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京剧的传承与创新

2011-08-15宋新岭宋武龄

戏剧之家 2011年4期
关键词:唱腔京剧艺术

□宋新岭 宋武龄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历史悠久,特别是京剧艺术,经过前辈的辛勤劳动,形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表演体系,至今依然生机勃勃,以鲜明的艺术特色争艳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世上一切事物都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京剧表演艺术也是如此。作为一名京剧演员要想塑造好每一个角色,首先要掌握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这些最基本的四功五法,同时还要学习各门类的文化知识和多方面的艺术修养,才能在创新的基础上得到不断的发展,才能更好地理解角色、进入角色、把握角色、塑造好角色。

京剧艺术发展百年来,名人辈出,自前“三鼎甲”的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发展到“后三鼎甲”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继其之后,三十年代中叶又有余叔岩、高庆奎、马连良、言菊朋“四大须生”,上世纪四十年代有马、谭、杨、奚“四大须生”。后期有以演技精湛、表演细腻、唱腔浑厚朴实的“麒派艺术”创始人周信芳先生,近代还有文武兼备、名噪一时的李万春、李少春先生,还有“四大名旦”、“四小名旦”等这些京剧艺术大师,都在京剧艺术道路上继往开来,兼容并蓄,敢于革新,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文革”期间,现代京剧样板戏的出现让观众耳目一新。先不说是什么时代背景的产物,可以说这是京剧发展以来最大的一次变革。就音乐配器而言,京剧文场在原有的京胡,二胡、月琴等乐器伴奏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西洋的管弦乐,优美动听的旋律让人心旷神怡。京剧武场,司鼓、大锣、铙钹、小锣、堂鼓等在西洋打击乐的配合下气势磅礴令人震撼。在唱腔设计、武打舞蹈设计、舞美设计、灯光、道具、服装以及演员塑造人物上都有所突破,打破以往一些程式化的模式,从现实主义的戏剧角度出发,使京剧艺术越来越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观众,让所有的观众喜闻乐见,为之倾倒。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原有的表演模式已不能满足新的表演艺术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文艺工作者要重新创造新模式。以于魁智、奚中路、李军、关怀、杨赤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演员为代表的京剧演员,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和锻炼,在继承老一辈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在演出实践过程中博采众长,大胆地突破“行当”界线,在创新中求发展,老戏新唱,雅俗共赏。他们在各自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改变了京剧艺术人才青黄不接、老戏老演、老演老戏的尴尬局面。一些观众们喜闻乐见的现代京剧、新编历史剧层出不穷。如中国京剧院《袁崇焕》一戏,演员于魁智借鉴当年李少春先生在《野猪林》一戏中对唱腔和念白的处理方法,在该剧中,唱段、念白方面改动很大,把京剧里有些传统的“尖团字”、“上口字”去掉,把唱腔伴奏中的“大过门”也进行了缩减,对观众起到了通俗易懂作用。在不违背历史和艺术创作规律的同时,服装造型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更显得新颖别致,也符合当年历史服饰的特征,让观众在观赏节目的同时缅怀历史。《曹操与杨修》一戏在灯光设计上打破了传统的“大白光”、“大面光”、“一个堂桌几把椅子”的做法,对布景、灯光、道具进行了合理配置和使用,以写实的手法烘托出整部戏的主旋律。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骆驼祥子》一戏“洋车舞”的巧妙编排与运用,显得更是惟妙惟肖、合情合理,演员在塑造人物时能够按着戏剧表演“三元素”的模式来塑造角色,走出了过去一味模仿、程式化的误区,使演员在塑造角色时,把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更加贴近生活。同时这些剧目又大量增加了现代高科技,如:电脑灯、多媒体灯、LED大屏显示器,活动舞台的运用,更为京剧艺术锦上添花。

京剧艺术被称为中国的国粹,是世界艺术之林的独有产物,作为一名京剧演员我们更要倍加爱护。传承、创新和发展京剧,是我们京剧演员和广大京剧爱好者们的共同职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要肩负起振兴京剧的重担和历史使命,在今后的艺术创作道路上再创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猜你喜欢

唱腔京剧艺术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京剧表演开始了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纸的艺术
我的京剧之路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