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法在高职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2011-08-15郑莉平李瑞霄郭晓旋

大家 2011年23期
关键词:协作信息技术评价

郑莉平 李瑞霄 郭晓旋

(郑莉平: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李瑞霄: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工商管理。郭晓旋: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智能信号处理。)

一、设计任务

在任务驱动法中,任务设计是关键,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任务的设计需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多少、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任务,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任务设计要有助于发展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是综合性的,不能只重视技能培训或理论知识的讲授,应该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任务设计要考虑多条路径完成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智能,发挥其各种潜能。

(三)任务设计要有层次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差异问题。分层教学就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认知水平特点,分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任务设计要贴近现实生活

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解决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之中,给学生创设学以致用的学习情境,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任务设计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我国教育存在着注重知识的传承,忽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弊病,要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状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要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来实现。应把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看作一个整体,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任务设计要兼顾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应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和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但一个人不可能学会所有的知识,要完成一项工作,必然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所以,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以适当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

(七)任务设计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

教师要把教学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再把一个个小目标转化为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完成每个任务来完成总的学习目标。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任务规模不宜过大,前后任务之间要有联系,要体现知识的系统性。要由点到面逐个介绍各知识点,主要知识点要在不同任务中反复出现,达到强化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展示任务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开始,教师都应该重视并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巧妙地把任务展示给学生。情境设计应包含下列因素:1. 所要完成的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所要完成的任务明确学习目标;2. 相关的案例:学生根据相关的案例,了解完成任务时大致可得到的结果;3. 信息资源:学生要通过大量的自主探索完成任务,要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必须借助于充足的信息资源;4. 协作机会: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与他人的协作是十分重要的,要给学生提供与同学协作的时间和空间。

三、完成任务

在任务完成阶段,要求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不断增长知识和才干。教师要以一个帮助者、引导者的角色出现,多给学生鼓励,让学生自由大胆地去完成任务。

传统课堂中,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要方法是在自己原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利用教材、计算机自带的帮助系统、网络以及同学之间的协作进行学习,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完成任务,掌握知识。

(一)利用计算机自带的帮助功能

在信息技术课上,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试着用系统自带的帮助功能解决,这样既给学生带来了方便,又减小了教师的工作量。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高效实用的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

(二)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

因特网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信息海洋,学生可以在这个无边无际的信息空间里搜索各种类型的资料,学生在使用时应掌握一定的查找技巧并具备辨别、使用信息的信息素养。

(三)通过协作学习获得帮助

协作学习指教师按照某种标准将学习者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共同目标的设置来保证和促进学习的互助、合作气氛,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来评价每个成员的成绩,所以协作小组中的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学习。

(四)教师及时提供帮助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总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尤其要更加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有进步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加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对于共性的问题,教师要集中讲解,保证每个学生按时完成任务。

四、归纳汇总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将知识分散在一个个任务中,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完整性,学生完成一个个任务后,获得的体验是具体的,而知识在头脑中却是零碎的。为了让学生得到系统的知识,每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及时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把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进一步完成知识的建构。

五、教学评价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和学生的发展,在使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时,它贯穿于任务执行的全过程。

(一)当前,我国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1.评价内容片面,仍然过多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2.评价标准单一,只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视了个性差异。

3.评价方法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新的评价手段和方法不能得到普及。

4.学生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自尊心得不到保护,对评价害怕、应付,甚至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

(二)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多元性原则:改变过去以教师为评价主体、单由教师评价学生的一元化现象,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学生要主动参与教学评价,教师应鼓励学生个人和小组进行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自我调控学习过程。

2.全面性原则:改变过去单凭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学习的传统模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进行评价,各方面应和谐统一,受到同等的重视。

3.发展性原则:教学评价是对学生过去和现在进行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4.全程性原则: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进步发展。因此,评价活动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不应该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要善于利用这个有力武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能,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猜你喜欢

协作信息技术评价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团结协作成功易
协作
协作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