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二人转中的丑角

2011-08-15王井贤

戏剧之家 2011年2期
关键词:小戏丑角黑土地

□王井贤

浅谈二人转中的丑角

□王井贤

地方戏是一个综合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地域文化精神、地域美学原则、地域审美习惯、地域风情、地域习俗、地域人物、地域语言等等。地方性是地方戏曲的根和神,而且也是整个中国戏曲的根和神。

所有的戏曲剧种,无一不带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东北地方戏多是以二人转为母体的,作为地方戏演员,我深深体会到在地方戏表演中,要把握角色,让角色中的地方特色在语言和表演中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被广大的观众接受。

角丑神不丑。塑造让观众认可的形象,是丑角表演者的使命。二人转中,丑角是主角,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正如艺谚所云:“三分包头的,七分唱丑的”,“三年能学成个包头的,十年学不成一个唱丑的”,“包头的是棵菜,全靠唱丑的卖”。

事实也的确如此,二人转中的丑角,起着控制演出节奏、掌握演出情绪、调动观众热情、升华作品主题、丰富演出形式等重要作用。东北地方戏表演艺术家张野,在他的二人转《傻子相亲》中,集幽默、风趣、滑稽于一体,将说、唱、扮、舞、绝展示得淋漓尽致,从说口到唱功到扮相,极大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让观众在戏谑中领会到了近亲结婚的危害,也让大家在笑声中感受到地方戏的魅力。同时,丑角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在观众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从这个小戏上完全可以看出,丑角同样能树立有教育意义的形象。

角丑艺压人。众所周知,二人转的丑角,除说、唱、扮、舞、绝五种基本功法外,要求演员还必须集百艺之长,有更为过硬的表演才能。看上去滑稽或幽默的动作,风趣或诙谐的语言都要在丑角的表演中得到完美的融合。

丑角演员,能在看似夸张的表演中,再现生活真实,折射生活和现实中的假恶丑。表演上,丑角演员的表演功夫还体现在对台词的深刻理解,以及“说”、“唱”的语气与“扮”“舞”和“绝”的完美和谐上。这些,靠的都是丑角多才多艺的表演真功夫。而不是当下许多二人转小剧场里,耍、闹、扯皮、恶搞的扮丑。

丑角的亲和性。地方戏的艺术生命永远都在民间,永远都以广大的人民群众为艺术沃土。地方戏属于通俗艺术范畴,而不属于高雅艺术之列。地方戏贵在以俗达雅、雅俗共赏,以“俗”为其本体审美特征的主要方面。地方戏素有“地方小戏”之称,即演出小人物的故事。即使是宫廷戏,也平民化、民间化,演绎成寻常百姓的家常里短、儿女情长。甚至把帝王将相也平民化、生活化、民间化,夫妻情、父子情、君臣情、父女情,全都与平民百姓毫无二致。

这种“大戏化小,小戏化巧”的特征,就给丑角提供了一个与平民百姓和观众普遍接受的前提。观众觉得这样的人物形象容易接受,易于理解。观众的认可,就是艺术的生命力关键所在。

从美学角度和艺术风格上看,二人转的丑角,是“化出化入”式的曲艺的表演方式。这种集角色与演员为一体,即—会儿是段子中的人物,一会儿又是演员本人的灵活表演形式,会牢牢吸引观众的视线和心理,让观众随着角色的转换,或喜或忧、或笑或怒。

另外,丑角的综合才艺,也使得这个角色,在说、唱、扮、舞、绝的基本功课外,要吸纳如相声的捧、逗、堵、兜、接,东北大秧歌的“浪三场”,诗词、对联、灯谜、笑话、漫画、流行歌曲、现代舞、杂技、魔术等艺术的精华。如此,才能起到爆笑料、抖包袱、营造气氛、吸引观众的艺术效果。

我认为,作为地方戏的二人转的丑角,用其淳朴的黑土地特征,采用众多的艺术表演功夫,塑造了一系列具有乡土气息、黑土风情的,粗犷豪放的人物形象。而作为以丑角为主导的二人转,虽然不是“阳春白雪”但也绝对不是“下里巴人”,它毕竟是我们黑土艺术的奇葩、东北戏剧的精粹,是我们东北人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是我们黑土地上的人们精神家园里的一道可口佳肴。东北二人转,也定会因其的母体地域特色,使得这朵黑土地上的艺术奇葩开得更娇更艳。

责任编辑 李红梅

猜你喜欢

小戏丑角黑土地
丑角的“通知”
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
以史为纲:民间小戏实证研究的新范式——读陈美青《质野流芳:山西民间小戏研究》
古锁里藏了个小戏精
国家优秀院团丑角专场演出暨丑角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京剧中的丑角
阿荣旗保护黑土地的做法
李兰迪:99年的“小戏骨”
丑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