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研活动策划

2011-08-09浙江省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321017周红星

地理教学 2011年24期
关键词:微时代绘图气温

浙江省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321017) 周红星

目前在网络中最热门的词莫过于“微”字,在“微博”之后,涌现出了“微小说”、“微论坛”、“微生活”、“微……”,我们暂且称之为“微时代”。“微时代”既反映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反映了人们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迫切需求。“微时代”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用最简练的词汇表达观点、面向最普通的大众群体和最快捷的信息传播速度。我把其中的某些创意引入我市的高中地理教研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活动效果。

一、微专题——知识梳理从微处拓展

网络上最流行的信息传播方式就是通过微博,用最精炼的词汇来表达最高深的观点,并且将这些观点以最快的速度发布给自己的听众。在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会通过“专题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做各种各样的知识梳理,如“地球运动”、“气候专题”、“河流专题”、“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等,从宏观角度的知识梳理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微专题”则强调围绕主干知识的一个中心词,从细微处入手对知识进行拓展,在整理过程中不注重知识的覆盖面,但求知识的分析和拓展深入而透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例如微专题“地形对气温的影响”的知识整理:

(1)同纬度地区,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原因就是该地地势高。)

(2)高大的山脉能够阻挡冷气的入侵;(如四川盆地冬季气温较高就是由于北部的秦岭和大巴山对北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

(3)平原地区,气流畅通无阻,加剧冷热变化程度;(如北美洲由于东西两侧高,中间低的地势特征,使南方和北方的气流畅行无阻,加剧了气候的大陆性特征。)

(4)阳坡气温高于阴坡;背风坡气温高于迎风坡;

(5)盆地地区地形闭塞,热量不容易扩散,往往成为夏季的炎热中心;

(6)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高原地区空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日较差大)

在知识的整理过程中,教师围绕“地形对气温的影响”这样一个非常小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在知识整理中十分注重因果关系的分析,同时有例子作为辅证,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地形相关的其他微专题还有:“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地形对交通的影响”等等,从小处入手,层层击破,符合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原则,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微论坛——教学观点从微处提炼

在微博的世界里,让每一个草根群体都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引领了大量原创内容的爆发式增长。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邀请教材编写的专家、在课程教学方面有深入研究的大学教授、中学的特级教师和名师给老师们作讲座,这些专家的讲座能够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从宏观上帮助教师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了解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但是很多时候参加培训的教师更多的是“被学习”和“被灌输”,有时效果并不理想。

如何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并成为培训活动的主角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我积极探索和推进“微论坛”活动,期待让更多的教师积极思考、积极参与、乐于分享,享受课堂和研究带来的快乐。微论坛的“微”字体现在两个角度,其一是论坛内容选择的角度很小,其二是教师参与论坛发言的时间很短。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其实是一个交流、反思、顿悟的过程,论坛选择的话题如果是老师迫切期待解决的,并且与教师的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往往容易激发教师参与的热情。论坛内容选择的角度小有利于教师对问题作深入的思考。例如2011年我市组织的几次“微论坛”的主题分别是“WORD绘图技巧的分享”、“高三试卷讲评的有效性”、“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等。每次参与“微论坛”的教师发言时间都被控制在10-15分钟,理由是教学研讨会的时间比较有限,控制时间能够让更多的教师有发言的机会,同时也引导教师在发言时能够选择更简炼、更精辟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案例1:“WORD绘图技巧的分享”

用WORD绘制地图是地理教师编写试题中最常见的工作,掌握一些绘图技巧能够提高绘图的速度和质量,在绘图实践中,许多老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让这些经验与大家共享是很多老师的期待。在此论坛活动中,有十多位教师争着上台展示自己绘图过程中获得的经典和实用的技巧,如Ctrl键的使用技巧、图片叠盖的技巧、三角坐标的绘制技巧、线条描绘的技巧、地理略图的绘制技巧等。论坛成了绘图技术交流的大舞台,活动激发了大家参与合探究的热情,拓展了教师思维的空间。通过活动,许多教师的WORD绘图技术得到了迅速提升。

