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来雪初霁 寒光正摇漾

2011-08-09钱芳

中华书画家 2011年6期
关键词:雪景远山用笔

钱芳

溥心畲(1896~1963),本名爱新觉罗·溥儒,字心畲,号西山逸士。北京人,清道光皇帝曾孙,恭亲王奕訢之嫡孙,贝勒载滢次子。家藏历代书画精品甚多,因此其画学根植于传统,追摹古人笔法而能灵活变通,有自家风范。善山水、花鸟、人物,山水受宋人影响较多,笔墨清劲爽利,风格俊逸,独具特色,为民国时期京派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

溥心畲善画雪景山水,在构图、用笔和意境的表达上都有独到之处,20世纪30年代即享有盛誉。张大干曾在自己所作的雪景山水中题道:“并世画雪景,当以溥王孙为第一。”《寒江雪霁图》作于甲戌冬日即1934年的冬天,溥心畲时年39岁,居于北平,任教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在此图中,作者吸取北宋李成、郭熙的“寒林平远”式构图特点,围绕“雪后”和“月夜”的主题,以其特有的淡逸、清疏、生动的笔墨,描绘了雪夜中萧疏的平林、白雪皑皑的坡岸和远山、月光下悄无声息流淌的江水,以及静静隐藏于林中深处的茅屋院落,从而营造出一种既空寂清旷又生动感人的意境,充分体现出作者在雪景山水创作方面的极高造诣。

在表现雪景的技法方面,作者采用传统的烘染和留白的方式,用淡墨渲染天空和水面,坡石、板桥和远山等处留白,形成落雪的效果,自然地再现了白雪覆盖、银装素裹的寒冬景象。树木用稍浓的笔墨勾写、点染,与灰色的天空、水面和素白的坡石、远山形成黑、白、灰色系对比,宁静而空旷;荒寂丛林中的一带茅屋院落,则染以淡淡的赭色,显得格外温暖,为寒江雪月的清冷画面增添了几许动人气息。远山仅以极简练的线条勾出轮廓,内部完全留白,呈现出一片纯净的银白世界,不仅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更让整幅画面显得凝重悠远、余韵无穷。整体色彩运用以灰、白为基调,几乎不施浓墨,亦无华丽亮色,画面效果和谐雅致,格调清新脱俗。

《寒江雪霁图》不仅在构图上取宋人之法,用笔亦多参宋人之意。图中树木大部分为叶落殆尽的枯枝,作者参取北宋李、郭“鹿角枝”、“蟹爪枝”的画法表现这些枝干,笔笔写出,略加点染,画面较之北宋典型的寒林图更显丰润。坡石及远山轮廓皆用方笔出之,笔力峭拔、爽洁劲健,笔中转折、顿挫、提按变化多端,灵动中不失沉稳,从中可见作者深厚的书法功力。溥心畲先生不仅画艺精湛,而且是民国时期一位成就卓著的书法大家,书法上的造诣对其进行绘画创作无疑大有裨益。从此幅作品可以看出,作者将一些书法用笔加入到作画之中,使画面上时时见笔,笔笔清晰有力而富于变化,达到中国传统山水画用笔的极高境界。张大干在评价溥心畲时曾说其作画“柔而能健,峭而能厚”,用来形容溥心畲在此图中的用笔风格再合适不过了。优美的构图和素淡的色彩,形成清水芙蓉般的意韵;灵活生动、沉稳坚实的用笔则构成此图的风骨,加上墨韵的渲染,使这幅《寒江雪霁图》无论是笔墨之中还是笔墨之外,都有耐人寻味的地方。

溥心畲出身于皇族,自幼接受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读经史、览群书,有着广博的学识修养,其作品具有诗书画三绝之文人画特色,内涵深厚,达到普通画家难以企及的高度。他认为作画当以诗为先,并将诗歌修养看作艺术的灵魂,故此其用在诗和书法上的精力甚至超过了绘画。画面上方作者题写五言诗一首:“月来雪初霁,寒光正摇漾。矫首无纤云,天地皆殊状。榆柳影时越,池台寂相望。海上孤鸿灭,河岳多清日广。揽衣欲乘风,中宵发惆怅。甲戌冬日,心畲。”此图画面上的题诗,风格清雅高华,自然洒脱,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寒江雪霁、旷古清幽的画境。字体为小行书,于秀逸中见骨力,潇洒多姿,真正做到了诗书画的完美结合,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展现无遗。

溥心畲生活的年代,处于晚清至民国的变革时期,在传统绘画理念受到冲击和挑战之际,标举士气逸品,寄情山水,悉心钻研文化,形成独树一帜的文人画风格,其实是通过笔墨传达其淡泊宁静的内心世界。《寒江雪景图》正是这种心境的表露。

责任编辑:王官梁

猜你喜欢

雪景远山用笔
《愚公移山》新传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寻找中国最美雪景
《大坂山雪景》《高原平湖》
包饺子
远山·红叶
一人行歌
山中雪后
雪夜遇熊
智力大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