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声乐教学中调节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011-08-15李灵艺

大家 2011年18期
关键词:歌唱者吐字咬字

李灵艺

(李灵艺:黄河科技学院。)

声乐教学注重歌唱嗓音的调节;技能技巧的掌握与运用;作品的分析与处理。调节是声音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调节是指调节嗓音状态。具体说来就是歌唱者在歌唱的全音域内,必须协调好所有参与嗓音歌唱活动的机能组织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并自觉地反应歌唱者的意志。声乐教学中的调节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生理调节,二是心理调节。

一、生理调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一个正确的姿态动作不仅是歌唱者形象气质的表现,同时也是掌握其他歌唱要素的前提,正确的姿态动作会直接影响歌唱的呼吸和发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因此,在嗓音训练中,首先要求学生学习正确的站姿、唱像和精气神。中国的戏曲演员在姿态动作训练时强调:“头如顶碗立如松,直背收臀要展胸,眉宇舒展心畅快,凝目远视神志清。”这是对歌唱姿态动作最形象的表达,所有歌唱者都应该仿效学习。

调控声门是教师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歌唱声音如何形成的基本过程,声音是由呼吸振动声带产生的。声带的振动需要喉室的充分打开和气息支持,其振动声音效果最终决定在声门闭合状态上。因此,歌唱时要保持流动的气息和关闭的声门状态。声门关闭的越坚实,声音就越集中,尤其是头部的声音就越清晰有力。无论是那种唱法,“关闭”都是绝对的。在中国民族传统唱法中,是将声带拉紧,闭合的力量放在声带的前半部分,发出的声音比较明亮集中;美声唱法是在声带的后半部分闭合力量较大,发出的声音比较舒缓柔和,富有弹性。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基础,是歌唱生命的源泉,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式是声乐教学的重中之重。关于如何调控呼吸,中国戏曲有个“提神”口诀,说得极具体:“兴奋从容两肋开,展胸垂肘肩莫抬,胸围腰背八分满,不觉吸气气自来。”在放松、兴奋的状态下提臀收腹,开喉展胸,快速把气息吸入肺底,保持横膈膜向下的力量,在呼吸用于歌唱消耗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身体前松后紧的平衡状态。歌唱中不要故意憋气,要让气息赋予流动,保持气声结合的歌唱状态。

调控共鸣腔是要认识和了解共鸣器官,掌握歌唱通道的过程。共鸣器官是人体呼吸器官的组成部分,有五个空腔组成,它们分别是:胸腔(气管、支气管)、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头腔(头骨中的各种窦),这些互为相通的空腔形成呼吸的通道,人在歌唱时,利用呼吸通道中的空腔,将声带发出的微弱基音共振、增响,形成歌唱发声的共鸣音响。一个好的歌唱声音,五个共鸣腔体要共同存在,缺一不可。因此,充分的打开喉咙,保持坚实稳定的喉头位置,保证歌唱通道通畅非常重要。

歌唱训练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用准确的语音表达歌词。在演唱中,要想准确地传情达意,就必须规范地咬字吐字。善于调节舌头、喉头、上腭和咽腔。舌头的着力点用的适当,咬字吐字清晰,可以美化声音。吐字就是按照每个字的需要运用舌头的着力点阻气,吐字都是在舌头的前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部位阻气。意大利美声唱法,咬字吐字在舌前三分之二处,要求咬字要竖立,多用硬起和软起来控字行腔。而中国的汉民族语言,咬字在舌头前部的力量较多,歌唱时辅音短暂,母音延长,字尾一带而过。歌唱语言的工夫除了要会用好舌头的作用外,还要用好喉、上腭和咽腔的作用。中国唱法“以字带声”,“声中无字”,“字中有声”,“字正腔圆” ,唱歌咬字吐字,十分讲究。

声音走向是近几年提得比较多的歌唱声音概念。它强调声音靠前、感觉靠后的歌唱方法。其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把歌唱声音置放在面罩上,声音应该充分的唱出去,让声音具有焦点、至远,从而使声音具有了极强的穿透力。感觉靠后是通过后脑提筋的作用力,充分伸张声襞,产生丰满的头声。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声音认识上,要多注意靠前靠上的高位置点,还要注意向后打开的共鸣通道,保证声音即明亮,又通畅。

