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动画场景中的美意识
2011-08-15卿晓岚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00
卿晓岚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每当提及日本动画,我们的脑海里很容易就联想到唯美梦幻般的画面。日本动画在动作的连续性和流畅感方面都表现偏硬,为了弥补动画中的僵硬感,日本动画场景得到更多的刻画和关注。日本动画场景不仅渲染和营造出故事所需要的环境、气氛,在一些以描述场景为主的镜头里的“背景”中,它甚至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主诉“角色”。通过研究画技成熟后的日本动画场景设计,探究日本动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情趣。
一、日本传统的美意识
关于日本传统的美意识,柳田圣山曾写到:“日本人认为因无常而美,短暂又短暂的美才是永远,不认为左右都均衡就是好,与其所谓的几何学的美学,不如总是不整齐、犬牙交错,有奇特地失掉原形之处,在不平衡中又有一种自然而然的均衡。在色彩上,讨厌花俏刺目的颜色,将“朴素无华”作为美的基本。”
这种美意识来自于日本人特有的“诸行无常”的观念。这种无常观在日本人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日本人认为既然诸行无常与变化流转是生命生生不息的铁律,那么不完整与残败作为无常变化中的一环,它绝不是通往永恒的死,而是走向流转的生,最终它将带来的是生的喜悦。因此日本人是用一种欣赏的目光去寻找、审视这样的美,继而从中发现生的希望与愉悦。这种无常观最后沉淀为日本人看待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的准则。
日本动画创作也深受其影响,日本动画场景不仅沿袭了这种的审美理念,并且成功糅合西方绘画理论,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日系’动画风格。
二、自然美
由于日本狭小纤细的地理环境以及温和的自然气候,形成了日本人温和中庸的性格以及敏感纤细的情感。在日本人心中,最高意义的美是一种人于自然的和谐美,他们崇拜自然,乐于追寻纤丽玲珑之美。这种审美意识不仅表现在形式上,并在思想情感表达上,表现犹为敏感细腻。
因此,日本动画场景中,花石山木是场景中必不可少的“角色”,场景中的自然景物以及建筑也多以纤小幽美作为审美旨趣,画面镜头也多是描绘自然或生活中最平凡的一角,创作者更关注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追寻一种看似不经意间,而又独具匠心的“天人和一”。所以,在日本动画中极少出现气势磅礴的壮观场景,更多的是在不经意的角落发掘容易被人忽略的美。飞花落叶、片山独枝都是场景中常常使用的表现手法。
在新海诚的《秒速五厘米》中,故事的一开始就是樱花树的倒影摇曳在马路上的积水中,紧接着的是同一街景里三个不同角度的特写镜头,晨光下的钢丝网,停靠在樱花树下的电动车,路旁面包车和墙角间的缝隙。画面精致而细腻,就连车灯上斑驳的光影也被仔细刻画,在这里场景成为主诉的“角色”。水纹的波动,漫天的樱花花瓣,闪动的光影成为动画的全部。就是身边这最不经意的街角,在作者笔下却闪烁着最美的瞬间,如同故事中那无疾而终的初恋,短暂却美丽,在这亦幻亦真的空间中,一种不言而喻的美轻轻拨动了观众的心跳。
此外,在景物造型上,日本人追寻着一种“残缺美”,如同自然中必然的兴衰更替,他们相信抱有缺憾才能联想到圆满的美好和无常。所以,场景中极少出现对称平衡的造型,景物造型更具张力和趋向性,通过对不同趋向的景物进行组合,构成动态的均衡感,使得场景画面节奏韵律丰富,更具视觉冲击力。
三、雅致的色彩美
色彩美是日本动画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传统审美意识中,日本人崇尚朴素自然的颜色,喜爱晕色和朦胧色,而在日本动画中,虽然素雅的色彩依然是作为色彩美的准则之一。但是,受西方绘画理论和电脑技术发展的影响,场景色彩表现更加多元化,颜色也不再单调暗淡。场景色彩更倾向于水彩写意风格,色彩带有创作者强烈的主观意图,根据不同的剧情需要,色彩可以变幻成各种模样,起到渲染情景气氛意境或是强化感性的诱导作用。
