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琵琶艺术的发展

2011-08-15范占军焦作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艺术学校校区河南焦作454100

大众文艺 2011年13期
关键词:琵琶乐器音乐

范占军 (焦作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艺术学校校区 河南 焦作 454100)

大约在秦汉至隋唐时期,琵琶一直是各种弹拨乐器的泛称。琵琶最早见于史载的是东汉刘熙的《释名》:“批把,马上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由此可以看出,“批把”是描摹两种弹奏手法。大约至魏晋时期又根据我国琴瑟的用字习惯,将两字的提手旁或木字旁改为两个“王”并列的字头。即改“批把(或枇杷)”为“琵琶”。而后,“琵琶”两字就沿用至今。

秦汉时期,我国曾出现两种琵琶。一种是秦朝筑长城时传入中国的音箱类似鼗鼓的弹弦乐器,人们称之为弦鼗,也称为秦琵琶,另一种是汉朝时出现的木质圆形音箱,直柄,四弦十二柱的直颈琵琶,也称为汉琵琶。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量的少数民族音乐以及外来音乐涌入内地,音乐文化上是一个大融合的时期。曲项琵琶替代了直项琵琶的地位,成为琵琶类乐器的主流,琵琶艺术也从此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

一、曲项琵琶曾成为“琵琶”的专称

汉朝武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一条通行中国的丝绸之路,使西域诸国的多元文化得以进入中原。大约南北朝时期,曲项琵琶随龟兹乐经这条丝绸之路传入我国。这种曲项琵琶身呈梨形,向上尖而形成短颈,木轸,四弦四相,用拨子弹奏。最早记载的是《隋书•音乐志》:“今曲项琵琶,竖箜篌,并出于西域,非华夏旧器。”可见,曲项琵琶原是西域外来乐器,并非是我国本土乐器,曲项琵琶早在北周武帝时就已开始盛行发展起来。

隋至唐,由于政权的统一和国内各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加深,各族的音乐文化也得到进一步交流融合。唐朝,社会经济高度繁荣,中国成为世界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国家,许多亚洲国家派人到中国学习音乐,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外来音乐,唐都长安逐渐成为国际化的音乐交流中心,一些新的民族风格的又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文化应运而生了。“燕乐”就是其一。在隋唐时期较流行的燕乐体制中已有多部使用曲项琵琶和五弦琵琶,燕乐中使用的主要乐器就是琵琶。在各种歌舞形式与乐队中琵琶均为领头乐器,这也就客观的促进了琵琶在唐朝的兴盛。

唐诗有言“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可见琵琶普及程度惊人。当时的皇帝、士大夫以弹琵琶为荣,平民百姓也以弹琵琶为一种时尚。唐朝所记载的琵琶多指四弦曲项琵琶,这种琵琶取代了阮咸的主流地位,至此琵琶也就成为曲项琵琶的专称了,琵琶也作为一种独立的乐器发展开来。在唐朝人民的努力下,琵琶已不在是单单的外来乐器了,逐渐被我国人民“华化”。为了适应我国人民的演奏,形制上我们对琵琶进行了改革,成为一件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乐器。

二、琵琶演奏艺术的发展

在琵琶中国化的历程中,其演奏艺术在唐朝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叹为观止的辉煌时代。唐诗《琵琶行》有诗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可见当时琵琶演奏已有细腻、色彩丰富、层次变化繁多的特点和汉民族学习外来音乐的狂热。

宋元时期,由于工商业繁荣发展,形成了许多大都市,音乐也逐渐走向民间,以说唱音乐为主,适应这些新兴城市的文化需要。说唱音乐主奏乐器是筚篥。这一时期,琵琶演奏处于舒缓期。同时,宋词的产生,致使音乐与文学格调趋于婉约,词作中的琵琶都是和悲、怨、泪、泣等字联系在一起,琵琶演奏情调也越来越悲怨,向细腻方向发展。

