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家庭系统中信源编解码标准的选择

2011-08-10黄铁军

电视技术 2011年1期
关键词:码率电视机主观

高 文,黄铁军

(北京大学 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871)

责任编辑:许 盈

0 引言

从1952年贝尔实验室Cutler等人进行DPCM(Dif⁃ferential Pulse Code Modulation)技术的研究算起,视频压缩编码技术经历了50余年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变换编码、预测编码、熵编码3类经典技术,分别用于去除视频信号的空域冗余、时域冗余及统计冗余。基于这些经典技术,逐渐形成了以块为单元的预测加变换的混合编码框架(Block-based Hybrid Coding Framework)[1]。到目前为止,已知的所有视频编码标准都基于这一框架,包括ITU-T的H.261/2/3/4视频编码建议[2-4]、ISO/IEC的MPEG-1/2/4视频编码标准[5]以及我国2006年颁布的《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码第二部分 视频》国家标准(国标号GB/T 20090.2—2006,通常简称为AVS视频编码标准)[6]。这些标准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以更高的计算复杂性换取编码效率的提升。如果更细致地考察每个标准中的技术模块,这个规律可以更具体地表述为:在混合编码框架下对其中的每个基本技术组成部分用更复杂的方法获得编码效率的提升。

上述视频标准中,1994年完成的MPEG-2(即ISO/IEC 13818-2)[7]是得到广泛应用的一个标准,我国于2000年将其等同采用为国家标准GB/T 20090.2。2003年完成的MPEG-4 AVC(ISO/IEC 14496-10,等同于ITU-T H.264)[8]在已经颁布的视频编码国际标准中最新。

由于MPEG国际标准的专利被国外一家专利管理公司所控制,其授权政策和高昂的专利费多年来受到国内设备生产商和国内外运营商的指责。为了使数字音视频产业及其应用能够发展得更健康,我国从2002年开始以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的形式组织制定新的国家标准,其中视频部分于2003年底起草完成,2006年初颁布,2009年成为国际电信联盟(ITU)网络电视(IPTV)标准中可选的三大视频编码标准之一,2011年被指定为我国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和接收器(机顶盒)的唯一必备视频标准。

本文的目的是对上述这些标准进行比较,并系统报告各方测试情况(以下部分内容引自“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官方报告),供应用开发和标准选择参考。

1 AVS与MPEG技术对比

AVS视频与AVC标准都采用混合编码框架(见图1),包括变换、量化、熵编码、帧内预测、帧间预测、环路滤波等技术模块,而MPEG-2视频标准不包括其中的帧内预测和环路滤波模块。

图1 典型视频编码框架

1.1 AVS视频的技术特点

AVS视频当中具有特征性的核心技术包括:8×8整数变换、量化、帧内预测、1/4精度像素插值、特殊的帧间预测运动补偿、二维熵编码、去块效应环内滤波等[9-11]。

图2描述了AVS视频编码过程。AVS视频标准定义了I帧、P帧和B帧3种不同类型的图像,I帧中的宏块只进行帧内预测,P帧和B帧的宏块则需要进行帧内预测或帧间预测。图2中的S0是预测模式的选择开关。预测残差进行8×8整数变换(ICT)和量化,只需要加减法和移位操作,用16位精度即可完成。然后对量化系数进行zig-zag扫描(隔行编码块使用另一种扫描方式),得到一维排列的量化系数,最后对量化系数进行熵编码。

图2 AVS视频编码器框图

1)变换、量化

AVS的8×8变换与量化可以在16位处理器上无失真地实现,从而克服了MPEG-4 AVC/H.264之前所有视频压缩编码国际标准中采用的8×8 DCT变换存在失真的固有问题。而MPEG-4 AVC/H.264所采用的4×4整数变换,在高分辨力视频图像上的去相关性能不及8×8的变换有效。AVS采用了64级量化,可以完全适应不同的应用和业务对码率和质量的要求。在解决了16位实现的问题后,目前AVS所采用的8×8变换与量化方案,既适合于16位DSP或其他软件方式的快速实现,也适合于ASIC的优化实现。

