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
2011-08-06何永华
何永华
(江苏省如东县苴镇中心卫生院,江苏 南通 226400)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1]。CAP是常见的社区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多发于冬、春季节,常与受凉、吸烟及喝酒有关。老年人更易发生社区获得性肺炎,随着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阶段,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不断增高,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自2007年1月至 2010年12月对82例CAP采用哌拉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确诊为CAP患者 82例。将入选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和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82例患者中男53例,女31例,年龄43~86岁,平均年龄62岁。病例选择时已排除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注射液过敏和有禁忌证者。8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均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1]: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伴或不伴胸痛;②发热;③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④WBC> 10×109/L或<4×109/ L,伴或不伴核左移;⑤胸部 X 线摄片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在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疾病后,具有以下1~4项中任何一项加第5项便可建立临床诊断。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退热、止咳化痰、吸氧、雾化吸入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应用哌拉西林舒巴坦(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生产,每支含哌拉西林2g,舒巴坦0.5g)5g 治疗,静脉滴注,2次/ d,用药8~12d,对照组使用头孢呋辛2g,静脉滴注,2次/ d,用药8~12d。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做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电解质、胸部X 线、心电图,在治疗过程中观察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价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按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判定[2]。分4级评定:痊愈、显效、进步和无效,根据痊愈和显效病例计算有效率。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恢复正常,病原菌清除。显效:病情明显恢复,病原菌清除,但症状、体征、实验室3项中,有1项未恢复正常。进步:病情好转,但上述4项中有1项未恢复正常。无效:用药72h病情无改善或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试验结果采用 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以样本率表示,均数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得出P值,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经过积极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
2.2 两组住院天数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住院时间比较,经t检验住院天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天数比较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恶心2例,腹泻2例,皮疹1例,均为轻微症状,未行特殊处理,停药后症状消失。对照组出现呕吐2例、腹痛3例,亦均为轻微症状,未行特殊处理,停药后症状消失。2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恶心、呕吐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3 讨 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常见的社区感染。大约85%是由典型病原体引起,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它摸拉菌。近年来据报道肺炎链球菌的比例在减少,非典型致病原所占比例不断增加,由不典型病原体引起者占15%,包括肺炎支原体,军团菌和肺炎衣原体。目前,由于临床上抗菌药物的广泛及不合理的使用,许多呼吸道疾病的致病菌已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一些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增加,如青霉素耐药或耐多药肺炎链球菌的传播等,使治疗困难[3]。细菌耐药机制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①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或数目改变。②通过主动外排作用将药物排出菌体之外。③产生灭活酶。④改变细胞外膜的通透性。病原菌对一些常见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时产生β-内酰胺酶,此酶能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子结构中的β-内酰胺环水解而失活[4],是病原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或敏感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是由半合成抗生素哌拉西林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组成的抗生素。哌拉西林钠是一种广谱半合成青霉素,对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需氧菌及厌氧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中以抗假单胞菌为主,但这种抗菌效果依赖于哌拉西林和靶蛋白的亲和力及对β-内酰胺酶降解的稳定性。舒巴坦是一种新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除对奈瑟菌科和不动杆菌外,对其他细菌无抗菌活性,但是舒巴坦对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菌株产生的多数重要的β-内酰胺酶具有不可逆性的抑制作用。舒巴坦可防止耐药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破坏,舒巴坦与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因其含有舒巴坦钠,配伍后可使耐药菌恢复原来的敏感性,并拓展了抗菌谱。使哌拉西林钠抗菌活性增强。哌拉西林舒巴坦具备了广谱抗菌药物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双重特征,二者合用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作者采用哌拉西林舒巴坦抗感染治疗,效果满意,如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 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总之,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 4) :199 -201.
[2]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3): 1857 -1862.
[3] 邓伟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治疗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1):10.
[4]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