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器晚成的交响曲大师——安东•布鲁克纳

2011-08-15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大众文艺 2011年17期
关键词:管风琴瓦格纳交响曲

杨 欣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矮矮的个子,大大的鹰钩鼻,宽大的衣服伴随着谦卑的鞠躬姿势,显示出这个人十足的农民身份,此人便是19世纪浪漫主义后期的交响曲大师安东•布鲁克纳。单从形象上看,这位大师既没有巴赫的才气,也没有莫扎特的灵气,更没有贝多芬的霸气,有的只是那质朴的乡村气息。而就是在这么不起眼的样貌下,“这位大师被看作是‘德意志命运的塑造者’,他的交响曲更被称为‘德意志的启示录’”。[1]

1824年九月四日安东•布鲁克纳出生在奥地利林茨附近的一个小村庄。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个小学教师,也是村庄教堂的音乐家,由于这层原因,布鲁克纳很小就会演奏管风琴和钢琴,还知道一些关于小提琴、圆号和单簧管的基本知识。十一岁时他被父亲送到约翰•魏斯(一位很好的管风琴家)学习,并接触了一些巴赫、亨德尔、海顿等的小型教会音乐作品,使他的音乐知识更加丰富。十六岁那年,布鲁克纳在林茨参加了师范预备生培训班,准备子承父业当教师,主要学习的课程是音乐和宗教,次年便被派往温德哈顿的一所学校担任教学助理。他三十一岁时到维也纳跟随当时著名的西蒙•塞西特(舒伯特也曾求教过)学习对位法。1866年起,布鲁克纳接任富罗辛合唱团的指挥,两年后在维也纳音乐学院任教,五十一岁在维也纳大学当讲师。1896年10月11日布鲁克纳在维也纳去世,四天后被安葬在圣佛罗里安教堂的管风琴下。

“大器晚成”这四个字用在布鲁克纳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三十多岁才开始系统学习音乐,四十岁才创作日后使他成名的音乐体裁——交响曲(细想想莫扎特、舒伯特和门德尔松还没活到这岁数呢),并且在他人生后三十年中一直与交响曲保持着密切地关系。布鲁克纳的交响曲共有十一部(从数量上看他是贝多芬身后创作交响曲最多的一位作曲家),有编号的为九部,其中编号第九的作品还是未完成的,颇具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的意味。前三部作品的创作是布鲁克纳摸索的阶段;《第四交响曲》到《第六交响曲》使他的创作日趋完善,表现在节奏、调式和配器上;最后三部交响曲使布鲁克纳的创作达到巅峰并体现出自为一体的特征。

《降E大调第四交响曲》是作曲家九部交响曲中唯一一部带标题的作品。1881年2月20日由汉斯•里赫特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首演,此次演出与《第三交响曲》的反响形成巨大的反差(前一部作品演出到最后只剩下十几个听众了),每乐章结束时布鲁克纳都要上台鞠躬致谢。全曲共四个乐章,其中第二乐章行板最为幽美,由两个主题交替组成,大提琴先奏出带有悲歌性质的第一主题,如泣如诉地旋律加上带有叹息情绪的小提琴音调,把悲哀者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实不叫人动容。紧接着木管又重复了一遍主题,之后通过一段冷峻而又伤感的圣咏旋律引出了第二主题。中提琴奏出的这段“独白”时而倾诉、时而思索,极具表现力。这两个主题交替平行发展构成了“ABABA”的结构。兴奋的小提琴和嘹亮的铜管把乐曲推向高潮,一扫开头忧郁悲伤的气氛,但最后却用类似悲壮的情绪冷静地结束了全曲。爱因斯坦称这部作品是产生最和谐美的音乐作品,就连和勃拉姆斯站在同一战线上的汉斯立克也说这部作品梦呓般的沉醉初醒时的忧郁风格定将拥有未来。

除了上面提到的《第四交响曲》,不得不再说说布氏的《E大调第七交响曲》。1884年12月3日由阿图尔•尼基什(1855-1922)在莱比锡指挥首演,之后赫曼•列维(1839——1900,瓦格纳歌剧《帕西法尔》首演的指挥家)也指挥演出了这部作品,使布鲁克纳在德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同样这部作品也是由四个乐章构成,第一乐章是中等的快板,奏鸣曲式。大提琴温馨的开头好似撩开轻柔而由神秘的纱幔,法国号的插入又给人以庄重激昂的感觉。副部主题柔美的旋律由单簧管和双簧管奏出,“这个乐章是布鲁克纳交响乐中最令人柔肠寸断的优美乐章了”,[2]因此便也有了“慢板作曲家”的称号。在创作这个乐章时,布鲁克纳似乎预感到瓦格纳即将辞世,自己感到很悲伤,于是就用升c小调完成了这个乐章,为了表示对瓦格纳的崇敬,乐曲加入了四个次中音大号,即瓦格纳大号。乐曲一开始就是四个次中音大号深沉而宽广地的合奏,第二主题在中提琴的伴奏下小提琴徐徐而来,听起来温暖而平和,仿佛置身于教堂中听那感恩的圣咏。末乐章采用了倒桩再现,铜管乐器演奏出英雄性的主题,最后结束在全部乐器辉煌的合奏中。

纵观布鲁克纳的交响乐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宗教性。作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把对宗教的信仰完完全全、毫无保留地体现到极其宏伟的音乐形式中,绝对的宗教情怀使他能追寻到那份安宁,变得简单而纯净。

布氏交响曲的版本问题也是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九部交响曲中除了《第五》和《第六》只有一个版本外,其余的都是两至三个版本,有时确实让指挥和演奏者们头疼,这也是音乐史上绝无仅有的。不过这阻挡不了布鲁克纳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越来越多的指挥大师如富特文格勒、海廷克、卡拉扬、巴伦博依姆都指挥世界著名乐团去演绎布氏的交响曲;并且在1967年林茨专门成立了布鲁克纳管弦乐团,1974年庆祝作曲家诞生150周年举办了“布鲁克纳节”,4年后奥地利科学院音乐研究委员会和林茨演出协会共同创办了国际布鲁克纳协会。宗教赋予了布鲁克纳更多虔诚的理想,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无限的高度和广度,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支持,43岁他获得维也纳宫廷管风琴师的职位,57岁上演《第四交响曲》才成名,60岁获得国际声誉,67岁获得哲学名誉博士学位,由衷地向这位“大器晚成”的作曲家表示敬仰和热爱。

[1] 曼弗雷德•瓦格纳著,周惠译.安东•布鲁克纳——生平和作品[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

[2] 肖复兴,音乐欣赏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管风琴瓦格纳交响曲
电子管风琴曲《赛马》的演奏实践研究
和声在电子管风琴即兴演奏中的应用研究
当代文化视域中的瓦格纳及其超越
管风琴与电子管风琴演奏技巧的对比性研究与思考
“遇见”瓦格纳(大家拍世界)
春之交响曲:听春天的声音
集市交响曲
名人相册 歌剧巨匠:瓦格纳
周末交响曲
色彩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