2)帧内预测

AVS的帧内预测技术沿袭了MPEG-4 AVC/H.264帧内预测的思路,即用相邻块的像素预测当前块,采用代表空间域纹理方向的多种预测模式。但AVS亮度和色度帧内预测都是以8×8块为单位的。亮度块采用5种预测模式,色度块采用4种预测模式,而这4种模式中又有3种和亮度块的预测模式相同。在编码质量相当的前提下,AVS采用较少的预测模式,使方案更加简洁,实现的复杂度大为降低。

3)多模式帧间预测

帧间运动补偿编码是混合编码技术框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AVS标准采用了16×16,16×8,8×16和8×8的块模式进行运动补偿,而去除了MPEG-4 AVC/H.264标准中的8×4,4×8,4×4的块模式,目的是能更好地刻画物体运动,提高运动搜索的准确性。实验表明,对于高分辨力视频,AVS选用的块模式已经能足够精细地表达物体的运动。较少的块模式,能降低运动矢量和块模式传输的开销,从而提高压缩效率、降低编解码实现的复杂度。

4)1/4像素运动补偿

AVS和MPEG-4 AVC/H.264都采用了1/4像素精度的运动补偿技术。MPEG-4 AVC/H.264采用6抽头滤波器进行半像素插值并采用双线性滤波器进行1/4像素插值。而AVS采用了不同的4抽头滤波器进行半像素插值和1/4像素插值,在不降低性能的情况下减少插值所需要的参考像素点,降低了数据存取带宽需求,这在高分辨力视频压缩应用中是非常有意义的。

5)参考帧

在传统的视频编码标准(MPEG-x系列与H.26x系列)中,双向预测帧B帧都只有一个前向参考帧与一个后向参考帧,而前向预测帧P帧则只有一个前向参考帧。而新近的MPEG-4 AVC/H.264充分利用图片之间的时域相关性,允许P帧和B帧有多个参考帧,最多可以有31个参考帧。多帧参考技术在提高压缩效率的同时也将极大地增加存储空间与数据存取的开销。AVS中P帧可以利用至多2帧的前向参考帧,而B帧采用前后各一个参考帧。P帧与B帧(包括后向参考帧)的参考帧数相同,其参考帧存储空间与数据存取的开销并不比传统视频编码的标准大,而恰恰充分利用了必须预留的资源。

6)1/4像素运动补偿

AVS的B帧的双向预测使用了直接模式(direct mode)、对称模式(symmetric mode)和跳过模式(skip mode)。使用对称模式时,码流只需要传送前向运动矢量,后向运动矢量可由前向运动矢量导出,从而节省后向运动矢量的编码开销。对于直接模式,当前块的前、后向运动矢量都是由后向参考图像相应位置块的运动矢量导出,无需传输运动矢量,因此也可以节省运动矢量的编码开销。跳过模式的运动矢量的导出方法和直接模式的相同。跳过模式编码的块,其运动补偿的残差也均为零,即该模式下宏块只需要传输模式信号,而不需要传输运动矢量、补偿残差等附加信息。

7)熵编码

AVS熵编码采用自适应变长编码技术。在AVS熵编码过程中,所有的语法元素和残差数据都是以指数哥伦布码的形式映射成二进制比特流。采用指数哥伦布码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它的硬件复杂度比较低,可以根据闭合公式解析码字,无需查表;另一方面,它可以根据编码元素的概率分布灵活地确定以k阶指数哥伦布码编码,如果k选得恰当,则编码效率可以逼近信息熵。

对预测残差的块变换系数,经扫描形成(level,run)对串。而level,run不是独立事件,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在AVS中level,run采用二维联合编码,并根据当前level和run的不同概率分布趋势,自适应改变指数哥伦布码的阶数。

AVS标准支持多种视频业务,考虑到不同应用之间的互操作性,AVS标准定义了档次(profile)和级别(lev⁃el)。档次是AVS定义的语法、语义及算法的子集;级别是在某一档次下对语法元素和语法元素参数值的限定集合。为了满足高清晰度/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广播、数字存储媒体等业务的需要,AVS视频标准定义了基准档次(Jizhun profile)和5个级别(2.0,4.0,4.2,6.0,6.2)。其中2.0,4.0,6.0分别对应352×288(CIF),720×576(标清)和1920×1152(高清),“.0”对应“4︰2︰0”,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均支持通过参数标识。

