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治疗道路
2011-08-15□梅赞
□梅 赞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治疗道路
□梅 赞
中医学理论指导的音乐学治疗构架是“音乐——五脏——情志”,这符合新兴的音乐治疗学结构模式“音乐——医学——心理”,而这绝非一种巧合,其间必有内在逻辑规律可循。自古以来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音乐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无论是治疗动机还是治疗对象,在学科结构上都迎合现代音乐治疗学的内涵。在临床应用中祖国医学独到的治疗思想、原则和方法,都有着西方音乐疗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治疗道路不失为一种好的思路。
音乐治疗 中医理论 中国特色
一、中国传统音乐治疗的理论依据
《音乐治疗学》——顾名思义,这门新兴学科有别于其他门类的最大特征就是浓缩了音乐学、医学、心理学之精华而成的综合性学科,并偏重于实践应用的一个门类。
我们考证祖国医学与音乐结缘之滥觞,早在西汉时期我国传统音乐与医学就已结下不解之缘。祖国医学的瑰宝《黄帝内经》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曰:“东方生风,风生木……在藏为肝……在音为角……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南方生热,热生火,在藏为心……在音为徵……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中央生湿,湿生土,在藏为脾……在音为宫……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西方生燥,燥生金……在藏为肺……在音为商,……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北方生寒,寒生水……在藏为肾……在音为,……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专门为该书作注的最具权威性的唐代医家王冰对此释之为“角为木音,调而直也。徵为火音,和而美也。宫为土音,大而和也。商为金音,轻而劲也。羽为水音,沉而深也”。需要说明的是《内经》中对五音的论述,非指单声,而是五声之成文者,所以名之宫、商、角、徵、羽,寓调名之义。这一论述是用五行归类事物而建立的音乐与医学关系的结构模式,丰富了乐学和医学理论。这里不仅包含着五行生克制化的互根互制的动态平衡关系(本质上同阴阳关系),更蕴含“音乐——五脏——情志”三者合一的生理病理框架结构,是中医认识疾病的理论基础,也是治疗疾病的根据。这一框架与现代音乐治疗学的学科构建在结构模式上的“音乐——医学——心理”几无二致,它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而是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规律性。
中国用音乐疗病已有两千年历史,具有影响力的《礼记·乐记》、《史记·乐书》,包括《黄帝内经》,都是总结秦汉以前相关医学、音乐理论成就的西汉时期作品,如《史记》从五音五脏关系阐释:“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徵动心而和正体,羽动肾而和正智。”可见音乐治疗的理论基础源远流长。后世不断丰富发展音乐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其中经典医案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运用音乐(通过学琴)治愈抑郁症,元代刘郁的《西使记》中记述了哈利发(阿拉伯的国家元首)通过欣赏琵琶音乐治好了头疾等等。有关用中医理论指导音乐治疗的有效案例不胜枚举。近来甚至有人用动物实验的科学方法论证中医五音对疾病的治疗作用。这些均佐证了走中国特色的音乐治疗道路具备的可行性。
二、中、西方音乐治疗的研究目的和对象有异曲同工之效
做为中医学的鼻祖和代表《黄帝内经》强调“治未病”思想,《素问·上古天真论》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一被视为养生学的总纲领诠释了治“心”的重要性。简而释之人体健康不病的法宝就是精神情志的调畅愉悦,因为从中医理论解释情志寄寓五脏之中,心情舒畅则健康长寿。而现代音乐治疗的主要治疗对象是亚健康人群,WHO(世界卫生组织)给出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身体无病”,即指身体和心理健康,因此亚健康就是以心理不健康的人群为主体。中医的心身双修,符合亚健康调治心理为主的研究对象。从这一意义讲,中医学与现代的音乐治疗学在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方面是不谋而合的,有异曲同工之效。这就使我们找到了用传统中医学与现代音乐治疗学融合的契合点和理论依据。
三、中医传统音乐治疗的优势
祖国医学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医学理论,治疗疾病最大特征就是从整体角度把握疾病的发生与治疗,提倡“心身一体”、“形神统一”、“阴平阳秘”的整体治疗观。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治疗思想的灵魂,它强调因时、因病、因人制宜,并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变通,遵法而不拘泥于法,这些特殊的医学理论、治疗思想和原则具有西方音乐疗法不可替代的作用。任何一个民族对自身传统文化艺术内涵的诠释远远超出对异国异族那怕属于世界名曲的理解,因此我们不能生搬硬套所谓类似“莫扎特效应”。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艺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如歌、词、曲、各地域民间戏曲、多种乐器等深受国人认同和喜爱。因此这些中国传统的“至宝”更适应国情国人,有着西方音乐治疗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例如与西方音乐注重思想性创作不同,我国音乐作品多为自然景观、为某种氛围而创作,这非常符合国人音乐治疗对作品的要求。近年来又有一批极具中医特色的音乐作品,如《阴阳五行疗效音乐系列》、江西中医学院张海涛副教授创建的“五行音乐教学法”以及“五行音乐教学曲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五行歌唱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取得很好效果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可以说这是中医音乐治疗学的开篇之举,使人们认识到中国特色音乐治疗的优势和独到之处。
4.发展前景及展望
随着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人们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各个年龄段亚健康人群骤增,我们必须重视。我国音乐治疗在方法上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电疗、音乐电穴位疗法、音乐气功疗法以及上述的五行音乐疗法等;在音乐治疗产品上也是丰富多样,如音乐电疗机、音乐电针灸仪等,丰富独到,大有潜力可挖。当然音乐治疗的开展在我国还处于雏形阶段,还应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上仅仅是笔者的一个思路,理论需要临证时间检验,我们对于中国传统医学和新兴的音乐治疗学的研究和应用,应该本者“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用中医学理论和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为开创中国特色的音治学探索一条可行之路。
1.姜力等.亚健康与音乐治疗[J].中国疗养医学2005,14(3):P197.
2.张鸿懿.音乐治疗学基础[M].北京: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0.P151.
3.普凯元.音乐治疗的中医理论[J].医学与哲学,1992,(9):P25.
4.邱鸿钟.临床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189.
5.温贤秀.音乐疗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4):P180
6.穆俊霞等.《内经》中五音的含义及与五脏的关系[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2):P92.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责任编辑 李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