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本源对中国当代水墨创作的启示

2011-08-15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大众文艺 2011年17期
关键词:媒材海德格尔水墨画

杨 婧 (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马丁•海德格尔是20世纪一位重要的哲学家。他在1935年弗莱堡艺术科学协会上做了一次重要的演讲,而后又在苏黎世和法兰克福多次重做。这些演讲后来经过整理综述,便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收录在其重要著作《林中路》中的第一章《艺术作品的本源》。在《艺术作品本源》一文中,为了追问物之物的要素和作品之作品的要素,海德格尔对凡高的作品《农鞋》做了精彩的分析和阐释。他从物的有用性以及与大地等其他的物之间的关联的角度来分析,而且从农鞋的可靠性等方面来阐述这些关系。他认为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错误就是在于人本主义和由此带来的虚无主义.并认为只要任何是人的图谋和思想都不能引起现状的改善。所以海德格尔不是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论和科学原理来解读世界。他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知世界的新的途径。

传统的艺术点认为艺术作品的各个部分的组合使得艺术作品成为一个整体,而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它是一个敞开的世界,并且世界是各种物的纠结与碰撞,物是没有被客观化和主观化的关系,物与人又是一种天然的联系,而人与物的关系首先是一种存在,人与物是不可分离的,人的身体也属于物,而物又不仅仅是一种外显的状态,就像花岗岩经过风化后就会变成沙土一样。而文中所提到的“艺术作品中直接而丰满的现实性”是我们所要找寻的,这里的现实性指的就是作品中的材料,也就是物。而对于当代实验水墨而言,其传统的笔墨韵味似乎已经在退居其次,对于其表现形式的探索成为了一个比较广泛的创作方式,当代实验水墨的缘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和观念,然而其最本质的材料部分却仍旧是中国最古老的毛笔与墨,而离开这种材料,无论怎样的观念也无法得以体现。实验水墨在观念进入物质的过程中,艺术家运用媒材的技术手段是开放的流动的,物质媒介可以接纳各种观点和语言形式,反之亦然。水墨媒材实验的意义在于以此为出发点,首先是材料的独创性,其次是由材料所引发的对观念的依托。中国笔墨本身就是最有力度、最有灵魂的表达手段。其勾、勒、皴、擦以及纸本、水墨、毛笔之间的物质特性,通过艺术家的行为呈现出来的独有效果,是其他媒材无法取代的。

另外情感也是需要通过材料来组织的,正如水墨中的笔墨韵味与笔墨精神。“纸”在实验水墨画中不仅是一种材质,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实验水墨依然用水墨进行描绘,这也是中国水墨画的古老传统方式。水墨作为一种材质,具有一些特殊的本质属性,这是其他材料所不能及的,如流变性、透明性等。水墨在绘画表现上可谓是独具个性和色彩,它所创造的特殊效果,如清爽、简洁、干净、大方等,甚至是一些偶然的效果。在艺术语言上,水墨独具个性,可谓是独树一帜、风格迥异。中国的水墨画在宣纸与水墨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描绘,能产生一种特殊的审美视觉效果,这是一种其它材质所达不到的效果。实验水墨继承了中国水墨画的“水墨”语言。黄宾虹在对中国水墨画进行研究时,曾提出“七墨”的观点,并对其总结道:“七种墨法齐用于画,谓之法备;次之,需用五种;至少要用三种。不满三种,不成其画。”这是黄宾虹集大成之观点,这不仅适宜古人的水墨画,而且对当代甚至未来的水墨画都是真理。不管用什么不同的技法来表现所追述的观念,但最后一幅作品的整体效果是从墨法中看出来的。中国画除了讲究意境之外,还讲究法则。针对墨法,可谓是从古到今一脉相承。如张羽的“灵光”系列,将墨运用得恰如其分,感觉真的有一道灵光从画面里投射出来,这是因为他充分的运用了亮墨的优点。而这些效果的表现与画面情感(国画中也是一种意境的表现)的传达,也是因为他对笔墨材料的较好的组织。相反如果对墨色(材料)没有很好的运用,没有对宣纸很好的掌握,这样不论笔墨技法多么高明,在脱离材料的状态下,也无法得以体现,更不论观念与情感。

海德格尔的哲学核心处与老子的观点也有相通之处,海德格尔认为忘乎所以的一种信赖所形成的可靠性上升到一种“道”。而中国画的发展渊源也是来源于道家的某些理念如“空灵”。海德格尔对梵高的鞋子的分析说明了一个物的实际使用与对此物的反映是对物的存在的反映,而不是对物的反映,而存在又是在使用中得以体现,就像毛笔是在书写中得以存在,并且在书写的过程中越是没有意识到,其存在越是得以彰显,这也正好契合了传统中国画中一种物我两忘的境地。物在其相关关系中存在,如鞋子在与脚的穿着中存在,好的色彩也不是单独的孤立的存在,而是在其他的色彩关系中而存在,而色彩的感觉也是整体的。康德对经验的定义是主观赋予其形式,客观赋予其内容,艺术从来都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由于语言的召唤,导致过往经验的不同,构成的存在的世界的不同,并且是非客观的而是有存在的人建构的存在。

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中的感觉通过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来获得,物又是通过感觉来显现,所以对于我们国画专业研究方向的同仁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启示,在当代水墨创作领域中艺术家面对当下不断发生的新生事物,面对由新生事物而引发的新感觉和新想法,实验水墨艺术家还应该不断地超越自己,以更开放的心态,更进一步挖掘宣纸、水墨、媒材,创造出更新的表达语言和方法手段,以适应表达这种新感觉、新想法的需要。

海德格尔对艺术的物性讨论形象的揭示了认识事物本质的全新的一条线索,我们明白物并非是纯然感觉的组合,更不是实体与属性的相加,而是一种在具体的历史中显现它与其他在者关系的可能性。这也使我们明白艺术作品是以艺术作品的方式而存在,艺术作品具有完全的独立性,艺术作品是一个敞开的世界,人附属于艺术作品,这也是我们认清了人与艺术作品的一种本真的关系。真理不是一种现成的状态,被做成了就永恒的放在那里。

猜你喜欢

媒材海德格尔水墨画
《日暮野旷天低树》水墨画
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阐释进路
赋材料以生命一一自然媒材单元课程教学探索
残葵余姿——基于媒材拓展的儿童线性写生实验
牡 丹 (水墨画)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实践哲学视域下海德格尔的“存在”
水墨画与社会变革
死亡是一种事件吗?——海德格尔与马里翁的死亡观比较
徐冰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