1.2 AVS视频与MPEG视频的技术对比

表 1描述了AVS视频与MPEG-2视频、AVC的技术对比以及选择这些编解码工具而带来的大致性能差异。

1.3 AVS视频与AVC的复杂度对比

简单地说,与MPEG-4 AVC/H.264的baseline pro⁃file相比,AVS视频增加了B帧、interlace等技术,因此其压缩效率明显提高;而与MPEG-4 AVC/H.264的main profile相比,减少了CABAC等实现复杂度大的技术,性能上有降低,但提高了可实现性。

表2是AVS视频与AVC计算实现复杂性的简单对比。

大致估算,AVS视频解码复杂度相当于AVC的70%,AVS视频编码复杂度相当于AVC的30%,并且AVS在存储器使用方面也有明显节省。

2 主观评价

压缩效果的评价标准有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各有优缺点。主观评价是聘请专门的评价人员来比较压缩之后再恢复的视听效果和原始效果的差异,通常是在专门的视听环境中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主观评分。客观评价则是通过一种具体的算法来统计多媒体数据压缩结果的损失,例如信噪比(SNR)。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有时相差很大,因此衡量一个算法的好坏就需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一套标准的评价,通常在开发过程中采用客观评价的方法,但最终要得到主观评价的确认。

表1 AVS视频与MPEG-2,MPEG-4 AVC/H.264使用的技术对比和性能差异估计

2.1 MPEG-4 AVC视频标准主观测试

2003年10月—12月,MPEG组织了专题组对AVC(ISO/IEC 14496-10|ITU-T Rec.H.264)与 MPEG-4 Visual(ISO/IEC 14496-2[12])和MPEG-2 Video(ISO/IEC 13818-2)标准进行了测试。测试在FUB/ISCTI(意大利)、NIST(美国)和TUM(德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AVC的编码性能有显著提高。

本次测试标准清晰度(SD)和高清晰度(HD)采用的测试条件(视频序列和码率)如表3所示。

表2 AVS视频与AVC的计算复杂性对比

图像质量主观评价试验依据ITU-R BT.500-11《Methodology for the subjective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television pictures(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下面可以看到AVS的两次主观测试同样采用的是这个测试标准)。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出,12个可比项中有8个的N大于等于1.5,有3个大于等于2,有一个等于4。

由表5可以看出,AVC与MPEG-2参考软件对比情况,12个可比项中有9个的N大于等于1.8,有2个大于等于4。

由表6可以看出,AVC与优化的MPEG-2高清编码器对比情况,9个可比项中有7个的N大于等于1.7,有3个大于等于2,有一个等于3.3。

表3 AVC高标清测试条件

表4 标清情况下,AVC与优化的MPEG(MPEG-2 HiQ)对比情况

由表7可以看出,AVC与MPEG-2参考软件对比情况,9个可比项中有8个的N大于等于1.7,有4个大于等于2。

表5 标清情况下,AVC与MPEG-2参考软件(MPEG-2 TM5)对比情况

表6 高清情况下,AVC与优化的MPEG(MPEG-2 HiQ)对比情况

表7 高清情况下,AVC与MPEG-2参考软件(MPEG-2 TM5)对比情况

总体上讲,AVC与MPEG-2对比,85个比对中66对MPEG-2的码率要达到1.5倍才能与AVC达到同样质量,其中51对MPEG-2码率要达到AVC的2倍才能达到AVC的质量。换句话说,在60%的情况下,AVC的编码效率能够达到MPEG-2的两倍。

鉴于AVC的编码效率能够达到MPEG-2的2倍,我国有关测试机构在测试AVS时,通常把AVS视频的码率也设在MPEG-2典型码率的1/2或更低,也就是测试AVS编码效率是MPEG-2的2倍或更高的情况下,AVS视频的编码质量是否能够达到广播要求。

2.2 AVS视频主观测试一

2004年11月15日—12月26日,依据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的委托,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数字电视用户端产品测试实验室对工作组送检的AVS视频编/解码方案组织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试验。通过对委托方提供的AVS编/解码器的主观评价试验,评价AVS视频压缩方案的性能。

