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责任及其在战略管理中的地位
2011-08-07广西财经学院体育教学部兰诚
广西财经学院体育教学部 兰诚
广西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刘鸿浩
在庞杂的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中,不少研究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市场是完备的,通过所有的经济参与者的“自利”行为,自然就会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状态,在这样一个市场原则面前,社会责任对于企业来说似乎无容身之处。即便如弗里德曼、哈耶克等思想大师也曾经落入这个理论陷阱。他们也曾公开表明过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反对态度。显而易见的是,这种无视企业责任的看法是错误的。在当今企业界,企业责任早已是遍地生花,成为社会对企业的一种普遍要求。而对企业来说,许多富有前瞻性的企业不仅主动对社会回应,而且将企业社会责任上升到战略高度,把企业责任管理纳入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从理论上弄清企业责任的含义和边界对于如何做好企业责任管理是必须的,否则我们将陷入重视企业责任却又对企业责任无所适从的境地。本文从企业权力理论的角度试图给企业责任一个较为完整的具备逻辑一致性的分析,为企业责任管理提供一个可行的操作框架和操作空间提供一种理论规范。
1 责任与权力之辨
责任本质上是一个伦理概念,是指任何一个主体做它应当做的事情。“应当做”表明责任是内生的,是责任主体的分内之事,表示依照一种正当或“应当”性质的道德行为规范去做。权力指的是生成一种效果,指权力主体对一种事态或一批人施加影响的能力或力量。
从企业自身来看,权力与责任的平衡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而且它本身是企业管理科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之一,即要求管理者和员工在其权力范围内承担责任。这一原则同样可以扩展到企业与其他责任权力施加对象的关系处理上,企业对员工、对客户、对投资者和债权人、对竞争者、对社区、对国家、对全社会都要遵循这一原则。如果企业不能担负起与其权力相匹配的责任,社会最终会削弱其权力。当然,逃避责任的投机行为可能会使企业暂时牟利,但逃避责任的后果将是其社会权力的逐渐丧失。只要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是不断进步的,投机行为就是无法持续的。对于一个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而言,逃避责任或者滥用权力只能使其在社会的自然选择中早早地衰亡。
2 企业权力来源及表现形式
由于现实状态中的交易都是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完成的,甚至很多交易是以隐性形式完成的,连明确的交易对象都很难观察得到。不完全的市场催生了经济参与主体相互之间的经济权力。
首先,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力交易是一种交易条件非常模糊的交易形态。企业与雇员也会签订一个类似产品交易的劳动合同,但这个合同只能规定一个大致的原则,合同的细节是无法预知的。企业与员工的交易实际上是企业用工资购买员工允许企业一定范围内任意使用其劳动力的承诺,工资是相对透明的,而企业如何使用劳动力则是模糊的,这赋予了企业对雇员的权力,这在通常的管理学文献中也被称为企业内部权力。企业如果滥用这种权力就会导致资本家对雇员的肆意盘剥。早期的企业社会责任最早发端于员工的维权行动概源于此。
事实上,不仅劳动合约是不完备的,即便是商品市场上的合约也是不完备的,这尤其体现在早期商品标准化程度较低的时代。可以想得见,如果是完备的市场,买卖双方只会在交易时即时接触,交易完成后彼此便不存在任何的权利义务关系,因为信息是完全的,产品性能、质量、耐用期限一切都是一目了然的。然而事实上买卖双方是无法就交易目标的物的所有属性进行详尽的描绘的,这种信息的缺失使厂商在客观上拥有对于消费者的一种权力,它有能力在消费者难以察觉的情况下降低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的内在质量,从而构成了对消费者的实质影响。厂商不仅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形成对消费者的权力,而且部分企业还可以凭借垄断资格形成对其他弱小企业的权力。它可以凭借其市场的强势地位用不正当竞争手段打击排挤其他较弱的竞争者,盘剥上下游供应商的权益,甚至通过人事参与、股权参与、技术专利等种种手段来达成控制整个产业链的目的。
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不仅有可能形成对消费者、对竞争者和上下游厂商的权力,它在不同的程度上还形成了对社区环境、对地方和国家政治生态的权力。企业的发展战略,例如选择资本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型,可以影响居民的就业率,企业的环保政策可以影响社区自然环境,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庞大的企业帝国甚至可以通过资助候选人等各种手段影响国家的政治生态。
随着现代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经营管理上的进一步复杂化,以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又形成了另外一种企业权力,即以董事会为核心的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层对股东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权力。对于企业真实信息的获取和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层与投资者相比也具有天然的优势,对于如何履行投资者的信托责任,如何回报投资者,经营管理层在很大程度上有着决定权力的。安然公司财务丑闻就是经营管理层滥用这种权力的结果。特别是对于现代上市公司而言,广大的中小投资者对于企业的大量真实信息几乎是毫无所知的,他们对于自己的“仆人“——公司高级管理层几乎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被动地、服从大股东以及经营管理层的任意摆弄。
3 企业责任管理的战略地位