明清时期,琵琶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潮期。明代地方戏曲勃兴,我过音乐的发展主要依存于戏曲音乐。虽然大多数戏曲剧种不以琵琶为主奏乐器,但是琵琶表现力丰富,在乐队中依然是必不可少的乐器之一。明以后琵琶在独奏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琵琶成为地道的中国独奏乐器。明代演奏名家有河南的张雄、蒋山人;京师李近楼、李东桓;安徽钟秀之,汤应曾等。清代有南京顿仁,他的清弹琵琶当时极为出名。

明清的琵琶发展高潮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上半叶,这次高潮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中后期琵琶艺术由北向南转移,尤其向江浙一带。到此时,琵琶演逐渐明确了两大派。琵琶名家顿仁与白在湄的南下,对琵琶演奏上的南派有重大贡献。至此,在琵琶艺术的继续发展中,开始启用了一个新的名词“流派”。

三、近代琵琶演奏上的风格流派

清以来,随着琵琶艺术的向南迁移,南北琵琶演奏风格差异拉大,形成了南北两大派。南派被称为浙派,以浙江陈牧夫为代表。北派被称为直隶派,以直隶王君锡为代表。北派中有《十面》而无《卸甲》,南派中有《卸甲》而无《十面》。《十面》与《卸甲》同为武曲且背景相同,但曲风却大不相同。由此推断,北派气势更磅礴些。

清以后,各地琵琶独奏和地方小曲已初步有了派别的区别。有天津派、山东派、浙江 杭州派、浙江嵊县派、浙江温州派、广东潮汕派、广东客家汉乐琵琶、广东粤乐琵琶,还有福建南琶,在后世琵琶乐派中独树一帜。另外,也有因各地方小曲的不同地域特色形成的如北京曲艺琵琶、天津荡调琵琶、河南板头曲琵琶、苏州弹词琵琶、四川清音琵琶等。这些初步流派的区分为之后真正在琵琶发展史上刻下深刻烙印的琵琶流派提供了崛起的奠定了基础。

四、新时代、新发展、新展望

六十年代前后,在传统琵琶音乐的基础上,琵琶大力吸引西洋作曲技法,创作出一批新颖而富于时代气息的作品。在演奏手法及曲子结构上产生了一系列与以往相比大规模的变化,取得了极大的成绩,形成了琵琶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高潮。

一批以王惠然的《彝族舞曲》和吕绍恩的《狼牙山五壮士》为代表的琵琶现代作品相继问世。这些作品已不能用规范的传统的文武曲来套。在创作技法、曲式结构、旋律技巧及演奏技巧等方面相对传统都要很大的突破。

1973年,由吴祖强、刘德海创作的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的产生是琵琶发展上的另一个标志。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琵琶独奏与交响乐队协奏的形式出现。随后产生了更多的琵琶协奏曲,这大大拓宽了琵琶的表现力,也提高了琵琶这种中国民族乐器在国际上的地位,为琵琶走向世界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近几十年,随着素质教育的盛行,社会上掀起学习乐器的潮流。传统的民族乐器也倍受人们的青睐,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凝聚了强大的后备军。在这个万象更新的时代,民族音乐也在适应着时代的变迁。琵琶这种传统的民乐也开始注入一些现代时尚的因素。活跃于世界乐坛的旅日华人琵琶演奏家涂善祥与世界电子音乐大使喜多郎先生珠联璧合协作,开创了琵琶与现代电子音乐结合的新领域,在世界乐坛上独树一帜。

如今,琵琶这些传统的民乐已走出国门,更多的人们正在了解他们。琵琶这一民族音乐中的一颗奇葩,现在也倍受更多世界人民的关注,相信她会乘着中国这股快速发展的春风攀向又一个辉煌。

[1]庄永平《琵琶手册》.2001年1月版.上海音乐出版社.

[2]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2004年3月版.人民音乐出版社.

[3]靳学东《中国音乐导览》.2001年4月版.人民音乐出版社.

[4]钟鸣远《不可不知的中国民乐》.2004年8月版.华夏出版社.

猜你喜欢

琵琶乐器音乐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学乐器
乐器
圣诞音乐路
音乐
窈窕淑女琵琶妹
我的“反弹琵琶”
琵琶绝
音乐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