图像质量主观评价试验依据ITU-R BT.500-11《Methodology for the subjec⁃tive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television pictures(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和 ITU-R BT.710-2《Subjective assessment of image quality in high-defini⁃tion television(高清晰度电视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采用双刺激连续质量标度(DSCQS)法评价AVS视频编/解码系统处理后的图像质量相对于未经压缩的原始图像质量的差别。

本次视频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目的是通过比较经AVS编/解码系统处理过的图像质量与原始素材图像质量的差别来评价AVS视频编/解码方案的总体性能,评价素材的选择内容应广泛且严酷度适当。所选择的测试序列应能反应图像的亮度再现、彩色再现、静态空间分辨力、动态空间分辨力、运动再现、视在深度效果、临场感、闪烁性能和熟悉色调的再现等特性。希望通过所选择的节目能够充分、准确地反映被评价的视频编/解码方案的性能。测试序列包括8个高清晰度节目和8个标准清晰度节目,每段节目时间长度为10~20 s。

高清晰度图像测试序列的被评价对象与原始素材的平均得分差在1.6~6.0,总平均分差为3.6,说明评价人员认为被评价对象的图像质量与原始素材的图像质量差别很小。

统计结果表明,AVS视频编/解码方案在图像格式为1920×1080p@25 Hz,压缩码率为6 Mbit/s时,被评价对象的图像质量与原始素材图像质量的差别很小,不易察觉。

8个标准清晰度图像测试序列的被评价对象与原始素材的平均得分差在1.1~10.5,总平均分差为6.4。除序列2外,其他7个测试序列的标准偏差均在6.4~8.6,说明评价人员对这些测试序列打分的离散度较小。

试验结果表明AVS视频编/解码方案在图像格式为720×576i@50Hz、压缩码率为2.5 Mbit/s时,可察觉经编/解码处理后的被评价对象与原始素材图像质量的差别,但差别小。

本次测试表明,AVS视频码率不到MPEG-2典型码率1/2(标清)和1/3(高清)的情况下,质量损失很小,可以达到广播要求。

2.3 AVS主观测试二

2005年4月—9月,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受AVS工作组挂靠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委托,对经过AVS参考软件编解码后的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视频进行主观评价。评价其对源图像的质量损伤程度,完成了《AVS视频压缩质量主观评价》测试报告。

本次测试的依据是广电行业标准GY/T 134—1998《数字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和ITU-R BT.500-11、ITU-R BT.1210-3《Test Materials to be used in Subjective Assessment(用于主观评价的测试材料)》标准。标清测试采用6个国际标准图像序列,高清采用6个国家标准图像序列。

测试结果汇总如表8所示。

测试码率视频类型标准清晰度(625/50i)高清晰度(1125/50i)AVS测试码率/(Mbit·s-1)3.01.510.06.0测试结果优秀良好优秀良好~优秀

考虑到目前使用MPEG-2标准实施高清电视广播时,一般使用20 Mbit/s的码率,使用MPEG-2标准实施标清电视广播时,一般使用5~6 Mbit/s的码率,对照本次测试结果可以得知:AVS码率为现行MPEG-2标准的一半时,无论是标准清晰度还是高清晰度,编码质量都达到优秀;码率不到其1/3时,也达到良好到优秀。因此相比于MPEG-2视频编码效率高2~3倍的前提下,AVS视频质量已达到了大范围应用所需的“良好”要求。对比MPEG标准组织对MPEG-4 AVC/H.264的测试报告可知,AVS在编码效率上与其处于同等技术水平。

3 AVS进入ITU IPTV标准

2006年4月4日—5日,国际电信联盟ITU开始IP⁃TV的标准化工作,通过 Focus Group(FG)对IPTV需求和现有标准和技术进行开放型讨论。AVS工作组组成了赴ITU-T IPTV标准化的特别工作组,目标是使AVS成为IPTV平等的、可选的编解码器之一。

在IPTV标准化的过程中,首先通过FG IPTV的工作,将IPTV所涉及的领域分为6个领域(6个工作组)。与AVS有关的FG IPTV工作组为第6组,即The Middleware,Application and Content Platforms Working Group,简称ITU-T FG IPTV WG6。WG6工作组负责编写“Toolbox for content coding”文件,而AVS特别工作组的直接目标就是,将AVS写入该文件。

