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菌龄银耳菌种的酶活力测定

2011-08-08温志强白盛镇邓优锦

食药用菌 2011年4期
关键词:白毛银耳氧化酶

温志强 白盛镇 邓优锦

(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福州 350002)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系我国久负盛名的食药兼用真菌,历史上被列为 “参、茸、燕、耳”四大滋补珍品之一,并一度作为宫庭贡品,备受人们喜爱。银耳也是福建省食用菌产业中的拳头产品,栽培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上升。但目前银耳生产中存在菌种研究滞后、多代自交、继代延用等问题。银耳的安全生产必须首先解决菌种问题,而菌种的菌龄是影响栽培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1]银耳菌种质量一般是根据经验及菌种的生长状况来确定的,要求菌龄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可至今未见有关银耳菌种质量检测指标的报道。本试验通过对不同菌龄的银耳菌种的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木聚糖酶、淀粉酶、漆酶、多酚氧化酶等5种酶的活性测定,结合对应菌龄的出耳试验,以期探明银耳菌种中的酶活性变化与菌种活力的关系,为银耳菌种的质量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供试菌株。为古田县用于栽培的同一批接种的银耳原种Tr01和Tr21。

(2)培养基配方。参照福建古田县菇农生产栽培配方:棉籽壳84%,麸皮14%,石膏粉2%,水56%。

1.2 试验方法

(1)酶液制备。分别在菌种瓶中间均匀取白毛团和混合菌丝各5 g(鲜重),加入25 mL蒸馏水并搅匀,浸提2 h后进行抽滤,抽滤后的溶液即为菌丝粗酶液,每处理设5个重复。

(2)酶活力测定。酶活力测定的具体原理和方法参照施特尔马赫B著、钱嘉渊译的 《酶的测定方法》。[2]

(3)出耳。出耳的方法及管理参照古田县生产上的常规方法。[3~5]

2 结果与分析

2.1 出耳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菌龄为7~12天的菌种,生产的银耳朵径较大、耳片适中、展片好、大小均匀、出耳率高,产量和质量均较理想。而菌龄小于7天的菌种生产的银耳,耳片虽然大而展,但耳片之间的大小差别极大,产量也偏低;菌龄为15天以上的菌种生产的银耳,耳片小,展片差,产量较低。

2.2 羧甲基纤维素酶 (CMC酶)的活性

从图1看出,不同菌龄的银耳菌种均可测到CMC酶活力,白毛团和混合菌丝的酶活力随菌龄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趋势。白毛团的CMC酶活力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菌龄5~12天,CMC酶活力逐渐增大,12天时,酶活力达到最大,其OD值为0.4417。之后开始逐渐下降,30天时其OD值仅为0.2120。而混合菌丝的CMC酶活力随菌龄的增加而提高,OD值从5天时的0.1107上升到30天时的0.4331。

表1 银耳栽培种不同菌龄用于生产的表现

图1 不同菌龄银耳菌种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变化

2.3 木聚糖酶的活性

从图2看出,白毛团和混合菌丝的木聚糖酶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菌龄为5天时,白毛团木聚糖酶活力的OD值为1.0168,15天时达到最高值,为2.0489,20天时OD值下降至1.3416,之后又开始上升,30天时为1.6260。混合菌丝木聚糖酶活力变化态势与白毛团雷同,菌龄为5天时OD值比白毛团低,仅为0.2121,15天时为1.7163;20天时OD值降为0.9920,30天时OD值上升至1.5779。菌龄越大,两者的木聚糖酶活力越接近。

2.4 淀粉酶的活性

图2 不同菌龄银耳菌种的木聚糖酶活性变化

从图3看出,白毛团与混合菌丝的淀粉酶活力变化趋势相差较大,并无规律性。菌龄为5~12天时,白毛团淀粉酶活力基本呈微下降的趋势;12~15天,酶活力迅速升高,15天时达到最大,其OD值为0.4280;15~25天淀粉酶活力开始下降,25天时的OD值为0.0859,25天后又有所上升,30天时的OD值为0.1274。混合菌丝的淀粉酶活力比白毛团更呈无序状态,20天后,酶活力迅速上升,30天时到达顶峰,OD值达0.5355。

