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与文化》2010 年 1、2、3、4 期总目录

2011-08-15

文学与文化 2011年4期
关键词:综述学术诗歌

[小说与小说批评]

唐代小说“文备众体”之研究——以赵彦卫的“文备众体”说及其指涉的相关议题为主 康韵梅(1)

《龙城录》是伪典小说 罗韵宁(1)

《狂人日记》重读札记——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李新宇(4)

关于施耐庵籍贯“习称”及其他——与马成生先生商榷莫其康(4)

[文学与宗教]

“《水浒》与道教”四题陈韵洪(3)

虚构与真实——论僧肇《临刑偈》及相关故事的来源与影响 李小荣(3)

[诗学与词学]

论诗界革命对新诗生成的影响王韵珂(1)

真实与自由:诗性跨文体写作的“现代启示录”——侯马《他手记》散论沈韵奇(1)

困败人生新旧诗——白屋诗人吴芳吉简论单正平(1)

清代满族词人、词论家继昌论略 裴韵喆(1)

一位有争议的诗人与一个被忽略的朝代——金源诗人对白居易的接受及其诗史意义 尚永亮(2)

徐献忠与《唐诗品》 孙学堂(2)

李商隐《燕台诗四首》为向令狐楚陈情说蠡测 郑滋斌(2)

训谕性彰显:延安现实主义诗学价值重构 吴井泉(2)

唐诗学建设的一点回顾与思考 陈伯海(3)

新世纪以来词学研究的宏观走势 王兆鹏(3)

“岂徒幽宫狭路,陌上桑间?”——王勃在其《春思赋》中的转徙流离 陈伟强(3)

政治冲突与20世纪30年代诗坛的分化 张林杰(3)

现代及“现代派诗”的双重超克——鸥外鸥与“反抒情”诗派的另类现代性 解志熙(4)

“诗歌……乃是创世的‘是’字”——骆一禾诗歌语言观初探西韵渡(4)

重叙当代诗歌语言的“惯性”机制——以“地下”诗歌、“今天”诗歌和“第三代”诗歌为例 霍俊明(4)

庾信五言诗声律考察——二项检验在汉语诗律中的个案研究 张洪明韵李雯静(4)

[文化视角]

八十年来的唐诗辑佚及其文学史意义陈尚君(1)

韩愈《师说》在文化史上的意义 吕正惠(1)

宰相辞赋与家族地图——李德裕罢相时期辞赋之花木书写及其文化解读 许东海(1)

瘗旅文——柳宗元永州的死亡书写与疗愈 张蜀蕙(1)

英语世界的王维研究 张万民(1)

汉代帝王与文人趣味之形成——以《文心雕龙·时序》为线索李春青(2)

从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系列故事叙事看其介于口头艺术和作家文学之间的特性——以凌濛初的《神偷寄兴一枝梅梅侠盗惯行三昧戏》为例 刘俐俐(2)

“关中风气”与“江左风流”——明中叶文学的地域位移与南北文学论述 杨遇青(2)

神圣的殿堂:论曹禺的戏剧创作与城市空间的“场域” 胡志毅(3)

语言民俗和戏曲创作 李祥林(3)

姚燧文章特色论 查洪德(3)

晚明小品:周作人和俞平伯的“低徊趣味” 高恒文(3)

中原文化影响楚文化六论 李金坤(4)

历史之用——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的笔法与乾隆褒忠贬叛的做法 李金鹏(4)

报纸媒体与辛亥革命——以香港《中国旬报》为例 侯韵杰韵王小蕾(4)

《萝轩变古笺谱》述略 刘运峰(4)

[文学理论与批评]

王夫之的诗歌评选与唐诗观蒋韵寅(2)

再议《文心雕龙》形象性概念的诠释 涂光社(2)

刘知几《史通》的文病范围论 饶龙隼(2)

苏辙散文批评的审视及风格论说 阮韵忠(2)

《学阀万岁!》疏解——试析瞿秋白的一种另类的文章格调 胡韵明韵赵新顺(2)

[文学文献]

刘向校本整理模式探论邓骏捷(1)

略论作为文本的正仓院藏《王勃诗序》 [日]道坂昭广(1)

土文献与唐代韦氏文学家族研究 胡可先(3)

纗兰堂室词话 况周颐原著韵孙克强韵和希林点校整理(3)

敦煌本《伍子胥变文》校注商补 俞晓红(4)

[文学与性别]

萧红与中国女性文学——纪念萧红诞辰百年乔以钢(3)

萧红香港居地及安葬地考辨 林幸谦韵郭淑梅(3)

被看的女性:清末民初天津城市妇女形象的视觉呈现——以《醒俗画报》为中心的考察李文健(3)

招魂、分裂与质询——新世纪乡土文学叙事中的“好女人”书写 李彦文(3)

[文坛热点]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为什么是“50”后孟繁华(4)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读书札记 於可训(4)

对新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扬——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文学史意义 张韵莉(4)

[学术书评]

为接受史辩护——《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的学术意义 陈文忠(3)

后殖民主义王旭峰(1)

[会议综述]

唐代文学研究的新视域、新方法、新材料——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郭韵丽(1)

“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冷韵嘉(1)

今后十年唐文学的研究走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桌沙龙述论郭韵丽(2)

“当代中国及东亚:文化的生产和消费”青年国际研讨会综述 卢韵桢韵吴宝林(2)

第二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理论与实践”青年学者论坛综述 石文颖(2)

中国现代诗歌语言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薛媛元(4)

回到鲁迅,走向当下——“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学术讨论会”纪要 孙韵琳(4)

[研究生论坛]

“犀利哥”的文化政治吴宝林(2)

想象“女博士”的三种方法——解析一种大众文化的生产机制孙韵琳(2)

亚洲经验的制造与全球化——日本战国题材小说热及其他陈韵泉(2)

漫谈新世纪类型化小说创作 李韵国(2)

巫文化与民族文学叙事 曾韵斌(3)

言语行为理论与民族性叙事——以张承志小说为例王委艳(3)

从色热乌钦看达斡尔族口头与书面文学关系 吴韵刚(3)

《清水里的刀子》的民间故事探源式分析 韩春萍(3)

傣族叙事诗的文本形态 屈永仙(3)

元末金华之学被遗忘的重要一支——王毅及其弟子的人格、学术与文章 罗海燕(4)

“疾病美学”研究刍议 邓 伟(4)

解构主义:一个词语的战争——以德里达《柏拉图的药》为例何玉国(4)

《利玛窦中国札记》中的中国形象 邹雅艳(4)

猜你喜欢

综述学术诗歌
诗歌不除外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知识追踪综述
期刊与当代学术研讨会暨《长江学术》发展论坛掠影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歌论
学术出版创新:基于大数据的知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