如“组合的技巧”:黑色实线和白色虚线组合成的铁路(图1);黑色实线和填充阴影的无框矩形组合成的地面(图2);角度相差30º的六条等长的黑色实线用水平居中和垂直居中与圆组合成的经纬网图(图3);用三个实线无填充的圆、一个无线条颜色白色填充的圆和一个三角形组合成的树(图4)。

图1

图2

图3

图4

案例2:“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理念也发生了变化。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有关“教学疑难问题解决”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得到了教师们的欢迎。疑难问题有教学理念方面的,也有教学方法层面的,还有学科知识方面的,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教师积极思考和勇于探索的态度却是至关重要的。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找到问题,特别是找到教师中普遍关注的问题,更能激发教师参与研讨的积极性。

在组织教研活动前,我先给每位参与活动的教师布置一个任务:每位教师提出一个或多个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先作一个简单的理性思辨,阐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教研员收集到学员的问题后首先进行归类,在活动时开展“工作坊”式教学研讨,以4-5个人为一组,每一组发给2个问题,然后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最后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答案,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上台交流问题及解决的方案。收集问题是一个实践和反思的过程,讨论是一个分享与思辨的过程,在这一系列过程中,老师们的教学智慧得到碰撞和提升。

三、微课堂——教学设计从微处突破

在微博中,一些精彩的观点会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在多年的教学过程和听课过程中,经常会感悟到一些精彩的教学片断,有时也会遇到一些特别失败的场景,如果把这些片断用直播的方式记录下来,想一想教学精彩或失败的理由,会对教学有更深入的理解。其实一堂课每个环节都是引人入胜、环环相扣是很难的,但是有时一个小小的片断却可以影响整堂课的效果。微课堂就是让教师的精彩教学片断有了一个集中展示的舞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参与热情,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1:“妙切鸡蛋”

在讲授地球的内部结构时,老师拿来一个热鸡蛋,让同学们亲自切鸡蛋,观察并说出鸡蛋的内部结构。对于鸡蛋,同学们早已烂熟在心,从外到里依次为蛋壳、蛋白、蛋黄,但是切的同学却是慎重其事,观察的同学也乐此不彼,课堂气氛充满了乐趣。切好后,该同学认真地对着鸡蛋介绍,若该鸡蛋是地球的模型,则蛋壳对应的是地壳,蛋白对应的是地幔,蛋黄对应的是地核,蛋壳和蛋白之间的那层膜当然对应的就是莫霍界面了。从观课的角度,课堂效果非常的好。

“对于鸡蛋的认识,我们可以用刀切开,而对于探究地球的内部结构,我们又有什么方法呢?”教师一个很好的教学承转,很自然地引入到地震波。

案例2:“时空之井”

在讲述南美洲的地理位置时,教师引入“时空之井”,效果很好。在上海世博会的智利展馆中,有一口神奇的“时空之井”。通过信息技术从井中能够看到地球另一端智利街头的实况。据说在智利那边也有一口“时空之井”,同样在智利也能通过“时空之井”看到上海街头的实况。象这样地球两端通过球心的对应的那两个点叫做“对趾点”。然后教师呈现A点的经纬度,要求学生写出B点的经纬度。通过“时空之井”这个情境,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对南美洲的位置和经纬网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图5 时空之井

图6 对趾点

案例3:“石油安全”

在讲授《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课时,教师首先呈现我国近年石油的生产量和消费量的数据,要求学生在同一个坐标图中画出生产量和消费量随年份的变化曲线。

在绘制的过程中,学生对我国的石油消费情况和生产状况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明确了消费量和生产量之间的差距就是进口量。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分别从生产量、消费量和进口量的角度说出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教学中教师强化了对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的分析,学生对采取措施的原因的理解就比较深刻,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十分理想,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明显提升。

图7

改变教学,从“微”处入手,每天改变一小点,一年就是大变样。教学如此,教研亦如此。

猜你喜欢

微时代绘图气温
来自河流的你
“禾下乘凉图”绘图人
基于FY-3D和FY-4A的气温时空融合
深冬气温多变 蔬菜管理要随机应变
垂涎三尺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与气温成反比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