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唱中的“字”
2011-08-15曹丽红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0
曹丽红 (河南大学 河南开封 475000)
“字”是指歌唱中的语言,声乐不仅是要唱出美好的旋律,还要用语言来表达其作品的内容和感情,歌唱是音乐和语言相融合的艺术,语言是歌唱的基础,歌唱是通过语言艺术的咬字发音塑造出深刻丰富的艺术形象。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咬字吐字的能力,是个常表现的有力手段。
歌唱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艺术,语言是表达作品内容和感情的工具。也就是说,歌唱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语言和音乐的结合。早在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强调:“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我国传统声乐也要求“字正腔圆”。它是伴随着我国戏曲演唱活动发展而出现的。所谓“正”是指:“表意正、声调正、读音正、节奏正”;所谓“圆”是指:“旋律流畅、形象鲜明、刻画细致、词曲扣准。”字正腔圆是民族声乐的艺术要求,也是其审美标准,它要求字与腔的完美结合,完成声乐艺术的创造任务。传统音乐理论认为:“字不正如钝刀杀人”虽过于夸张,但却说明对歌唱语言的高度重视,而那富有艺术的歌声,正是从一个字,一个音节中体现出来的。我们唱的词,如果歌词唱得不清楚,不仅让人难以听懂,而且破坏了意境,更难与观众产生共鸣,还会给观众带来反感。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歌唱是通过音乐化的语言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它既要符合语言的特性,又要符合音乐的特性。对于歌唱者,既具备了准确表达语言的能力,又具备悦耳动听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
歌唱艺术在“情”的引导下,一切都围绕着字,突出着字,以字代声,字正腔圆,字真味浓。从始至终具体的落实到了字,只有字正了,声音才能圆润、完整、感人。我国普通话的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也是复杂的、丰富的。
每个汉字的结构不尽相同,如何才能做到吐字清晰呢?吐字清晰的重要手段就是夸张字头,字腹饱满。首先从字的结构说起,字的发音主要分为字头、字腹、字尾。而这三个组成部分各自有各自的作用,字头主要是指声母发音,字腹主要是指韵母的发音,字尾主要是指归韵的部分。歌唱中的语言与平时我们说话是大大不一样的,我们说话时的字音是短促的,字音的字头、字腹、字尾不太明显,而歌唱中的字音是随着歌曲旋律有舒、有紧、有快、有慢的变化而变化的。
字头
字头是解决字音清晰与之关键,一般要求字头咬准要有劲。由于字音大部分不颤动声带,因此,所占音符时值最短。这样就根据字的表情需要控制气息,气息越充分,发音除阻时就越有弹性。在传统唱法中强调声母的“喷口”,就是指字头发音要像“喷”出来那样敏捷、结实、清晰、有劲。要求字头咬紧,要做到紧而不僵,松而不懈。但力度的强弱或“劲”的大小,要视内容与感情的表达需要而定。
在我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我的导师要求我“字头夸张”,就是要求在发生时成阻部位准确的基础上,在持阻阶段增强气流冲击,这样可以明显地增强字音的清晰度。如我在演唱歌曲《红叶颂》时,歌曲中“多情的红叶”发辅音“d”时,要双唇紧闭,阻塞气流,然后用气流将双唇快速冲开,爆发成音。这样唱,“多”字就会非常清晰,观众也能听得很清楚。再如歌曲《长鼓敲起来》第一句中:“长”字的发音,应首先夸张字头部分“ch”上牙和下牙轻轻合拢,舌头底下牙与牙槽阻气,然后用气流将上牙冲开爆发成声,同时快速过渡到韵母“ang”上,又如歌曲《边疆的泉水》中的“边”字,字头b是双唇阻,须先将双唇闭死一成阻,与此同时,口腔内呈i型,把气憋在口腔内一成阻,准备好适当的呼吸力量和力度,使呼气冲破双唇阻里,同时快速过渡到韵母“an”上。总之,歌唱语言要求在字头发音的整个过程中做到准确、快速、有力、干脆,这样才能使字头弹吐有力,字音清晰。