图3 不同菌龄银耳菌种的淀粉酶活性变化

2.5 漆酶的活性

从图4看出,银耳漆酶的活性随菌龄变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菌龄为10天时,漆酶活性达到最大,其他菌龄的酶活力均极低。在菌龄为5天和7天时,白毛团漆酶活性很低,OD值接近于0;10天时,酶活性迅速升至最大,OD值为0.2091;此后酶活性开始下降,15天后,酶活性的OD值接近于0。菌龄为5天和7天时,混合菌丝的漆酶活性也很低,OD值接近0;在菌龄为10天和12天时,OD值分别为0.2711和0.2807,此时漆酶活性最大;之后酶活性开始降低,20天之后OD值又接近0。

图4 不同菌龄银耳菌种的漆酶活性变化

2.6 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从图5看出,多酚氧化酶活性随菌龄的变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菌龄为10天时酶活性达到最大,其他菌龄的酶活力都极低。在菌龄为5天和7天时,白毛团多酚氧化酶活性极低,其OD值接近0,10天时OD值达到最高,为1.0009,12天之后,OD值又接近0。混合菌丝多酚氧化酶活性,菌龄为5天和7天时,OD值也接近0;10天时达到最高值,为0.9840,之后酶活性开始下降,20天后OD值又接近0。

图5 不同菌龄银耳菌种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

3 讨论

根据本试验结果,银耳菌种木聚糖酶的酶活性较大,不同菌龄菌种的木聚糖酶OD值均在1.00以上,而其他酶的酶活性较低。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淀粉酶3种酶在不同菌龄菌种的白毛团或混合菌丝中,均能检测到其活性的变化。漆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较低,其中漆酶只有在培养10天的白毛团,以及培养10天和12天的混合菌丝中检测到较高的酶活性;多酚氧化酶只在培养10天的白毛团和混合菌丝中检测到较高的酶活性。

结合出耳试验,可以初步看出,羧甲基纤维素酶 (CMC酶)、木聚糖酶、漆酶和多酚氧化酶的酶活性变化与银耳出耳结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①当白毛团CMC酶活力OD值较混合菌丝高0.2以上时,对应菌龄的菌种出耳较好;当白毛团和混合菌丝的CMC酶活力接近,或混合菌丝的酶活性较高时,对应菌龄的菌种出耳较差。②白毛团与混合菌丝的木聚糖酶活力OD值相差0.6~0.7时,银耳菌种的出耳较好;当两者的木聚糖酶活力相近时,菌种的出耳较差。③当白毛团和混合菌丝的漆酶活性或多酚氧化酶活性都很高时,相对菌龄的菌种出耳好,菌种活力较高;幼龄和老化菌种的漆酶活性或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极低,菌种活力也较差。生产上能否将上述酶活测定结果作为银耳菌种活力的检测指标,尚需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完善。

[1]黄年来.银耳菌种生产的原理和方法[J].食用菌,2007(1):25~27.

[2]B·施特尔马赫 (German)(钱嘉渊译).酶的测定方法 [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2:10~280.

[3]钟冬秀,钟秀媚.不同菌龄银耳栽培种应用生产试验 [J].食用菌,2008(4):26~27.

[4]黄年来.中国银耳生产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185.

[5]雷银清.银耳夏季栽培关键技术[J].食用菌,2007(3):54.

猜你喜欢

白毛银耳氧化酶
HPV16E6与吲哚胺2,3-二氧化酶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白毛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春夏滋补靠银耳
银耳雪梨羹
水妖的望远镜
毛白杨
河狸白毛历险记
好银耳是微黄色的
好银耳是微黄色的
小麦多酚氧化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