二、心理调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由于这种指向和集中,人才能清晰地反映周围现实中的一定事物,而离开其余事物。注意不仅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这两个特点, 还有“分配”和“转移”两项重要品质。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能让注意的对象更加鲜明、具体。而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让人在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如果有新的任务,会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在歌唱中,运用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可以引导歌唱者有效调节歌唱中的呼吸和发声,形成各项歌唱技能。同时,又可以运用注意的分配和转移使各项歌唱技能有效的搭配起来形成一个歌唱整体。因此,歌唱者要运用好注意,让各项歌唱技巧在有意注意中不断的建立和完善。

调控意志力是教师帮助学生不断建立奋斗目标的过程。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力有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四个品质。歌唱就是一个有意培养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歌唱者为了掌握高超的声乐艺术表演技能,首先就要自觉的确定学习奋斗目标。歌唱者在声乐学习和表演过程中要不断有目的的支配、调节自我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给歌唱生理活动注入有效能量。歌唱者要想学习进步、掌握好歌唱技术,成就声乐艺术事业,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锻炼优秀的意志品质。

听觉是歌唱中极为重要的因素,歌唱中声音的高低、强弱和音色的明暗、厚薄,都需要通过听觉来辨别是否达到预想目的。而歌唱者在听取自己声音时,其听觉意识要放在身体的内部。因为,歌唱者和听众在听取人体外部声音效果时有差异。歌唱者与听众在听觉上有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因此,歌唱者在学习歌唱中要懂得这种声音音色的主、客观差别,同时还要尽快地适应主、客观的矛盾状态,学会运用好“内听觉”去监听、调节歌唱器官的发声动作,逐步完善歌唱的平衡状态。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各个部分及其关系的整体反映。声乐被称为听觉的时空艺术,这跟声音有大小、形状、远近、方向、位置等时间、空间和运动知觉有关。声音走动在旋律上,形成了听觉上的美感,演唱者在表现旋律时,要调控好时间知觉,唱准节奏、节拍和速度;同时还要调控运动知觉和空间知觉,让声音和气息结合,并赋予流动,产生声音美和律动美。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地调节学生知觉上的感应,让其培养声音美和音乐感觉美。

在教学中教师要会引导学生利用歌词进行想象,创造虚拟的视觉画面,歌唱时眼里不仅要有歌曲的境与物、人与情的视像,还要有声音的色彩视像。歌唱者要通过视觉表象来合理地调配声音的质地和色彩,从而准确的表达作品思想内涵。

歌唱中的想象和创造思维活动是密切相连的。歌唱艺术的创造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歌唱者再演唱之前首先就要进入想象境界,依照歌词唤起情感记忆和联想,在眼前勾列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然后用美丽的歌声描绘出歌词中的境与物、人与情,准确的传递歌曲情感。这个充满了艺术创造的过程,是歌唱能力和素质的重要表现,

歌曲的思想内容,是歌唱者情绪和情感的源泉,借此歌唱者唤起自己曾经体验过的生活感受,从中获得相应的情感因素,用动作、声音色彩、旋律和语言,准确的表达作品的情绪、情感。教师在以上两个方面要让学生多模仿范唱,多观察生活,从实际生活中多认识各种情感表现,从而做到歌唱中准确地传情达意。

总之,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先注重调节,让学生对声音有一个整体地认识之后,再强调局部的机能锻炼,培养各项技能、技巧,提高演唱水平,最后才是分析、处理作品,准确地表达歌曲内涵,做到声情并茂,歌唱才会达到最终目的。

[1][美]维克托·亚历山大·菲尔兹.李维渤选译.训练歌声[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黄友葵.黄友葵声乐教学艺术[M].华乐出版社,2003.

[3]邹本初.歌唱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歌唱者吐字咬字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绕口令
浅析情绪在歌唱中的作用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声乐教学中歌唱者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情感体现与艺术处理
浅谈语言在歌唱中的作用
歌唱语言中的咬字吐字探讨
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咬字与吐字
歌唱的咬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