字腹
在吐中字咬字的过程,字符是一字之中口腔开度最大,发音最响的因素,其所占的时值是最长的,吐字是指字腹和字尾部分韵母的发音。字腹是一个字最响亮的韵母部分,韵母是吐字是发挥音箱共鸣作用的中心。音韵学中,把吐字过程中口腔变化形态归纳为:“开、齐、搓、合”四种类型,即“四呼”,快速咬字后,要立即吐字,吐字要遵循“字腹演唱不变形”的原则,要注意保持母音口型不变,气息不断,使咽腔等共鸣器官受到气流震动引起共鸣。
字腹在演唱过程中要求音值延长而不变形,突出和延长字腹是因为主要母音在音乐旋律变化中所占时值最长,在主要母音延长过程中,除发挥主要共鸣外,还要求口型在延伸中保持稳定,加强口腔开合圆扁的控制力,避免由于口型变化,而影响嗓音音质。
字腹是表达字意和情感的关键,声乐家伍德尔说过:“歌唱时我们几乎全是在唱母音”可见,字符是一个字的核心,他必须咬的稳健、从容。
字尾
字的最后一个成分是字尾,字尾是一个字结束的收束部分,歌唱吐字中称韵尾,要是一个字有头有尾,完整准确,就必须收好字尾,字尾都是收在下一字开始之前的一刹那,必须收稳,收得干净。如果字尾收音不明,就会影响词义的表达,因为字尾既是一个字的完结部分,又是下一个字的发声先导,字音的清晰、准确与否和字音的顿歇与衔接有很大的关系。如遇到一个字的甩腔较长,就需要间歇或吸气时半收字尾,然后再接原来的混合音素继续行腔。如遇到没有尾的字,就需将字腹不变形的延至最后,直到与下一字的字头相接。
歌唱艺术中的唱词,一般都包含一定的韵辙,归韵就是字尾要收的轻巧准确。在传统声乐中,按着韵母主要成分,相同或相近的规律,将其划分为十三个类别,即“十三辙”。“十三辙”是指:1.发花辙:韵母包括a、ua、ia。2.梭波辙:韵母包括:e、o、uo。3.乜斜辙:韵母包括ê、ie、üe。4.一七辙:i、ü、er。5.姑苏辙:韵母是u。6.怀来辙:韵母是ai和uai。7.灰堆辙:韵母是ei和uei(ui)。8.遥条辙:韵母是ao和iao。9.由求辙:韵母是ou和iou(iu)。10.言前辙:韵母是an、ian、uan、üan。11.人辰辙:韵母有en、in、uen(un)、ün。12.江阳辙:韵母有ang、iang、uang。13.中东辙:韵母有eng、ing、ueng(weng)、ong、iong。
歌唱时,每个字都要归辙,归韵是歌唱的精髓部分,是体现歌唱性的重要环节,也是美化字音,扩大共鸣的主要阶段,归韵时要注意保持通道和口型,气息自然流动,使字在气息带动下归韵,归韵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演唱质量的好与坏。歌唱者若在歌唱时忽略了“归韵”就会唱出很多错字,如“传”是前鼻音,一旦没有归韵到位就会变成“窗”后鼻音上去。因此,归韵收音是不可缺少的,凡有字尾的字都要收住,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字。可见,掌握好字尾归韵收音的十三辙规律,不仅可以准确地表达词义,而且也是体现语言艺术美丽的最佳途径。
汉字是国粹,唱字更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歌唱中,不仅要使吐字、咬字正确清晰,又要使与唱腔结合起来,在把字唱的精美的同时,还不能影响其共鸣,更要通过语调、音乐语言表达歌曲深刻的思想内容。总之,歌唱语言的处理很不容易,在歌唱时,不仅要把字音唱的准确、清晰,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吐字咬字与歌唱发音有机的结合起来,以达到生动形象地表达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