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知识管理领域知识地图构建与研究进展分析
2011-08-05张君康萍
张君 康萍
[摘要]以GIS软件为工具,CNKI发表文章为样本,构建知识管理领域3个主要研究方向2000年、2006年及2010年这3个年份的知识地图。通过对这3个年份知识地图的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学者对知识管理领域中各研究方向的关注程度有所不同,并在不同年份倾向略有不同;同一研究方向中热点问题逐步凝聚;不同研究方向间关联逐步加深。
〔关键词〕GIS;知识地图;构建;知识管理领域;可视化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07.003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1)07-0013-04
Analysis of Study Advances and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Map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Fields Based on GISZhang Jun Kang Ping
(School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Xi餫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Xi餫n 710100,China)
〔Abstract〕With GIS software as research tool and with the published articles as samples,this paper designed the bellowed-mentioned three years knowledge maps of thre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field,2000,2006 and 2010.By contrasting and analyzing these knowledge maps,the paper drew the three conclusions:different researchers focused on different research direction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field;there are the concentrations of hot issue in the same research directions;and there are the intensions of relationships in the different research directions.
〔Keywords〕GIS;knowledge map;design;knowledge management field;visualization
知识地图(Knowledge Map)起源于地理上的地图,它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对知识地图的探索,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研究角度。为了突出知识地图中有关“图”的特色,则可借助地学研究工具——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对知识地图进行构建并分析研究。知识管理作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近年来相关的研究热点较多,因此,非常有必要构建该领域的知识地图对其进行可视化研究。
1 知识地图
知识地图作为进行知识管理的技术和工具,目前,很多大型公司都在使用,如Microsoft公司1995年就开始制作知识地图,西门子公司也将知识地图作为其知识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50%以上的知识管理项目都要用到比目前的企业公共网站复杂得多的知识地图。知识地图已经在知识管理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国内,一些走在知识管理前沿的公司也开始编制自己的知识地图[1]。
知识地图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情报学家布鲁克斯(B.C.Brooks)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知识结构可以绘制成各个单元概念为节点的学科认知图[2]。知识地图早期主要应用于情报学,随着其研究的深入,所涉及领域也越来越多,如哲学、知识工程、知识管理等。知识地图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它最基本的特征是可以确定的,主要包括:①知识地图中的“知识”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②知识地图并不是知识的总和,不包含知识的内容,而是“关于知识的来源的知识”[3],即指引我们找到所需知识的向导。③知识地图应该体现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关系。④使用知识地图的目的是实现知识的共享与重利用。
知识地图的技术实现主要包括3个方面[4-5]:知识的内容管理、框架构建和数据管理。目前,知识地图是一种以数据库为知识存储载体、以Web网页为表现形式、以网络为传输手段的综合型知识管理系统,主要使用一些关系型数据库、编程语言等技术加以实现。但这些都缺乏一种更为直观的空间表达。考虑到知识地图起源于地理上的地图,本文尝试用地理学中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构建。
2 GIS及可视化研究
GIS自诞生以来就存在很多定义。美国联邦数字地图协调委员会认为“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6]”GIS最强大的功能在于对空间数据的管理。目前GIS的应用日趋广泛,已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灾害、环境监测、规划、电力、商业等众多领域[7]。在知识管理中,其管理对象——知识,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为了更为直观地对其进行管理,则需要GIS将其可视化。
可视化,也称作科学计算可视化(visualization in science computation,VISC),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出现的一门新兴技术。1987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给VISC下的定义为:“VISC是一种计算方法,它将符号或数据转换为直观的几何图形,便于研究人员观察其模拟和计算过程,是用来解释输入到计算机中的图像数据,并从复杂的多维数据中生成图像的一种工具”[7]。GIS可视化技术是目前信息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它的可视化可以从多维的角度进行。GIS在统计数据可视化、文献信息可视化等信息可视化的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7-9]。基于GIS的可视化研究在知识地图的构建方面也同样可以取得一些有建设性的成绩。
