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Ⅲ型功能调节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
2011-08-05叶之慧李俊福陈岱韻
叶之慧 王 石 李俊福 陈岱韻
(1.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黑龙江佳木斯 154003;2.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3.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山东泰安 271000)
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下颌骨发育过度,上颌骨发育受阻,若不及时矫治,会形成严重的安氏Ⅲ类骨性畸形及凹面型,增加矫治难度,甚至只有通过口腔正畸—正颌外科联牙合矫治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反牙合治疗的原则是尽早矫治。我们对15例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FRⅢ型功能调节器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7~13岁,平均9.4岁。病例选择标准:①轻度骨性或功能性的安氏Ⅲ类错牙合,以上颌发育不足为主,下颌基本正常或稍前突;②治疗前至少4个前牙反牙合;③下颌可后退至切对切,此时侧貌明显改善;④替牙期或恒牙早期;⑤未接受过正畸治疗;⑥面型基本对称,中线的偏移<3 mm;⑦头颅侧位片示,颈椎发育处于Cvs2~Cvs3,提示患者处于青春迸发期前1年或正值青春迸发期;⑧牙列中不存在严重拥挤。
1.2 方法
1.2.1 FRⅢ制作方法:取上下颌模型,重建咬牙合。咬牙合重建时使下颌尽量后退,髁突位于关节窝的最后位。垂直打开量只要能解除前牙锁结,消除前牙反牙合即可。上颌架制作FRⅢ型功能调节器。最初的2周,每日戴用2小时,以后逐渐增加戴用时间,至第4周末,全天戴用[1]。每4~6周复诊1次,一般3个月后出现疗效,6~9个月后磨牙关系得到矫正,1年左右可以评价疗效。
1.2.2 头颅侧位片的测量: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投照机器为ORTHORALIX9200 GENDEX(登士柏)的数字化头颅定位X线摄影机。所有头颅侧位片均由同一人在一周内手工定点描图及测量,3次取平均值。对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软硬组织进行分析,共13项测量指标,定量分析FRⅢ型调节器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软硬组织发生的相应变化。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治疗前、后采集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2组数据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15例患者均解除了前牙反牙合,Ⅲ类面型得到了明显改善,疗程6~12个月。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
3 讨论
FRⅢ型调节器主要应用于替牙期及恒牙初期的安氏Ⅲ类错牙合,主要作用部位在口腔前庭区,利用颊屏、唇挡挡住唇、颊部肌肉,使发育中的牙列免受异常口周肌肉的影响,从而开创了一个使牙弓、颌骨能在长、宽、高三个方位上最大限度发育的环境,同时牵拉前庭沟处的骨膜,刺激上颌的发育;通过咬牙合重建使下颌后退,刺激髁状突软骨的改建来达到骨形态和位置的调整[2]。
本研究通过对矫治前后的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发现上、下颌齿槽座点的相对位置发生明显的改变,SNA 角增大2.25°,ANB 角增大3.43°,说明该矫正器的应用促进了上颌骨的发育,代表下颌突度的SNB减小1.18°,MP-SN增大2.45°,代表下颌骨生长量的GO-Gn无明显改变,说明矫治器对下颌骨生长的抑制作用有限,SNB角的减小是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产生的,而下颌平面角发生顺时针旋转,也提示FRⅢ型矫治器更适牙合矫治低角及均角型的病例,而对于高角反牙合病例的治疗必须慎重。U1-SN 增大 3.20°,L1-MP 减小 3.80°,说明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这种改变对反牙合的矫正有协同作用,但下切牙过分舌倾对下切牙的健康、美观及稳定均不利[3]。
软组织测量结果显示上唇相对E线偏前,下唇相对E线偏后,鼻唇角趋于正常,患者软组织侧貌得到明显改善,显示了软硬组织间变化的一致性。
Frankel特别强调,戴用FRⅢ型矫治器进行功能矫形治疗要建立正常的口腔功能间隙[2]。因此,矫治器一旦戴入,嘱患者和家长必须注意唇封闭练习,若唇功能较差者,可在戴用矫治器之前一个月即开始唇肌练习。
综上所述,患者经FRⅢ型矫治器治疗纠正前牙反牙合可获得良好疗效。但治疗结束后,要观察替牙过程,防止反牙合的复发。对于骨性反牙合患者,要根据骨骼异常发生的部位、程度决定二期治疗的方案。
[1] 徐芸,白玉兴,宋一平.口腔正畸功能矫形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3.
[2] 赵美英,罗颂椒,陈扬熙.牙颌面畸形功能矫形[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40-143.
[3] 刘继红,刘进,蒋琳.FR-Ⅲ矫治乳牙期、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头影测量对比研究[J].口腔医学纵横杂志,1998,14(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