为上下两空间。这样既可以过大实际的空间的大小,同时又丰富了室内的造型效果,但这样的效果多用于公共空间。
除了适用于室内的分割方式造成不同的心理感受,也有利于其他的方式分割不同的空间。比如利用灯具,软隔断通过水池、花架等建筑小品对室内空间划分。这样的分割手法不但保持了大空间的特性,而且这种方式也活跃了氛围增加了趣味性,又能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于此同时利用灯具进行分割空间,通过吊饰灯具或者其他形式的灯具的适当排列并布置相应的照明。不同的灯具照明的排序会在视线造成不同的空间感,心理上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或者利用不同的软隔断为珠帘以及连接帘,形成多空间。这样的分割多用于住宅类和起居室之间的分割。
光线过暗会造成视觉的模糊进而发生心理的黯淡,而光线过亮会引起人心理上的焦躁,光线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情感。书房一般都是采用自然光线好的房间,人工照明作为辅助照明,精彩的照明可以烘托气氛,营造环境。
总之,在空间的多样结构以及不同的分割会对人们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人们的心理、情感、视觉都起着一定的作用。“以为人本”的设计趋势也是在追寻设计对人的影响。室内环境如此其他的环境、空间下,不同的空间方式对人们产生的感受是相同的。在分割、结构以及表现手法上虽有不同,或是实体,或是虚体,或是借助其他物体,都是在为人的心理感受服务。
(二)空间高度结构变化带来的心理感受
随着风格、设计的手法局限于空间的局限性,以及领域的多元化和深层次的探索,对人们的心理底线也在逐渐的压缩。加之目前对于房子的需求量大,或许在人们心理方面的考虑会有欠缺。
人的空间感知包括形状、大小、距离、远近、方位、知觉加上依靠环境的参照取得认识。人的心理存在压抑、闭塞、慌张等形式的心理,这些心理可在环境设计中利用视觉,错觉进行心理调整。例如,增加层次上的不同距离感,利用不同对比手法、相互借助、内外渗透、改变透视关系、延伸收缩、色彩延伸感、线条的削弱等造成心理的变化,而改变原有空间的局限性。一个空间中要延伸空间,可以通过增加层次,区分出远、近、中景不同层次,延伸心理空间,形成视觉的美感,忽视本来的缺点,扩大空间感,减少压抑感。在人们的眼中,物理性的空间是有限的,但是视觉空间、心理的空间是无限的。硬性的空间是无法改变的,可以通过软性的手法改变有限的空间,利用某物体增强透视感,造成空间的扩大。增加空间的流动感。根据人们流动特点利用曲线的形式把人们引入到某个空间,利用空间的分割,暗示空间的存在,形成灵活的空间区域,打破心理闭塞感。
同时顶面的不同造型也可以间接性的改变影响人们的心理变化。方形和圆形的顶面是比较常见的叠基,同时都有高度向上的指向性。方形顶面比圆形顶面更具进深感,把方形的顶面利用上,在高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比圆形顶面的进深感更强。对于压迫感方形会比圆形要弱。相比之下中心下压的顶面也是现在很常见的造型,给人的感觉在原顶的基础上下压一部分,再下压的部分里面做向上的造型,样式灵活多变,丰富层次。但是不同的顶面的也要运用在合适的空间中,要是用错或者不合适就会给人造成心理的压迫感。顶面是一种总括的面,是最基本最稳定的形式。这种面会给人一种厚重感,原本的厚重感存在所以在顶面的修饰上也不易过多不易复杂,反之会显得压迫感强烈。
对于空间设计而言,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让人们在空间中感到舒适合度,可以把空间表现形式的不同融入到人们的心理。所以我觉得在以后的空间设计中更应该着重考虑人的心理感受,一切设计手法都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这样才能提高设计质量。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版.
[2] 钱凤根《现代西方设计概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版.
[3] 程宏.樊灵燕.赵杰《室内设计原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