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民歌与民族歌曲的创作

2011-08-15金善香

戏剧之家 2011年2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小节民歌

□金善香

谈民歌与民族歌曲的创作

□金善香

在我国音乐的海洋里,唯独民歌是经过民间歌手的创作,由人们口头传唱而保留下来的珍贵艺术财富。我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朔到远古的歌谣。各民族语言、各地区的生活、风俗、环境和人民性格的不同,直接影响着歌曲的风格。

我国幅员辽阔,56个民族以它斑斓绚丽的风貌,丰富着中国民歌的音乐宝库。山歌、小调、劳动号子,都是歌曲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是歌曲创作的灵魂。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愈加追求精神生活。歌曲是精神的食粮,人们喜欢歌曲,渴望有好的优秀的歌曲。

李焕之曾说:“没有民间音乐知识的作者,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进行歌曲创作,尤其是民族歌曲的创作,必须善于从民族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使古老的音调出新,在现代音乐、歌曲中突出民族音乐光彩。变柔和为刚强,变暗淡为明朗,变欢快为抒情。吸取民歌音乐的精髓,采用现代的创作手法,使歌曲植根于民族土壤,这就需要我们细心地观察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使民歌准确地塑造艺术形象,起核心作用。

歌曲是民族的、大众的。这给我们以启迪,歌曲的创作只有植根于民族音乐中,才会久唱不衰,被代代人所喜爱。

一、民族歌曲的创作,由于歌曲内容、感情的不同,变化了民歌的节奏、旋律

有一首明朗愉快歌颂毛主席的民歌,含有两个乐句的微调式,两个乐句的句尾音不同。农民作曲家史掌元的歌曲《看见太阳想恩人》就是用了这首民歌的基调。一首单乐段的歌曲,经作曲的创新,可以饱含无限深情。除首、尾小节保留外,取消了第二小节和第六小节的切分音,加入了清角“4、”变宫“7”,使歌曲的旋律三次出现了下行级进,没有原曲的大跳,毫无重复痕迹。歌曲的色彩、韵味大变。歌曲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三拍长音,由想念到哭诉到颂扬,表现了思念恩人的情绪。它以民歌为基础,调动了各种创作手法,来增强其表现力,藉此使群众不忘共产党。

二、民族歌曲的创作,采用民族歌曲和声织体,体现民族音乐特性

《在一起》这首民歌采用了大三和弦织体连接结构。《爱我中华》采用了大三和弦的织体走向,体现了民族风情,使音乐欢快、新颖、别致。

由于歌曲表现的需要,经演唱的处理,使民歌获得了新的因素。如《英雄战胜了大渡河》第二部分就采用了湖北采莲船歌舞剧《打渔船》的曲调。这首小调发展了千军迸发的浩荡旋律。从第五小节开始的下句,采取了变动旋律、节奏的手法,又以接腔的方式在第八小节的后面扩充了两小节劳动号子调。在一领众合的形式中又进行了合唱的处理,使原来轻新、欢快的小调变得雄壮豪迈,富于斗志,使音乐急促、强劲,抒发了人民战士敢于斗争、排除万难的决心。

三、民族歌曲的创作,由于时代内容的不同,从民歌中提炼音乐主题,创作新的音乐形象

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从陕北民歌《信天游》中得到了恰当的主题发展。很明显,“一条大河”采用民歌上句作主材料,没有变动,没有修饰,从一个七小节的民歌中得益,写出了4/4拍子的有独唱、合唱的两段体的歌曲,流传至今,被人们喜爱。

一位优秀的作曲家应善于从民族民歌中汲取营养,选用材料,发展音乐,塑造新形象。例如我们都熟悉的《小城故事》与江苏民歌《茉莉花》,歌曲具有了江苏民歌的味道。虽在歌曲里找不到民歌的具体旋律,但只要认真琢磨,细心品味,不仅可见民歌的影子,而且具有江苏民歌的风味,可见民歌的根基。歌曲突破了微调式变为宫调式,使旋律的节奏拉开,听来平稳而抒情,更具有叙述性。歌曲的创作有了民歌的韵味,使人感到亲切,易于流传,易于被人们接受。

此外还有冼星海的《生产大合唱》具有地域性民歌风格,一听便知是江南一带的民歌风,细腻清新,田野风味浓郁。只有有深厚基础民族音乐创作家,才能有如此的经典创作。

民歌是在不同的时代产生的,一首民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唱着不同的歌词。民歌表现手法洗炼质朴,塑造的艺术形象鲜明生动,真实深刻地表现人民生活,真实地抒发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历史性和人民特性。

作曲家冼星海说,“研究民歌的目的还是创作”。要在继承和发展中,立足于创新。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歌曲缺乏时代特征就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缺乏民族特性,就不能被人们所接受,所喜爱。吸取民族民歌营养进行创作,要本着“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取民间音乐之精华,根据新内容,进行创作性的劳动。

只要我们对现代生活有了深刻的理解,饱含激情去创作,民间的音乐便会成为新音乐形象的素材。民族音乐没有了创新便成了抄袭,音乐便古板而生硬。没有个性的音乐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没有民族性也很难谈得上艺术性,没有民族性的个性是没有前途的。

让我们努力学习民歌,学习老一辈艺术家们的创作经验,写出更好、更优秀的作品,让带有十足民歌风味的民族歌曲,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唱响现在和未来!

责任编辑 李红梅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小节民歌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快把我哥带走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德沃夏克
——《幽默曲》赏析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音乐分析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