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促新生”主题教育活动的理论与实践
2011-08-15沈鹏傅翔
沈鹏 傅翔
(沈鹏: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院长,讲师,在读教育管理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傅翔: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副教授。)
为激发服刑人员内心的价值体验,切实切己,发愿发力,萌生更真实的情感意识和伦理自觉,借此投入共同的价值重建,以期早日回归社会,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与四川省锦江监狱共同开展了“红色文化促新生、职业技能强转化”主题教育活动。实践证明,文化,尤其是红色文化对服刑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激发早日回归社会、回报社会的激情具有无可替代的核心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红色文化促新生”主题教育活动的背景
“红色文化”则是指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中,充分吸收整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大胆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文化理念,与中国现实国情相结合,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所形成的具有特定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精神文化。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文化和物质遗产,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体,物质文化一般包括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等实物;制度文化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革命文献作品;精神文化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道德传统等。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的文化发展战略。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物质财富,其价值内涵体现在历史印证价值、文明传承价值、精神弘扬价值、挑战锤炼价值和“硬实力”推介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天然载体,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支撑,在新的历史时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媒介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她具有激励人民、凝聚民心的独特作用,是个人奋进和中华民族团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红色文化促新生”主题教育活动的途径
“红色文化促新生”主题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需要开拓有效的实施途径。根据对服刑人员的教育需求、监狱的特殊环境已经红色文化的特殊渗透力,结合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与四川省锦江监狱共同开展的“红色文化促新生、职业技能强转化”主题教育活动的实践,“红色文化促新生”主题教育活动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施:
(一)培养传导队伍
人是活动的主体,任何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人来组织,需要人来参与。因此,““红色文化促新生”主题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首要途径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一支一支优秀的“红色文化传导队”。“红色文化传导队”的成员应当具有广泛性和相对的稳定性。一方面,监狱民警应当成为传导队的主体,以把握活动的正确方向;另一方面,应广泛挖掘服刑人员中的优秀分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予以相应培训,甚至可以有组织地带领他们深入革命老区实地考察学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红色文化功底和授课水平。
(二)丰富活动形式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文化信息的关注与接受,主要源于两个方面:有用或有趣。那些能够有效指导生存发展、指导生活、指导人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激励人们奋发进取、获得美好精神体验的文化知识信息,大家会更喜欢。对有趣而言,主要是指娱乐放松、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丢掉这两点,红色文化就会失去传递或传承的有效性,也就成了另外一种政治说教
(三)创新红色箴言
众所周知,中国红色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服刑人员极度失落的环境和氛围中开展红色文化的教育,用其精华去熏陶、影响服刑人员,对于他们的思想改造、情感认同、精神内化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比如,蕴含着深刻哲理而又朗朗上口的诸如“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你可以忘掉失败,但不能忘掉教训;你可以忘掉昨天,但不能忘记历史;你可以忘掉伤疤,但不能忘却耻辱”、“节制是生活的艺术。如果你能节制烟酒,节制喜悲,节制贪欲,节制冲动,那么,你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等“红色箴言”指引新生路,言真意切,亲切感人,容易贴近服刑人员的心灵,触动伤疤,具有自然昭示的指引作用,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品德,塑造服刑人员的人格。
(四)扩大宣传推广
红色教育不仅要有效实施,更要抓住时机进行宣传推广,以巩固教育成果,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监狱应紧紧抓住服刑人员失去人身自由之后亲情常常是牵绊和困扰他们心灵最敏感因素这一重要规律,以红色文化进监狱的活动为契机,大力倡导和开展“高墙内外手拉手”、“电网内外心连心”活动,把监狱内举办的“红色文化”序列活动摄录刻制成光盘,让服刑人员热情主动地投入到“我把红歌寄回家”、“我把红色进步传家人”等活动中去,以此增进服刑人员的亲友对监狱现代文明生活的了解,改善信任危机,促进社会整体和谐。
三、“红色文化促新生”主题教育活动的成效
“红色文化促新生”主题教育活动是一个长期和系统的工程,由于该活动是精神层面的教育活动,因而它的教育影响力可以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也可以是一触即发的。这既与活动的形式和效果有关,又与服刑人员的个体差异性有关。因此,对“红色文化促新生”主题教育活动的成效,难以用量化的指标来评价,而服刑人员的感悟、服刑人员的思想变化、行为变化成为“红色文化促新生”主题教育活动最有说服力的成效表现。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和成都某监狱联合开展的“红色文化促新生”活动在推进服刑人员重获新生及加强文明监舍、和谐监区建设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服刑人员在“红色文化促新生”活动心得中这样写道:“过去的我,并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不知道人生应该怎么活,醉生梦死间,从不曾清醒过。而今,通过唱红歌、讲革命故事、看红色经典书籍等一系列活动,我和狱友再次融入了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曾经熟悉却被忘却的那段红色记忆又再次被激活,于是我要以历史的热血来驱逐我心灵曾经的污浊,以历史的记忆来审视和调整我的人生之路。”
四、“红色文化促新生”主题教育活动的启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物质需求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是强烈的、不断增长的。然而,在物质条件较为匮乏的监狱环境里,精神文化则是最好的营养补充剂。事实也如此,文化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也是生产力。在一个区域、一个团体,甚至一个民族,文化认同至关重要。“红色文化进监区”,使高墙内这个特殊区域里的服刑人员与墙外自由的人们一样可以感知文化,感怀历史,感悟人生。红歌一唱,神采飞扬;经典一读,智慧十足;故事一听,明理舒心;箴言一见,心领神会。这种因势利导的主题教育活动对现代监狱完成自己的特殊使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她会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力量和感化作用显现出来,对服刑人员的人生态度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服刑人员入狱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和消极心态,消除其对监管的抵触和敌意。由此看来,红色文化是促进监狱完成特殊使命的润滑剂,是输送给服刑人员的“心灵鸡汤”。
[1]姚米佳,万生更.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德育功能研[J].党史文苑,2010.7.
[2]陈敬魏,本权.红色文化的发生和发展[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1.
[3]朱桂莲,李晶.德育视角下的中国红色文化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10.6.
[4]钟利民.论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及现实价值问题[J].求实,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