到2007年12月,ITU-T FG IPTV共开了7次会议。各工作组的结果形成输出文件,输入到ITU-T相应的工作组。为了协调这些工作,成立了IPTV GSI(Global Standards Initiative),IPTV将在ITU-T的各个工作组形成相关的标准。在2008年4月举行的第2次IPTV GSI会议之前,ITU-T SG16全会上召开了一个“Joint Meeting on Codecs”,负责制定H.264的Q6/16强烈要求负责审理和更新“Toolbox for content coding”,并最终击败其他竞争者获得该标准的审阅和更新权。

此后AVS成为IPTV标准选项的工作就集中在ITU-T SG16 Q6组。由于Q6中部分专家对于自己制定的H.264标准情有独钟,想方设法排斥包括AVS在内的其他视频编码标准进入IPTV标准体系。AVS工作组ITU-T IPTV标准化特别工作组在ITU中国代表团的大力支持下,在AVS工作组全力配合下,在联通(网通)、华为、上广电、香港CATR、中国移动、C2 Mi⁃cro、展讯、国芯等企业支持下,从2006年10月—2009年7月,共提出了30多项提案。经过多次辩论,2009年7月,ITU-T H.264(MPEG-4 AVC)、GB/T 20090.2(AVS)和SMPTE VC-1同时被列入《ITU Technical Pa⁃per HSTP-MCTB Media coding toolbox for IPTV:Audio and video codecs》,同时为了兼容已有系统,MPEG-2也被列入。ITU-T的决定表明,视频编码标准已经正式进入三足鼎立的新时期。因此,AVS凭借性能先进、价格合理的优势,成为新一代音视频事实国际标准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4 AVS成为我国数字电视接收机唯一必备视频标准

过去十多年,我国为了支撑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已经在数字演播室、信道传输、信源编码等领域颁布了很多标准,然而和千家万户密切相关的数字电视机标准一直没有出台。从早年的数码电视、HDTV Ready、高清平板到近年来的网络电视、智能电视、立体电视,岁岁热点,概念纷纭,但是,“数字电视机”这个基本概念一直没有判断标准。

在界定“数字电视机”概念之前需要先界定“电视机”这个概念。电视机是接收电视信号并显示播放的装置,所谓“接收电视信号”,首先是指接收来自电视发射塔的、在地面之上一定空间范围内传播的无线电信号,即“地面电视信号”。后来有线电视在城市地区快速发展,成为城市居民接收电视信号的主渠道,其后卫星广播、电信网和互联网相继成为传输电视信号的通道,电视机获得视听内容的渠道越来越多,但是无线电视信号接收一直是电视机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能,并成为世界各国电视机标准的通例性要求,其主要原因在于:1)无线电视是实现电视覆盖最快的方式,在人口不是高度密集的地区覆盖成本低,即使在今天,也是满足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需求的最有效的方式;2)尽管卫星广播覆盖能力更强,地面电视能够实现本地节目播出的能力是不可替代的;3)地面电视是实现紧急状态下公告等信息畅通的“保底”手段,因此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数字电视机是能够接收来自数字化的广播信道、数字化的视听节目的电视接收机。就像模拟电视机必须能够接收模拟无线电视信号一样,数字电视机必须能够接收数字无线电视信号,因此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启动数字电视技术和标准研究时,首先进行的就是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即无线信道标准)的研究,并在2002年启动了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标准(即信源编码标准)的研究。2006年3月,数字视频编码标准AVS国家标准(GB/T 20090.2—2006)颁布实施,2006年8月,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国家标准(GB 20600—2006)[13]颁布实施,我国在数字电视标准方面同时拥有了自主的信源、信道标准。

经过5年的努力,我国的数字电视信源、信道标准的产业化得到了长足发展,自主的核心芯片和关键产品已经十分成熟,而且价廉物美,在此基础上,数字电视机标准瓜熟蒂落。2011年6月,我国颁布《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通用规范》(GB/T 26683—2011)[14]和《地面数字电视接收器通用规范》(GB/T 26686—2011)[15]国家标准。简单地说,符合GB/T 26683—2011标准的电视机就是“数字电视机”(分为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两档),已经购买的不符合GB/T 26683—2011的电视机则需要配备符合GB/T 26686—2011的接收器(机顶盒)才能“升级为”真正的数字电视机。

