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师的教学素质探究
2011-08-15王娜
王 娜
(王娜:北华大学音乐学院。)
21世纪是以科技和人力资源为社会核心发展要素的世纪,是一个希冀与机遇、挑战与考验并存的世纪。科技的进步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的发展。这个世纪是我国下大力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时期。伴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全社会也越来越关注学生,特别是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想抓好大学生素质教育,就应该先加强高校教师的教学素质,因为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有赖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对音乐教师来说,其教学素质更是关系到了学生的美育素质的提高的问题。
一、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高校音乐教师
美育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的素质。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它遵循美学的基本原理,根据教育学的客观规律,通过对艺术美、社会生活美、自然美的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使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当前我国的教育工作是以素质教育为前提的。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对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体现和深化,它是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的教育,同时它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教育。它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当前在高校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强调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中的“美育”则是音乐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作为音乐教育的实施者的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修养,就必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音乐教师要想成为一名能够承担得起素质教育的合格音乐教师,就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既要有高尚的品格,还要博学多才,不断更新完善教育理念,富有教学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组织能力。
二、高校音乐教师教学素质的未来发展趋向
(一)音乐教师的师德是贯穿音乐教育过程始终的行为准则
在素质中,音乐教师的师德素质是首位的。音乐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正当职业的人们,在进行职业活动时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一定会和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满腔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既严格要求学生,又关心、尊重、信任学生,力争达到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的有机统一。音乐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是其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的首要条件
首先要有系统的音乐学科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与所教科目相对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音乐教师而言,要求其对所教科目的专业知识有扎实的基础和深刻的认识,要系统地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技能,熟悉这门学科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其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懂得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还要能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技巧传授给学生,并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接受。其次要有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还必须具有教育、心理科学方面的知识修养。它要求教师既要通晓任教科目的学科专业知识,又要了解一般的教育学知识,如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比较教育等。音乐教师只有系统科学的掌握教育专业知识,才能对自己所教的专业做到游刃有余,才能够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另外音乐教师还要在实际的工作中重视自己实践性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坚实的掌握和熟练的应用教学实践知识是优秀音乐教师的经验特点。
(三)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懂得教育教学规律
高校音乐教师要博学多才,面对科学发展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点,要求音乐教师一定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知识面要宽、大、博、深,要广泛的涉猎各学科知识,培养和发展自己多方面的兴趣,以“终身学习”的思想意识来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要能为音乐教学所用。要在教学中加强音乐学科的人文内涵,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音乐教师广博的知识能使音乐教学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中展开。同时,新时期的音乐教育要求音乐教师即要懂得教育规律,也要研究教法,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知识,当好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使自己的音乐教学丰富多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同时,音乐教师作为当代素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力之一,就必须根据时代要求和教育发展需要以及教育认识的新成果,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对音乐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音乐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确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教学观和教学质量关。
(四)高校音乐教师要具备从事音乐教师职业所特有的从教能力
教学能力是一个音乐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学能力是通过有效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这种能力绝非自身良好的演唱演奏水平所能替代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好的音乐教育家可以是一个出色的歌唱家或演奏家而一个出色的歌唱家或演奏家则未必是一个好音乐教育家”。高校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个综合体,它包括知识、技能、管理、分析判断等多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锻炼出来的。
1. 语言表达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与学生沟通交往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产生知识的溪流。”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最重要的能力素养,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工具和必要的条件。作为音乐教师,仅掌握音乐技能是不称职的,所以必须具备语言的表达能力,平时自己要主动加强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训练,力求口头语言表达通俗、简洁、生动、鲜活;书面语言表达观点准确,行文流畅。
2. 课堂组织教学与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能力。一节课的好坏,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其保证措施就是教师要善于组织教学。组织教学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前准备阶段要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在研究教学系统特点的基础上,把音乐教学的目的任务、音乐教学的内容、音乐教学手段具体化;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最先进知识的能力,而且还应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指导学生的能力。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人们已经意识到了音乐教师对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对音乐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个人修养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音乐教师,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紧跟时代步伐,在实际工作中与自身的工作相结合,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自我完善,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1]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郭宇菁.音乐美学教育若干问题探讨[J].《教育评论》,2009.
[3]姜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实践的回顾和展望[J].《教育评论》,2007.
[4]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6]龙秀敏.谈音乐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再提高[J].《中国音乐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