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与其《芳林园赋》
2011-08-09马龙
马龙
凡是看过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的人,无不对剧中主人公“刘罗锅”刘墉智斗巨贪和坤的情节所吸引。孰不知在清乾隆朝与和坤作正面交锋的并非刘墉,而是左都御使、东阁大学士王杰。《清史稿》中记载:“王杰持正,恒与(和珅)忤,和坤势方赫,事多擅决,同列隐忍不言,杰遇有不可,辄力争”。后来,嘉庆皇帝查办和坤时,也是王杰挺身而出,担任主审官。王杰毫不畏惧地与和珅斗争,一方面因为其为人刚正不阿,另一方面是因为“上(乾隆)知之深,和坤虽厌之而不能去。”
耐人寻味的是,王杰的才能被乾隆皇帝所赏识,竟是以书为缘。
王杰,字伟人,号惺园,一号畏堂,又号葆淳。陕西韩城人。出身贫寒,自幼好学,敏锐超人,工诗文、书法,素有“文盖三江,字冠中原”之誉,通《易》学,著有《葆淳阁集》、《惺园杂说》等。乾隆二十六年(1761)殿试点为状元。初任翰林院编修,升任侍讲,五任内阁学士,历任吏、礼、工、刑、兵等各部侍郎以及左都御史、兵部尚书、军机大臣、尚书房总师傅,六任会试主考,四任学政。后为东阁大学士(宰相),总理礼部。嘉庆即位,为首辅。王杰为官清正,敢于直言,被称为“真状元宰相”。嘉庆七年(1802),以病辞官。嘉庆皇帝以御制诗送行,其中两句“直道一生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可视为其一生为官的写照。《王文端公年谱》记载:“乾隆二十六年,殿试进呈卷列第三”,“高宗熟视字体如素识,以昔为尹继善缮疏,曾邀宸赏,询知人品,即拔置第一”,年仅26岁的王杰是有清以来陕西第一个状元。虽然乾隆皇帝“拔置”王杰为状元,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但是,“及引见,风度凝然,上益喜”。
王杰书法宗赵孟頫,尤工小楷,吴修《昭代尺牍小传》谓“杰工书”,李玉芬称其“行楷有仙佛气,具富贵姿”,与张照、曹秀先齐名。《王文端公年谱》中记载:“雍正十年壬子,八岁,能书匾额大字。”梁章钜《吉安室书录》引《四朝书录》称“(王杰)辛巳成进士第—人,书名震天下矣,晚年工力益进,直入山阴之室,浑雄朗润,遂为艺苑正宗。”
王杰《芳林园赋》行书四屏,笔法刚劲秀挺,潇洒飘逸。行笔张弛有度,结体沉稳端庄。整幅作品结字近于赵孟頫、董其昌,而又超迈大气,纵逸多姿。钟明善《艺林絮语》称此作“笔势、字势、气韵,为王右军一脉,直率、丰润处可见自家面目。”
作品内容为摘录南朝王融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王融,字元长,琅琊临沂人,其文章《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在当时就极负盛名,《南齐书·王融传》载:“(永明)九年,上幸芳林园,禊宴群臣,使融为《曲水诗序》,文藻富丽,当世称之”。该文被萧统收入《文选》。一般来说,南朝文人“气格卑弱”,笔下自然难于创造雄奇、壮阔的美学境界。他们所追求和创造的,大都是那种精致、华丽和轻柔之美,而王融的这篇骈文,写得豪迈雄健,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与雄心壮志,具有那个时代罕见的须眉丈夫气概。王杰此作摘录《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作为书写内容,自然也是其志趣的体现。
虽然,王杰并没有像书法家那样专注于书法,但此幅书法作品豪迈雄健的文字内容与沉稳端庄又不乏潇洒飘逸的书写风格交相辉映,正是他刚直不阿、忠贞守节的人品气格与人生追求的艺术表现,他在此幅作品的书写过程中体现出的即兴随意,自然发挥,也达到了“无意于佳乃佳”的境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责任编辑:王官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