企业战略管理指的是企业依据所处的环境情况进行自我定位的全过程。当一家企业根据环境有关情况进行自我定位时,高层管理团队必须应对的问题很多。一般来说,比较传统的问题与产品与市场决策有关——绝大多数企业把它们作为主要决策目标。其他的决策则与市场营销、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人力资源、运营、研究与开发、竞争等有关。而企业公共政策是企业总体战略管理中专门处理公众、伦理及利益相关者问题的那部分管理内容,而这些问题又是企业运行和决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因此,正如一家企业需要制定人力资源、运营、市场营销以及财务管理的政策一样,该企业也需要制定企业公共政策、以利主动地应对处理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
组织是有层级的,所以战略管理也是分层次的。企业的战略决策是在不同层次制定的,或是说企业的战略过程是发生于不同层次上的。企业战略的诸多层次中,既包括最具概括性或最高的层次(如企业使命、愿景、目标、决策和政策等),也含有最低层次的(特定的职能领域的计划活动等)。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划分方法是将战略划分为四个层次:社会层次战略(或称企业界层次战略)、公司层次战略、业务层次战略和职能层次战略,分别回答企业在各个层次上面对的问题。其中社会层次战略可看作最具概括性的战略管理层次,它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有“本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我们的主张是什么?”,具体内容包括企业公共政策的研究制定和表达。伦理规范能否与战略有效结合起来主要取决于这一层次的战略工作。公司层次战略所回答的问题主要是“企业是从事什么业务的?”即“企业应在什么行业里发展?”。业务层次战略所关心的问题是“企业应该如何在一个特定的业务或行业里竞争?”。很显然业务层次战略是公司层次战略的自然延伸,一家开展有不同业务或在诸多行业里进行竞争的公司则需要通过业务层次战略明确其相应的竞争态度。某一竞争策略可以是低成本的战略,也可以是产品的差异化战略。处于最底层位置的职能层次战略要回答的问题是:“一家公司应该如何协调其不同方面的职能活动,应该如何根据这些不同职能领域(财务、市场营销及生产等)的变化情况开展相应的活动。”
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层次战略是相当忽视的,往往认为公司层次战略是最具概括性的,这与人们对社会责任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着重要关系。企业能在各个层次进行超出企业常规运营的决策说明企业在一定范围内是有意志自由的,企业进行战略决策的过程也是企业行使权力的过程。而要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则必须确保企业在行使权力时小心翼翼地维持责任与权力的平衡。在企业责任、企业权力和企业目的之间,可以这样认为,企业权力是实现企业目的的“双手”,企业责任则是实现企业目的的“双腿”。不负责任的企业,在实现企业目的的道路上,要么不能动弹,要么会走错方向。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中,企业作为大一统的统制经济中的一个生产车间,是基本没有自主经营权利的,因此,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责任也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取向的一系列改革以使企业逐步确立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地位,赋予了企业越来越多的正常的经营发展所需要的权力。近几年对“保护私有产权”的强调,更使企业权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强调企业权力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本无可厚非,然而片面的强调权力,忽视或弱化企业责任则有悖社会和谐之理念,最终既无助于全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也有损企业自身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利益。
因此,企业须将企业责任管理提升一个战略高度。责任和权力本来就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企业责任管理本身也应该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责任管理本就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核心部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本应有它的重要地位,只不过在中国的特定企业经营环境中它遭到了有意无意的冷落而已。
4 结语
自中世纪以来,人类自身的进步有两个飞跃,一是新教伦理的确立实现了从身份到契约的社会演进,人们从身份和等级中解放出来,倡导人人平等,建立了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普遍的社会契约关系,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二是最近几十年来社会利益观的逐步确立。社会利益观坚持社会利益独立性的观点,倡导社会本位,强调社会连带和社会合作,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协调发展作为法律的终极关怀。与社会利益观伴随的是所有权社会化意识。人们行使财产权力不再是绝对自由的,它必须考虑公共利益,承担社会责任。
中国的当代,经过30年改革开放,社会已逐步走向多元化,社会责任意识有了更多的空间,社会对“企业公民”的要求已逐步增强。企业能否很好地认识这种时代背景和把握历史潮流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个有前瞻性的企业不应该漠视这种社会环境的变迁及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应积极地强化企业责任管理。而企业责任管理本身是一项包含多学科背景的系统工程,对之应走向专业化、科学化,置于一个足够的高度,得到充分的重视。
[1]陈英.企业社会责任里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2]王越子.企业权力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7.
[3]姜启军,顾庆良.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战略选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