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视人物造型的设计与步骤
2011-08-15李晓峰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艺术院北京065201
李晓峰(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艺术院 北京 065201)
影视人物造型中的化妆造型是一项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它是根据电影或电视剧本提供的人物的文学形象、导演的总体构思、演员所具备的外在形象条件,通过设计者自己的感受,对剧中角色外部形象所进行的角色人物形象设计。影视人物的塑造有自己独具的特点和更丰富的内涵与形式方法。经过自己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中,发现影视的造型的过程中必须经过设计步骤到设计技术的过渡,然后达到设计的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最终呈现给观众一个符合时代潮流和大众审美需要的艺术珍品。
一、影视人物造型的设计步骤
在影视人物造型中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化妆造型,二是服装造型。二者关系是一个整体,互为补充,密不可分。创作过程中既有明显的分工,各自独立,又在美术设计师的总体统筹下合二为一,为完善人物造型服务。
(一)认真研读剧本
剧本是一剧之本,所有的创作都必须以剧本为依据,人物形象设计更是如此。从剧本了解故事情节、情景,把握人物角色和基调的定位,从字里行间体会编剧的意图。
(二)分析剧本
查找或判断剧本的时代背景,故事所发生的年份(哪一朝代、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地点(中国、外国、城市、农村、北方、南方、具体的某一区域),时间范围(白天、早上、中午、傍晚、黑夜);剧本中有多少人物(主要人物、带台词的人物、群众演员、男、女、老、少);剧本有多少场戏(室内、室外、宫廷、战场、会议、野餐、劳动场面等);剧中有多少镜头(有没有特殊要求的特写镜头,如眼圈红了)……
(三)分析人物及人物关系
首先要分析人物,主要人物有几场戏,什么戏,大概需要有什么变化,如年龄的变化、身份的变化、心情的变化、境遇的变化等,需要几种造型。
其次要分析人物关系,主要人物与主要人物关系、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关系、主要人物与群众人物关系、次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关系、群众人物与群众人物等。
(四)拟写主要人物小传
小传可以包括人物的出生年月、成长阶段环境和在环境中的状态等。这样可对人物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五)体验生活,查阅资料,搜集素材
如果拍摄的是我们所熟悉的现实题材,我们本身的生活就是一种体验。如果是历史题材,搜集资料就非常重要了,文字的、图片的、图象的、类似题材的影视都要搜集。如果是少数民族或外国的戏,条件允许的话应该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认真体验,取得第一手资料及生活素材。
(六)总体构思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应该进行人物形象的总体构思了。在此基础上再构思重要人物,再构思次要人物。可以画设计图,也可以写成文字,还可以借助电脑设计出人物形象的造型方案来。
(七)与导演沟通
谈自己对剧本的认识及独到的体会;谈在人物形象设计方面对剧本中人物及人物关系的理解;谈剧中人物形象总体设计风格及每个重要角色个性色彩的造型设计依据等。
(八)与主要演员交流
与主要演员交谈的过程,也是体察、了解演员的过程。这种相互了解、相互沟通将大大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准确设计。
(九)与其他部门交流
一个完美的形象设计方案必须顾及到很多因素,影视形象设计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它属于综合艺术。艺术形象设计者必须考虑到影像成功的诸种因素,包括找摄影师谈拍摄的总体风格与人物形象设计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拍摄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与灯光师、美术师交谈,谈人物与美术设计场景色调的关系,人物在场景中是否突出或太跳,以及灯光造型与人物的关系等。如发现不妥之处应及时修改。
(十)进入体现人物造型设计的创作阶段
设计图或文字稿只是案头工作,到成为一部作品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化妆造型需要一个完美的设计,但这远远不够,还需筹备大量材料、购买化妆品及饰品、制作化妆造型零件等等。这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可以根据人物设计方案进入人物造型阶段了。
二、影视人物造型设计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上世纪20年代西方一位先锋派艺术家曾说:“电影本身是为了复制现实而生的,但到头来,电影美学最大的难题却是:如何抗拒对现实的复制。同样的在影视创作的化妆部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一)影视造型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对客观现实的尊重
化妆造型作为一种塑造影像的艺术形式,影视造型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对客观现实的尊重,即再现客观事实。虽然我们无法知道刘邦、项羽的本来面目,对罗密欧、朱丽叶的真实性也无从考证,但是却被银屏上出现的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形象深深打动。什么“欺骗”了我们的眼睛?影视造型的迷人魅力正来源于它那酷似人物原貌的仿真性和再现性。
基于此,从技术层面理解化妆造型应将能够充分完成复制目的作为第一追求。它具有这样两重含义:
1.是逼真展示人物的外貌细节。这源自对现实对象的共性模仿,包括对时代背景、社会地位、性格、年龄等一切可能赋予其外貌以不同特征的共性的摹仿。
2.是遵循美的一般规律。这是时间迁移、历史发展而积淀下来的人们的审美习惯,它放映了人们对美的共性的认识。如“三庭五眼”、黄金分割等即是人类长期实践探索得出的科学结论。
(二)超越考古似的还原
化妆造型塑造的“影像”在本质上决不是现实的。一切对于客观现实的复制只是靠人们的揣测和想象。在影视造型的艺术表现中,超越考古似的还原,摆脱现实的物质的束缚。以造型师自身的主观感受以及情感理念重新整合生活素材,表现不似于现实对象的、传神的“艺术”人物才是其真正目的。再现的真实性退居到次要的地位,重要的是通过化妆设计师个性化的独特“视角”所表达的艺术的真实。
(三)影视人物造型的传统与时尚
著名造型师叶锦添曾说:“我做的东西都不是重复历史的,我永远是以现代人的眼光看以前的。不会是从以前去看以前。”导演李安说:“拍片务实非常重要,但务虚更重要,它是品味的渊源。”叶锦添的角色人物造型作品介于古典和前卫之间,既有古典的影子又有前卫的东西,立足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正是虚实结合的完美体现,因而能被大多数观众所接受。
在现代影视剧中,造型不再过多地强调颜容的相像,主要以美化为目标进行创作,在形式上逐渐从现实主义转向表现主义,传统的结构法则开始打破,设计的元素重在追求精神的道路、精神的目标、精神的意义;元素成为“箭”并射中内容的“核心”,由此赋予灵魂。
创造艺术形象主要以呈现本质和体现主题为前提。同时,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人物化妆造型应当在艺术表现手段上有新的拓展和扬弃。要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更好地把“表”与“里”的文化传承与融合创新结合在一起,用现代时尚元素对人物“表”象加以革新,大胆运用各种材质、样式和艺术手段来充分表现人物形象的“里”(内在特征或神韵),以创作出符合时代潮流和大众审美需要的更多艺术珍品。
[1]《红楼梦》.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中国化妆史概说》中国纺织出版社.
[3]《影视鉴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