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2011-08-15罗宏宇青海师范大学音乐系青海西宁810008

大众文艺 2011年17期
关键词:世界性民族性民族音乐

罗宏宇 (青海师范大学音乐系 青海西宁 810008)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要想得到更大的发展,必需冲破传统的制约,开阔视野,弄清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问題。

民族性与世界性是音乐审美心理存在的共性与个性的两个方面。在各民族的音乐审美心理中存在着人类共同性的因素,以此成为民族之间音乐交流、情感沟通的基础。另一方面,每个民族的情感表达方式与音乐审美习惯彼此又各不相同,作为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与发展则要求先立足于本民族的审美神韵,通过新信息的输入和反馈,不断实现自我更新,以取得世界性的广泛认同,并丰富、完善民族的音乐审美心理结构。

音乐的民族性是指文化的地域性、独特性、阶段性,同時又是一种局限性,它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经济条件制约的心理素质、精神状态和思想意识。这里的文化是一个大文化概念,它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教育、艺术以及风土人情等所有人类在精神领域里的认识和积累。所谓民族音乐,就是指那些各民族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达其情感生活的音乐。从具体形式上讲这个独特性包括乐器构成和曲调风格两个方面,后者更是主要方面。它指用民族乐器或者西洋管弦乐器演奏的民族民间曲调风格的音乐。民族音乐又包括民族民间音乐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音乐两部分。

世界性就是开放性、互通性、融合性、持久发展性和世界各民族广泛的参与性这样几个方面,它使各族人民真正站在同一个层面上平等对话。它是人类未来共同的发展方向,具有光明的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是任何势力都不可阻挡的一种历史潮流。世界音乐的硬件是管弦乐队,软件就是世界各民族普遍能够欣赏和理解的音乐风格。它应该概括和升华各民族的音乐语言,并将之提升到一个不属于任何民族音乐语言的高度。

音乐是一种文化, 文化具有民族性与世界性,文化的世界性是各种文化所普遍具有的属性,即世界间各种文化的共性。文化的民族性则是指各种文化的个体性、独特性,文化的民族性又使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文化互相区别开来。世界上的各种不同的人类文化,都以民族文化的形式而存在着,并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和发展。而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之中又贯穿着一定的共性、普遍的属性,也就是所谓文化的世界性。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有着差异、对立,但这种差异和对立并不是彼此分立、相互脱离的,即独立又相互联系着。文化的世界性不能脱离民族性而存在,同时文化的世界性又寓于民族性之中,没有民族性也就没有世界性。民族性与世界性是相对性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这里泛指科学、艺术、哲学、政治等等方面的著作,世界艺术与民族艺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日本学者木村重信说:“民族艺术以直接地反映人们的现实性的感情、凝聚千姿百态的民族审美意识的形式显示出来”“民族艺术的基本品格在于它的发生与展开同民众的生活有力地联结着”。

一个民族是否善于引进和借鉴世界性的先进文化,决定着该民族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速度。19世纪的民族乐派,正是这种立足于本民族视角,同时又影响西方浪漫派音乐的流派。它的产生是由于民族民主运动的不断高涨,力图振兴本国传统文化(音乐)使然。如俄罗斯的格林卡就是利用了民间乡村的音乐(民歌、舞蹈)、城市音乐(圆舞曲、进行曲)和当时西方音乐(古典、浪漫派音乐成果)进行创作,取得了极佳的效果。正是格林卡对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开掘和发展,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从而确立了俄罗斯音乐在世界中的地位。他创作的管弦乐幻想曲《卡马林斯卡娅》正是借鉴俄罗斯民歌《在山上,在那高高的山上》和《卡马林斯卡娅》的曲调,运用浪漫派的创作技法完成的。由此可见,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是俄罗斯的音乐风格丰富了世界音乐,同时世界音乐(特别是占世界音乐主导地位的西方音乐)又为俄罗斯音乐提供了理论支持。具有民族风格的音调、和声都影响了浪漫派音乐的整体风格。

又如我国20世纪初,刘天华对我国传统乐器二胡的改造,同样也是立足于发展民族音乐,借鉴西方音乐的技法和先进的乐器制造工艺,使我国传统乐器二胡从民间伴奏乐器进入大学课堂,登上了大雅之堂。他把二胡原先的丝弦改为钢弦,又吸收了西方小提琴揉弦、运弓的技巧,提高了二胡的演奏水准。他的实际行动亦践行了他“从中西合作中打出一条新路来”的誓言。

中西融合是为了吸收其他民族音乐文化之营养,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大力促进发展世界音乐。科学的态度应当是用两条腿走路。以历史及未来的眼光鸟瞰,我们的音乐理想和希望更在后者而不是前者。贝多芬那世界性的音乐语言的运用决定了他首先是世界的,其次才是德国的.勃拉姆斯、肖邦、李斯特、德彪西、马勒、柴科夫斯基、斯特拉雯斯基、萧斯塔科维奇等大师们也都是因为他们那些世界性的伟大作品而荣幸地成为世界级的作曲家。正因为他们音乐的世界性,才使得一百多年来世界各族人民欣赏它接受它,同时他们也为自己的民族和国家赢得了世界性的荣誉和骄傲。即使是民族乐派,也还是经过提炼本民族音乐素材并将之加工和再创造,从而使之转化为一种用世界语来表达的世界音乐。也就是他们成功地将民族音乐转化成了世界音乐,否则别人是难以接受并承认他们的。以冼星海、聂耳为代裹的一批极富才华的我国作曲家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受到思想观念的束缚,而最多只能成为我们自己民族范围内的骄傲,最终并不能赢得世界性的声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和复杂的。造成这种现状原因不能仅归于我们没有对世界性音乐语言的运用,它也与当时特定的社会形势与社会历史环境以及我们的传统文化等多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音乐工作者,又当如何处理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呢?本人以为,音乐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对立与统一,是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我们要继承并创新民族性较强的音乐文化,大力加以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其功能;同时也要大量引进世界性较强的国外先进音乐文化,在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下,只有大量引进世界性的先进音乐文化,并在本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加工和改造,使之与本民族的固有文化融合为一体。我国的传统音乐异常丰富,有戏曲、民歌、民间舞蹈、说唱等艺术形式,在它们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与我国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习俗密不可分。同时由于我国传统音乐长期靠口传心授的方式来继承,很不利于我们对传统音乐进行整理和保留。因此,适当吸收西方记谱法使我国传统音乐得以保存,特别是利用现代手段对传统音乐进行复制和研究,也是我国民族音乐工作的当务之急。虽然我国民族音乐有各样亟待解决的问题,任重而道远,但也为我们音乐工作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立足于本民族的丰富音乐文化传统,同时又不断扬弃、借鉴西方成熟的作曲技法,吸收其精华,为我所用,来改造我们的民族音乐,使我国的民族音乐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成为世界音乐中无可挑剔的文化瑰宝。使我国的音乐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5页.

[2] 李心峰选编.《国外现代艺术学新视界》.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01页.

猜你喜欢

世界性民族性民族音乐
既有民族性 又有世界性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科学家白蕊:我就是要解决世界性难题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林俊:中国皮革业的世界性求索者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
全球华人与中国哲学的世界性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