2011年7月第31卷第7期基于GIS的知识管理领域知识地图构建与研究进展分析July,3 知识管理领域知识地图的构建
通过对知识管理领域知识地图的构建,直观地揭示知识管理领域同一研究方向内部研究热点的汇集、不同研究方向之间研究热点的关联、研究热点的变化等问题。
目前,对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颇丰,总体可划分为3个方面:知识的创造与整合、知识的积累与运用、知识的交流与分享。研究成果的收集,可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发表文章的情况来统计。一篇文章的标题和关键词,代表了该文章作者研究的重点,大量研究重点的集合,即可反映某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主要以CNKI中的相关文献资料作为样本来源。
为了更为清晰地表现知识管理领域不同研究方向中研究热点的变化,选取3个不同年份的资料,构建出3个年份的知识地图:2000年、2006年和2010年。首先,在CNKI中,分别搜集这3个年份相关核心期刊在知识管理3个研究方向上发表的文章作为样本,分别得到14个样本、20个样本和39个样本。对这些样本中的关键词进行整理。
选择ArcView GIS 3.3为工具,根据上述整理的关键词,在View中分别建立2000年、2006年和2010年的知识地图,并用Layout导出。结果如图1~图3所示。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图1~图3的观察、比较与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4.1 学者对知识管理领域中各研究方向的关注程度有所不同,并在不同年份倾向略有不同从这3个年份来看,学者始终关注的研究方向均为知识的创造和整合。2000年,由于知识管理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逐渐兴起,故短短的十几年间,学者对其研究还并未完全展开,样本数量并不多,但已能够看出比较明显的研究热点,即相对较多地集中在知识的创造与整合这个研究方向。经过十年的发展,2010年,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全面展开,样本数量成倍增长,而知识的创造与整合研究方向仍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方向。知识的交流与分享研究方向也呈现出愈加关注的研究态势。仅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方向进展缓慢,研究还并未深入展开。
4.2 同一研究方向中热点问题逐步凝聚
2000年,3个研究方向中,仅知识的创造与整合方向有明显的热点产生,但视角较为单一:热点主要集中在知识创新(出现频次为5)、知识经济(出现频次为3)、知识整合(出现频次为3)、高校(出现频次为2)、高等学校(出现频次为2),显而易见,高校即高等学校,由此可见当时学者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高校。2006年,3个研究方向中,知识的创造与整合方向呈现所谓“合久必分”的态势,即仅出现3个热点:知识整合(出现频次为3)、知识创新(出现频次为2)和知识创造(出现频次为2),而知识型企业、学习型组织、产业集群的出现,反映新的研究视角的出现,但这些研究视角并未表现出一定的凝聚性。知识的交流与分享方向的热点也已出现:知识共享(出现频次为4)、隐性知识(出现频次为3)、知识管理(出现频次为2)、信任(出现频次为2)。而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方向的研究仍没有深入进行。2010年,3个研究方向中,知识的创造与整合方向研究热点又重新凝聚,呈现所谓“分久必合”的态势,能够看出两个热点的高度集中,分别为知识创造(出现频次为11)、知识创新(出现频次为8);同图1 知识管理领域2000年知识地图
图2 知识管理领域2006年知识地图
图3 知识管理领域2010年知识地图
时,研究视角更为扩展,关键词中除高校外,知识型企业等前面2个年份出现过的之外,还出现产业链、科研团队、智能交通产业等词,说明学者的研究视角已扩展到更为广泛的方面。知识的交流与分享方向的研究热点也更加明显:主要集中在知识共享(出现频次为9)上。但是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方向仍没有明显的研究热点出现。
4.3 不同研究方向间关联逐步加深
2000年,各研究方向集中在自己的方向内部开展研究,并没有明显的联系。2006年,不同方向间产生共同的关键词,即表明他们之间产生关联。但这种关联并不深入和广泛,知识的创造与整合方向和知识的交流与分享方向通过“供应链”和“知识”联系起来,说明他们有共同关注的研究视角。2010年,这两个研究方向间的联系有所增加,如,同时出现“实证研究”、“知识共享”、“结构方程模型”等关键词。但纵观3个年份的知识地图,发现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方向始终未和其它方向间产生明显的关联。
当前,GIS以其强大的信息可视化优势,应用于多种领域,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于知识地图的构建,它同样可以表现出其独特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可扩展性,不仅在地图的构建和显示方面方便于使用者,而且在信息检索、叠加分析等方面有更大的挖掘潜力。当然,在GIS构建知识地图的标准化方面仍存在一些值得思考与探讨的问题,如知识点的布局、知识点的关联等,这将成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亮.知识地图:知识管理的有效工具[J].理论与探索,2005,(3):233-237.
[2]陈立娜.知识管理中企业知识地图的绘制[J].图书情报工作,2003,(8):58-60,78.
[3]VailⅢ,Edmaond.F.Knowledge Mapping:Getting Started with Knowledge Management[J].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1999,16(4):16-23.
[4]陈强,廖开际,奚建清.知识地图研究现状与展望[J].情报杂志,2006,(6):43-46.
[5]马玉芳,伍思静.知识地图在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理论与争鸣,2009,(6):22-25.
[6]黄杏元,马劲松.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3-6.
[7]陈生,曾行吉,梁军.基于GIS的统计数据可视化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7):3757-3762.
[8]唐超.GIS文献信息可视化的新理念和工具——以竞争情报领域知识地图构建为例[J].理论与探索,2007,(5):593-596,592.
[9]朱伟伟.基于GIS的馆藏知识管理初探[J].图书情报工作,2010,(7):80-83,95.2011年7月第31卷第7期基于知识服务观的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研究July,2011Vol.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