色彩渐变是场景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色彩渐变使画面有了更多的颜色层次变化,它可以避免色彩反差过大,色彩变化柔和,使得视觉效果更统一和谐。这种表现手法最常见的地方是对天空的描绘,天空由上至下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画面内容丰富而富于节奏。而对于色彩关系的处理,日本动画借鉴了包豪斯学派的伊顿提出的七种色彩对比要素来处理色彩关系,即明暗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通过对色彩多种对比的综合运用,以达到意味无穷的对比关系和统一谐调的色彩关系。
在宫崎骏的《悬崖上的金鱼姬》中,宗介捡到波妞往山顶上的家跑,在这个场景中,宗介穿着一件鲜艳的黄T恤,下面则是紫灰色的短裤。小路两旁是嫩绿的草丛,紧靠着的是湛蓝的大海,这小路是一种偏红的土色,顺光处,被星星散散的淡黄色和蓝绿色点缀。背光的阴影处则是紫灰色中点缀着红色和黄色;这种色彩的搭配使得穿着鲜黄T恤的宗介在场景中显得十分鲜明而不突兀。
此外,黑色勾线在日本动画场景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在色彩边缘或是色彩对比最强烈的地方,通过使用黑色线条进行勾勒,可以缓冲色彩矛盾,产生过渡的作用,也能迅速加强对比、强化边缘,使得场景画面更加明快醒目。
四、光与影之美
近年来的日本动画,场景中光影的塑造更加精细,有时甚至会将光影夸张化。不同角度的光影效果,甚至不同色彩的光影效果,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从而产生不同的戏剧效果。光影在画面中看似随意安放,其实带有创作者强烈的主观意识,光影不仅要要符合基本的自然规律,更重要的符合场景中角色的情感表现。在日本动画场景中,特别侧重对物体高光以及太阳的强光描绘,以及对阴影的色彩处理,光和影不在是单调的白黑关系,具有强烈的形式感和色彩感。特别是以新海诚为代表的新生代动画人,通过对光影的精心刻画,营造唯美朦胧通透的画面质感。在《秒速五厘米》中,画面随处可见作者对光影美的追求,画面大量使用逆光创造光与影的激烈碰撞。无论是映射在马路上斑驳的樱花树影,亦或是教室中窗户被拉长的影子,还是电车上游走的影柱。这个常常被人忽视的光影忽然变成画面的主角,它映衬着角色的情感变化,渲染着场景中时起时落的气氛。
在日本动画中,光影被赋予了生命和情感,它们不只表现空间体积感,还承载着时间的流转,生命的流动。《空中杀手》中优一到水素办公室报到,空旷的办公室里,巨大的玻璃窗下是水素的办公桌,玻璃窗外是白的耀眼的光芒,房间内却是照不进阳光的黑暗。窗户的影子将房间里流走,在这这里是死一般的寂静,一种沉重、绝望的死亡气息在画面中流动。
五、意境美
日本动画场景非常注重对意境的塑造,重视感性感受的表现。场景画面中有一种淡雅静谧、闲寂幽玄之美,它不仅仅是描绘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内容,同时又追求言外之意的含蓄美和朦胧格调。而日本场景没有停留在对意境美的一味追求,在意境背后承载了创作者对这个世界的自然观、人生观和宇宙观。它使观众沉浸在其创作的动画世界中,去感受那最深层的视觉美感,去体会对自然的淡淡感伤和对人生的深深眷恋。在这梦幻唯美的动画空间里,不仅隐含了宇宙万物,更是人们为了寻求超脱现实的一瞬间,所追寻的理想彼岸。
[1]《视觉艺术心理—美术形式的视觉效应与心理分析》.王令中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禅于日本文化》柳田胜山.何平.伊凡译.译林出版社 ,1991年11月第1版.
[3]《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叶渭渠.唐月梅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4]http://www.donghuake.com/ 动画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