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茉莉花》谈中国民族音乐的世界性
2011-08-15杨莉莉
杨莉莉
(杨莉莉: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及声乐。)
经济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门类文化艺术在这个自由空间里不断的交流与融合,拉近了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距离。我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在文化上,从最初的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到现在的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多样性的世界文化形式,一方面说明了我国文化发展是扎根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基础上的,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下不断的再改造自身,完善自身。在开放性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艺术在民族性和世界性方面已不再是一对矛盾,“中国化”和“中国元素”成为这个时代的新名词。
然而,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世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无时不刻在进行着。在文化艺术上的交流与融合是首当其冲的。同时,人们也发现在开放性的社会背景下,文化艺术更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文化艺术的“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趋势更能有效地促进文化艺术的发展。音乐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中发展过来,已经不再仅仅是人们在休闲时的视听盛宴,而且还是外民族了解本民族风情的重要途径之一。谈及中国民族音乐的世界性,不禁想起一首耳熟能详的中国民乐——《茉莉花》,这首最早走出国门的中国民族音乐给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那么一首民族音乐怎样才能成世界人民所共赏的音乐,民族艺术成为世界艺术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呢?
一、深刻地表现“人的一般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
什么是“人的一般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在我国被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的《三字经》便能很好诠释“人的一般本性”。《三字经》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其第一句便是“人之初,性本善”。在中国古汉语中对“善”的解释是:1.好,好的,良好的,跟“恶”相对;2.友好,和好;3.做好,办好;4.长于,擅长;5.多,爱,容易;6.好好地。从众多解释中提取的关键词是“好”和“爱”,因此古汉语中“善”成为人性的光辉点,人心的美好的象征。
二、真实地反映社会发展趋势
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是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扎根社会,服务社会,使我国民族音乐更加具有代表性。民族音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就必须要把这种具有的代表性和真实反映社会发展趋势的内容展现在世人面前。
我国的民族音乐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期(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 这时期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奏汉。在音乐体裁方面,经历了由原始乐舞到宫廷乐舞的进化。在旋律音调、音阶形式方面,以"三分损益法"相生五音、七声、十二律,初步确立了中国传统音乐旋法的五声性特点。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先秦诸子百家的论争,奠定了此后各自学说的理论端点。这一时期中,最具代表性意义的音乐艺术形式是钟鼓乐队。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新生期(约公元4世纪至10世纪),这一时期包括了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北方人民南迁、少数民族的内移,构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冲击:一是玄学对儒学的冲击,引起音乐思想的变化;二是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的传入,引进乐器、乐律、乐曲和音乐理论方面的新因素。其冲击的结果,是使中国的传统音乐为之一变,开创了音乐国际化的一代新乐风。一方面是世界音乐的中国化,包括外来乐曲的中国化,外来乐器的运用,外来乐调的传入,外来乐队的民族化,以及外来乐人为发展中国音乐所作出的贡献。另一方面是中国音乐的世界化,即:中国音乐以其辉煌的成就给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周边各国,如朝鲜、日本等)以重要的影响。
(三)中国传统音乐整理期(约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包括辽、宋、金、明、清。其政治上的特点是:从纷乱和分裂到相对的统一,又从南北对立到多民族国家统一政权的建立,及其在相当长时期内的相对稳定。音乐文化方面则具有世俗性和社会性的特点。所谓世俗性,就是与普通的平民阶层保持着密切的关联。此时期的传统音乐,无论在演出人员和观众、听众对象方面,都已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在音乐理论方面,表现出对前一时期的继承和清理的倾向。音乐形态特点已逐渐趋于凝固定型化。其代表性音乐艺术形式是戏曲艺术及其音乐。这一艺术形式,上承前代,下接后世,并广泛吸收当代音乐新成果,成为集古今音乐大成的音乐宝库。
三、真实的反映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代精神的内含以及它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建设活动中所发挥出来作用的大小,可以透视其国民的理性程度与成熟水平,因而成为衡量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 时代精神反映一个时代人类社会发展变化基本趋势并已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共同的心愿、意志和精神追求。
在音乐表现手法中经常使用的手法之一就是“寄情于物”。《茉莉花》以茉莉为感情寄托之物,赋予了这种植物新的象征意义。而我们所熟知的茉莉是一种常绿的小灌木,所盛开的花朵香气清雅而幽远,所赋予植物的这种性格特征恰好与中华民族人民朴实无华又进取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操守相吻合。同时又表现出了中华民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形象和心理。《茉莉花》是洁白、简单、质朴、纯洁而美好的,人类对这种纯洁而美好的音乐意境情有独钟。
《茉莉花》代表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走向了世界,也代表着中华儿女的情愫走向了世界,然而和《茉莉花》一样具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特色的作品却仅仅局限于国人的耳边,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需要走向世界,而《茉莉花》仅仅只是个开始。著名美籍华裔作曲家谭盾曾说:“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只有靠民乐。”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走向世界,不仅仅要形式上有民族性,而且在思想上也要深深的打上民族的烙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1]马方玲.江苏民歌<茉莉花>的艺术魅力初探[J].《中华文化论坛》,2007.
[2]姜莹名.民歌<茉莉花>的审美突破和文化穿越[J].《魅力中国》,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