《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通用规范》和《地面数字电视接收器通用规范》国家标准对视频编解码做出了明确规定:从2011年11月1日起,各电视终端生产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自由选择AVS或MPEG-2等标准,2012年11月1日起,必须支持AVS标准。鉴于所有数字电视机都必须具备地面无线电视接收功能,这意味着经过一年的过渡期,在我国市场销售和用户购买的所有电视机都将内置AVS功能。

《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通用规范》和《地面数字电视接收器通用规范》国家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定,是指导我国电视机、机顶盒制造业和相关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标准。标准将AVS作为唯一必须支持的标准,意味着我国4亿多个家庭都将能够播放同一格式的视频节目,这必将成为我国数字电视和网络新媒体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因为电视机和机顶盒终端标准的统一,不仅为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打开了大门,也为通过有线、卫星、互联网等通道向4亿多家庭提供视频服务提供了统一标准,而4亿多家庭均能接收统一标准的视频节目将会激发影视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发展,从而实现终端统一、内容爆炸、服务提升的良性循环。

5 小结与建议

AVS视频标准(GB/T 20090.2)是基于我国自主创新技术和国际公开技术所构建的标准,主要面向高清晰度和高质量数字电视广播、网络电视、数字存储媒体和其他相关应用。它具有以下特点:1)性能高,编码效率是MPEG-2的2倍以上,与MPEG-4 AVC/H.264的编码效率处于同一水平;2)复杂度低,算法复杂度比MPEG-4 AVC/H.264明显低,软硬件实现成本都低于MPEG-4 AVC/H.264;3)专利授权模式简单,价格低廉。

基于此,AVS标准是能够支撑国家数字音视频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准,也是国际范围内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一个标准,国际电信联盟ITU-T已将AVS纳入IPTV标准就是一个典型例证,我国也已将其确定为我国数字电视机唯一必须支持的视频标准。

对于关注终端用户服务体系的数字家庭系统来说,数字电视机是家庭视听服务的中心设备,作为数字电视机唯一必须内置的视频标准,AVS为家庭范围内视听节目的交换提供了统一的标准格式,或者说,任何家庭网络设备如果支持AVS,就可以将该节目转到电视机上进行播放。考虑到AVS能够明确节省传输带宽和低廉合理的专利费用,建议数字家庭标准体系借鉴数字电视机标准的做法,将AVS确定为唯一必须支持的视频编码标准。

[1]高文.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

[2]ITU-T Rec.H.261,Video codec for audiovisual services at px64 kbit/s[S].1989.

[3]ITU-T Rec.H.263,Video coding for low bit-rate communication[S].1995.

[4]ITU-T Rec.H.264,Advanced video coding for generic audiovisual services[S].2003.

[5]ISO/IEC 11172-2,Information technology—Coding of moving pic⁃tures and associated audio for digital storage media at up to about 1.5Mbit/s-video[S].1993

[6]GB/T 20090.2—2006,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码第2部分:视频[S].2006.

[7]ISO/IEC 13818-2,Information technology—Generic coding ofmov⁃ing pictures and associated audio information—video[S].1994.

[8]ISO/IEC 14496-10,Information technology—Generic coding ofau⁃dio-visualobjects–part10:Advanced video coding[S].2003.

[9]黄铁军,高文.AVS标准制定背景与知识产权状况[J].电视技术,2005,29(7):4-7.

[10]FAN Liang,MA Siwei,WU Feng.Overview ofAVS video standard[C]//Proc.2004 IEEE Intl.Conf.Multimedia & Expo.[S.l.]:IEEE Press,2004:423-426.

[11]梁凡.AVS视频标准的技术特点[J].电视技术,2005,29(7):12-15.

[12]ISO/IEC 14496-2,Information technology—generic coding of au⁃dio-visualobjects–part2:visual[S].1999.

[13]GB 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息编码和调制[S].2006.

[14]GB/T 26683—2001,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通用规范[S].2011.

[15]GB/T 26686—2001,地面数字电视接收器通用规范[S].2011.

猜你喜欢

码率电视机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一种基于HEVC 和AVC 改进的码率控制算法
基于FPGA的多码率卷积编码器设计与实现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闭眼睛的电视机
钻进电视机里的人
基于状态机的视频码率自适应算法
电视机
神奇的电视机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