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011-08-15石玉敏
石玉敏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上需要的、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与就业岗位“零距离”的学生,他们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因而高职教育办学要围绕学生的“职业”和 “技术”展开。要想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需要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而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的实践能力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成为摆在广大高职院校教师、高校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面前的时代课题。
一、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堪忧
中国职教师资状况调查资料表明, 目前高职院校三分之二的教师是所谓的“三门”教师, 即从家门到大学门再到高职院校门。虽然在本科、研究生学习时也接受了实践教学的训练, 但鉴于我国的高等教育通常以传授系统理论为主,所以基本没有得到系统的实践锻炼, 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能力方面的严重欠缺。
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参与实践但是实践教学所需的实践设备投入大、更新快,教育成本需求提高,而大部分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的不足直接制约着实践教学硬件设施的完备和更新。所以目前校内实习基地的现状是,各高职院校实验、实践条件不仅滞后于学校的发展规模与建设,滞后于行业专业的发展要求,有的甚至不能满足正常的基本教学需要。不仅硬件条件如此,实践教学软件条件,如系统实用的有较强针对性的实用性实训教材及其指导书、有利于建立与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都不具备,更谈不上把国内外最新知识、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充分融入教学实践中,所以校内实训基地状况与生产岗位一线实际距离相差很远。这一软硬件不足的现状限制了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目前,虽然各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都做出了规定, 而且也评选了一定的“双师型”教师, 但如何对其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并没有明确规定, 教育主管部门也未颁布相关的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考评制度,更未能对“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立相应的倾斜激励机制,致使专业教师对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缺乏危机感、缺乏压力和动力。
二、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应对措施
相对提高职院校校内实训硬件设备,比较可行的、快捷的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办法就是有计划的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锻炼。学校应积极建立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机制,为教师深入实践的平台,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学校,面向企业,进入生产一线,零距离培养实践能力。
在推动校内教师“走出去”的同时,为弥补校内教师的岗位实践能力的不完善、不系统,还要不断把行业、企业一线具有实践经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请进来’,充实到目前实践教学能力较弱的师资队伍中来,指导实践教学。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对专业教师进行专题性、阶段性、集中性校外实践训练是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教师的实践能力如何科学地地传授给学生,就需要校内实践基地这一平台。高职院校的教师借助这个平台不断检验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对学生进行系统地、有计划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针对资金投入不足的现状,校内实训室建设上采用“让企业来建 ,共同使用 ,为企业提供服务” 的政策 ,学院出场地和人员 ,企业出资金 ,共同制定建设方案和标准。实训室在建成后一方面可满足学院学生实训的需要 ,另一方面实训室可成为企业的长期员工培训基地 ,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和技术开发做好支撑和服务工作。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实训室的作用,创造经济效益支撑实训室改造发展。
实验实训室建设还要与配套实训教材建设有机结合,通过教师自主编写教材的过程,更有意识地对实践训练内容进行系统的理论描述概括和总结,真正做到:理论照着实践说,训练遵循理论做,真正做到一体化教学。
职业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与提高是一个长期、系统工作,从实施到见效会有一个过程。为此,学校要制定短期规划和长远目标,要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运行机制以及配套的措施和建设标准并适时进行落实。要出台具体的规范性的制度,把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作为一个硬性指标来约束。要把下企业经历、职业资格证书、校企合作项目等列入职称评审指标,要建立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等级评聘认定制度,通过专业教师技能竞赛、考核等方式促进推动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总之,通过各种渠道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建立一支“实践型、技能型”的专业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只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于永芳.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2.
[2]张矿生.论职业学校教师创新能力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2009.7.
[3]吴丽梅.关于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