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羌族民歌旋律的地方色彩初探

2011-08-15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大众文艺 2011年18期
关键词:茂县音调羌族

刘 芬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中国民歌的地方色彩,是民歌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涉及中国音乐的基本风格,在音乐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已逐渐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课题。“色彩”,乃借用绘画术语,以通感之法,表达对音乐美感特点的整体体验。简单地说,民歌的地方色彩意指不同地区民歌形式风格的个性特点,各地民歌的不同个性特点,构成了审美体验的不同效应,由此形成千差万别的“地方色彩”。地方色彩的形成于各地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自然地理悬殊很大,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导致各地在语言、风俗、审美心理和文艺传统上都形成了不同的地区特点,这些文化因素综合作用于各地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民歌形式,逐形成了多远多层次的色彩差异。民歌地方色彩不仅体现于中国南方北方不同省区之间,即使在同一省区内,也会因地理、方言声调及传统审美习惯的不同,而有微妙的色彩差异。

羌族主要聚居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阿坝州松潘、黑水、九寨沟等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绵阳市平武县,成都市都江堰地区,雅安地区,贵州省江口县、石阡县,甘肃南部、四川西南、云南部分地区,现有人口约32万人左右。羌族地区地理上以岷江上游的叠溪为界,分为南北两片;南部地区包括茂县、理县、汶川县大片地区,这里羌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北部地区包括岷江上游的茂县叠溪以上及松潘县热吾沟一带。羌语方言也与地理分布大体一致,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区。羌族民歌的形式和风格,也因南北两大方言区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南部地区的民歌为单声部形式,北部地区尤以茂县叠溪以北及松潘县热吾沟一带,民歌以二声部为主,也有单声。据此笔者将整个羌族民歌按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文化历史差异和民歌特色而划分为三个色彩区:它们分别是松潘色彩区、茂县色彩区和北川色彩区。这三个地区分别代表西北方最藏化的,中间的以及东方最汉化的羌族地区。

茂县色彩区:茂县目前是羌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也被认为是最典型的羌族地区。茂县县城,本地人称之为凤仪,是羌族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之一。具有浓厚的羌族民族风情,身着羌族服装的妇女随处可见。由于高寒与土地贫瘠,居民的生活相当艰苦。在这儿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是,由东向西、由南往北,都呈现由汉至藏(嘉绒)的过渡现象。因此,该地区的羌族民歌旋律是最能代表整个羌族民歌旋律特色的。笔者在对羌族民歌的形态学研究中,将羌族民歌的旋律特色概述为:多用五声性七声音阶,偏音(清角、变宫fa、si等)使用较多,其作用为润饰、丰富旋律色彩或转调,很少用作同宫系统音阶调式的常规音级;核心音调为sol、la、re,特别突出大二度、纯四度等音程的连接关系,音感思维偏宽,如《我的小妹》《撕玉米歌》等;旋法以级进式、波浪式为主、纯四度的跳跃是其旋法的一大特点,但少有连续使用。

松潘色彩区,松潘有藏、汉、羌、回等民族,羌族只占松潘人口很小的一部分,分布在松潘南部的镇江关(沿岷江河大道上,受汉文化影响很深)、小姓乡(受藏文化影响深)与双泉一带(接近茂县杨柳沟与牛尾巴,有一定羌族特色)。松潘羌族民歌受藏族民歌影响较深,在保留其自身的旋律特点外,也融入的藏族民歌的旋律因子,其旋律特色为:以二声部民歌为主,调式方面细化为①以徵或羽为主的单一调式;②羽— —角、角— —羽、商— —羽、羽— —商的4度或5度功能性交替调式;③羽— —徵、徵— —羽的大二度和角— —徵、徵— —角、羽— —宫、宫— —羽的小三度色彩性交替调式,其中第二种调式使用最为频繁。此外,四声、五声、五声性六声音阶等音阶也别具特色。核心音调为sol、do、mi,以及在此基础上变化而来的sol、do、re、和sol、mi、do,旋法上常作纯四度(sol—do)小三度(do—mi)的跳进,徵音在此区非常频繁,如《黄色小花开得多美》、《勒吾》等。此外,核心音调sol、la、re也有少量使用,但从数量百分比来看,前一个核心音调最具代表性。

北川色彩区:北川的旧县城在治城,附近有著名的“禹穴沟”。新县城向东移至曲山镇。由于明、清以来移入大量逃难、垦荒的汉人,因此当地居民的汉化程度相当深。在1950年代时,土著语言、文化早已完全消失,只有青片河流域最西方的上五寨还保留一点本土文化残痕。北川羌族民歌的音域不宽,除部分高腔山歌外,一般在八度以内,很少超过十度,多为单声部民歌。两种旋法非常典型,一是从徵音叠置向上序进的样式;二是从羽音向上再折回徵音的曲折样式。这样的音调旋法,因较多出现宽音程,使旋律显得跳荡,曲调显得明朗、活泼、刚劲。核心腔调以宽声韵结构为基础,但与宽声韵有一个主要区别,即大二度音程与纯四度音程的叠加,造成了不协和音效以及跳进的感觉。其抽象结构形态为,“sol、la、re”。根据旋法及所强调的骨干音的不同,在徵调试中又有几种不同的类型,并以羽音、角音、商音为骨干音的最为常见。如北川青片地区的羌族民歌《天上下雨如下雪》《你的没得我的多》《今天遇到唱歌手》等,起句均采用“徵羽商”三音列,先高音叠唱两个徵音,顺势上升到商音,经羽音在高位上自由延长后回到羽音,形成微波型旋律线。其次是五声商、羽调试,再其次为五声宫调试,角调试很少。六声音阶在部分歌曲中也有出现,给旋律增加了一定色彩。

羌族三个色彩区的民歌音调,同时存在有其特色的音调与共同的音调,共同的音调就是各区中共有的,少有地方色彩,特别是核心音调sol、la、re,在各个色彩区都存在,只是在使用的频率上有所不同。有了这种共同音调,羌区各区的特色音调,就在一种共有的、协调的基础上显示出了对比的色彩。

[1]蒲亨强.民歌地方色彩辨析[J].中国音乐.2003/04.

[2]王明珂《羌在汉藏之间》[M]中华书局.北京.2008年月5 第一版.第11页.

[3]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四川卷(下册)[G].《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四川卷》编辑委员会.北京: 中国ISBN中心,1997:1357-1360.

[4]黄涛.羌族二声部民歌概探[J]音乐探索 2004/04.

[5]刘芬.北川羌族民歌的艺术特征[J]四川戏剧 2008/05.

猜你喜欢

茂县音调羌族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李锦
听力障碍幼儿音调异常矫治的实施建议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有只小狗会说话
乐器的音调是如何改变的
羌族人物线描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