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平面设计中的文革风格初探

2011-08-15武汉纺织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大众文艺 2011年17期
关键词:受众设计

喻 洁 (武汉纺织大学 湖北武汉 430074)

一、引言

近几年,在街头常常会出现商家活动的宣传广告,其画面采用文革时期工农兵形象等为设计元素,让人感觉眼前一亮。文革时期的这些已逐渐被一部分人摒弃或遗忘的旧物,在现在充满时尚自由的年代里给人留下新奇的时尚的观感,而在当代设计中,设计者竭尽心力设计出的现代创意图形,却往往难以达到这种视觉效果,当前关于文革设计作品已经有过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但对于文革视觉风格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却很少有人关注。我国当代的平面设计,民族风格大行其道,无论是标志、招贴还是书籍装帧设计都大量运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传统图形,其中文革时期是视觉符号却用之甚少。究其原由,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给当时的中国和国民带来了十年浩劫,其中的伤痛是外人无法体会的。在多数人眼里,这个时期产生的视觉符号,政治色彩强烈,个性过于鲜明,从而惯性地认为它只属于那个年代,而放在新的时期会不合时宜。殊不知正是因为文革时期的特殊性,我们更易于把握那时候正面的时代精神,或激励,或反讽,迅速抓住人们的眼球,进而利用各种艺术手法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强烈共鸣。

在绘画领域,近些年来也有不少艺术家在作品中大量运用文革视觉元素,在美术界引起很大反响。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作品就是模仿丝网印刷的广告招贴,把中国文革时期宣传画中的工农兵形象结合可口可乐、万宝路等美国商业文化标志,形成中西方文化剧烈冲击的视觉感受,同时,通过解构文革的政治符号,消解和反讽文革神话乌托邦的虚幻,肯定了新的消费主义商业势力,敏锐的指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的话语力量与商业流行话语力量之间相似的美学特征。而在当代平面设计中,对文革视觉元素的应用也初现端倪了。

二、毛泽东时代的文革视觉设计

1.图形符号

毛主席语录、红旗、工农兵、天安门、五角星、红太阳……这些在毛泽东时代的特殊产物利用了象征性的审美思维,使人们一看到这些图形符号,就联想到它们各自的象征意义。比如,看到五角星就想到共产党,看到光芒万丈的红太阳就想到东方红和毛主席,等等。

2.色彩

毛泽东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色彩,毫无疑问地当属红色与黄色,其次再是绿军装的绿色。红色和黄色是中华人民茫和国国旗、国徽的颜色,也是中国共产党党旗、军旗的颜色,红色象征着革命和鲜血,黄色则代表希望和权益。中国革命受到了苏联革命的影响,俄国革命使用红色旗帜,于是红色旗帜成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旗帜。

毛泽东时代对红色、黄色和绿色的运用,通过对色彩的独特感受和概括,利用色彩本身对于受众的视觉的美感效应以及色彩的象征意义,唤起了受众丰富的联想,调动了受众的审美体验,进而起到宣传主题的目的。这种红色、黄色和绿色所引申出来的象征意义已经广泛渗透到国人意识与潜意识中,在他们的价值观念、心理中积淀成一种情结,深深地埋藏在国人的心理结构中,把记忆的片段变成了一种的情感象征。

3.字体

文革时期,随着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升级,毛体字也日益风行。另外,在宣传招贴中,招贴画强烈的政治特征也势必会影响到作为与画面相应的口号和说明的字体的设计,往往侧重于表现字体笔划的粗壮化和结构上的紧张感。字体的字号都特别粗大,多为加粗的黑体和宋体,加上当时流行的勾边手法,使字体结构更加紧凑,对人产生心理压迫,也符合那个年代对于阳刚壮美的英雄情怀的比较片面的追求,体现了巨大的战斗性和力量感。

三、新时期的文革风格视觉设计

通过历史教科书等各种途径,国人,即便是没有经历过文革特殊时期的青年人,也已经对文革特色的视觉元素印象深刻。文革的体验是其他国家和民族不曾具有的,它至今仍部分地占有者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的一席之地,只不过逐渐褪去了以往显见的政治外衣,以商业文化的新面目“重现江湖”。

1.特征

①因“复古”而产生的时尚感。文革风格视觉元素迎合了受众视觉经验的同时,被重新包装,促成了叛逆、有活力、热血沸腾的潮流概念。

②因文革视觉元素的简练直白而产生的通俗易懂。文革风格视觉元素表达的是激进、鼓励、教育,不难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当代平面设计中转借这样的视觉元素同样能达到其原本功利性的一面——快速、直接、有效地传达信息,奠定基调。

2.手法

当代文革风格再设计的手法主要是打散重构,将文革视觉文化放在当前的时代语境中,以两者间强烈的反差来营造新的装饰风格,用复古的方式引发受众的共鸣和认同感。通过这样的分解组合和打散重构,一方面可以消解文革时期特有的政治意味,另一方面保留了最基本的视觉特征,赋予了作品新的意义,甚至增添了些后现代的意味,成为当代视觉文化的一个亮点。

3.应用

文革这一时期的艺术, 具有特别强烈的时代特色和革命色彩,它除了原有的艺术价值之外,还具有很多的商业价值可以挖掘,例如,绘画,广告、服饰、包装等方面。这种新的设计形式将形成一股新鲜的流行文化潮流,宣传并引导新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并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

酷必得网站的系列平面形象广告设计中,几个青年模仿文革时期的武斗形象,有的是三个男青年手持利斧,跨步站立,有的是几个男女青年都右臂曲起举在胸前作出“捍卫”的姿势,画面中配上“弟兄们,砍”和“姐妹们,上”等一语双关的广告词,把 “上网”和“砍价”这两个和电子商务有关的概念用戏谑和诙谐的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某一淘宝网网站广告,取材于文革风格的宣传画,并将其与商业行为嫁接于一体,利用受众的视觉记忆,形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反差,给人幽默和时尚的视觉印象。同时,在当前信仰缺失的社会大环境下,文革时期特殊的政治环境造就的视觉元素反而更能唤起受众内心的强烈认同感。

可见,文革风格视觉设计开始频频在主流的商业中出现,不再是只针对少数人的边缘性设计,而逐渐成为最具有“本土视觉语言”特征的风格元素之一。

四、结语

中国流传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都包含着其时代特征,文革这个特殊时期遗存下来的大量视觉元素只是历史长河中的艺术形式之一,但是其时代特色鲜明。在这些图像中,更多看到的是与个人经验相关的情感记忆,带有较普遍的怀旧情绪,以及认同和满足的心态。

文革视觉元素的再设计,要求设计者在新的视觉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转换,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依靠当今的现代化科学手段,以国人的文化审美观为基础,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当中完成。不断的发掘、创新、延伸、演变文革视觉元素,也能为我们的现代设计带来灵感,产生新的视觉风格,成为设计创意的源泉。

[1] 张磊.《文革视觉文化与文革风格视觉设计》.《艺术.生活》2006

[2] 陈茉.《文革时期平面设计艺术初探》,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05

[3] 萧悟了.《激情时尚一7()年代中国人的生活和艺术》.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4] 鲁虹.《“文革”期间艺术家而临的问题情境》.《艺木探索》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5

[5] 韦品星.《“文革”怪象的符号学解析》.《当代教育论坛》2005

[6] 戈洪主编.《新平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受众设计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