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装帧到书籍设计概念的过渡

2011-08-15昌隽如青岛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山东青岛266000

大众文艺 2011年17期
关键词:书籍装帧装帧书籍

昌隽如 (青岛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山东青岛 266000)

从装帧到书籍设计

古人对“装帧”概念的论述:“装订书籍,不在华美饰观,而要护秩有道,款式古雅,厚薄得意,精致端正,方为第一。”[1]

书籍形态的胚胎——“金石之书”

书出现于文字产生之后,记言记事有的刻在龟甲兽骨上,有的刻在铜器上,也有的刻在石头上。这些构成了中国古代书籍中主要的胚胎形式。

这些青铜器上铭文的顺序是由右到左,延续了陶器符号的排列方式和阅读方式。这与我们现在的阅读习惯是完全相反的。”还有一些鼎文是刻在鼎中的,需要靠近鼎口才能阅读。并且在那个上智下愚的时代里,书籍阅读是权力和尊贵的象征,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读到书的。文字刻在鼎上,立刻升级了庄重感,这也是书籍设计的因素。文字与载体呈现的气质也是早期纸前时期书籍体现的一个特征。我们祖先最早这些行为可能出自无意识,或仅仅是出自操作习惯,但是它奠定了汉字千百年来的文字排列和书籍版式的基础,对书籍装帧、书籍翻阅方式的深远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书籍形态的形成——“简策之书”

用绳子穿起来的刻有文字的甲骨是最早的、具有现代意义书籍。经过穿接的甲骨文是中国书籍的雏形,而穿接这种形式也是中国最早的装订形式。甲骨文的文字排列方式沿袭了自上而下、从右到左的模式,它的翻阅方式也自然被确定,并成为中国古代书籍阅读的主流方式。

“纸的出现与普及是书籍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它引发了书籍装帧、书籍翻阅几千年来的繁荣与不断革新。纸成为主要材料以来,我国书籍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书籍装订方式也丰富多样,概括地说,主要有卷轴装、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装订形式。装订形式的多样化也带来阅读方式的发展。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书籍形态设计,直到今天扔被中国设计者推崇、变革、再创造。

对于“装帧”来说这一名词,在现代社会已经赋予了新的意义。正如著名学者、史论家张道一先生《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中说:“几十载近百年来,作为一个新兴学科,也几度更名,使不少人为之困惑。这说明一个新学科的建立有一个创业过程,取得社会性的共识。”

吕敬人先生在《书籍设计教程》一书中提到关于新的书籍形态设计的理论:“现在的书籍设计是一种“构造学”,是营造外在书籍造型的物性构想和书的内在信息传递的理性思考的综合学问;使设计家对内容准确地阅读后随之对主题感性的萌生、悟性的理解、知性的整理,经过周密的计算、精心的策划、节奏的把握、工艺的运筹等一系列有条理、有秩序地整体构建出设计者心中的“构筑物”。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还能与周围的环境取得一种和谐的理想空间。一本书的设计虽受制于内容主题,但绝非是狭义的文字解说或简单的外包装。这近乎是演绎一出有声有色的有生命的戏剧,是在为书构筑感动读者的桥梁。”书籍形态设计概念的提出、实现和确立的过程,曾发生过各种各样的冲突,以及理论上、技术上的争执。书籍设计已经不是设计者或是插图画家个人承担的工作,而是参与从选题计划到成书为止整个出版过程的所有人的共同工作。”[2]

书籍形态设计中的立体设计语言

书籍形态设计,既包括对书籍实体构成的设计,也包括对实体之外的要素的设计,具有更多内涵,更强调书的“神”“气质”。其中立体设计是现代书籍形态设计中最突出的设计形式,从形态开本的创新、内容与外在形式的搭配、翻阅方式的巧妙结合,令读者与书籍在翻阅中产生感情。如同吕敬人教授在书籍装帧设计课程上讲的一样:“让读者与书籍谈恋爱。”这种强烈的人与物之间的感情的缔造者就是编辑、设计、结构、印刷、装订,整套出版工作的所有人。

我们会发现一本无趣的读物往往会有枯燥的文字罗列,排版和封面也没有厚重感和深入性,而现在的书籍设计可以整体的给你五官上的感官传达。诱导读者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的整体感官。首先是质感,拿起来一本书或是轻如薄纱或是麦穗感沉甸甸的厚重的知识获得感。通过触觉感知书籍封面带给人们第一语言传达,甚至字体的印刷的质感也是一种情感传递。当读者翻开书,纸张的颜色,油墨的气味,随着书籍的翻动,带给读者铺面而来的新鲜感。柔软的书装带给人们一种怜香惜玉的错爱;厚重的书画册子发出来自作者的内心呼唤。五官感觉的综合运用给读者阅读的体验,给读者带来了全方位的真实的阅读翻阅体验。

除了设计书籍的形态,对书籍的开本、大小、装订方式等进行物性的构建;依据美观、实用的原则完成书籍外观构成设计,使书具有直观的造型之美。还要设计在读者阅读过程之中,翻动书籍时的空间艺术表现力,是一个整体的五感与时空的相互感应、相互传递。

纸张的折叠,可以带给读者空间感的视错觉,在书籍设计中,一张纸,可以产生一个平面,可以产生一个空间,对折再对折,就呈现了一个可打开的空间,这个空间可以承载比这张纸平面时候更多的图文信息,然而这种打开的动作会使读者产生互动。在翻开的过程中如同打开另一个思路、开启另一扇窗户、承接新的一段内容。不需要语言,只需要一个动作,而这个动作的实现,是书籍设计者们根据书籍的内容设计的,文字内容没有交代的场景转换、心情转换、甚至命运转换都让这一个动作交代了。这种开启是主动的,而且是带有试探性和好奇心的,当文字内容给予读者心中的假设予以肯定或是更意料不到时,读者会从心灵上得到满足和震撼,被书籍内容更加深深吸引。

总结

书籍形态设计是由书籍装帧设计演变而来的。追溯中国传统书籍设计的历程,梳理我国书籍发展各个历史阶段书籍翻阅的发展、翻阅与书籍形态的其它要素之间关联关系,试图说明立体翻阅设计在书籍形态设计中的基本性地位。

从装帧到书籍设计在于思维方式的提升、概念的转换。从习惯的设计模式跨进新的设计思路,最重要的是理念的转换,是书籍设计概念需要过渡的转型期。书籍形态设计的立体设计的设计因素与传统书籍装帧设计因素基本相同,只是一种思维理念的转换。

注释:

[1] 孙以添.藏书纪要.

[2] 吕敬人.吕敬人书籍设计教程.北京: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书籍装帧装帧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书籍装帧、画册、产品包装(设计)
汉字字体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
张道一 书籍装帧设计作品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获奖作品集(2007—2013共3册)
文以载史——藏文的雕版印刷与装帧艺术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民国时期儿童读物装帧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