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妙趣婚联
2011-08-03史明照
●史明照
(610015四川省成都市小南街123号冠城花园B幢601房)
宋庆龄旅居日本时,曾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共同从事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革命活动。1915年10月,22岁的宋庆龄冲破世俗偏见,不顾亲友反对,毅然与比自己大22岁、但情深意笃的孙中山结婚。孙中山为此撰联,赞颂他俩共同的人生追求和同忧共乐的真情:
精诚无间同忧乐;
博爱有缘共生死。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因在“五四”运动前后参与推行新文学运动而著名的胡适,14岁时即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同乡的一江姓女子订婚。十三年后,他留学海外归来完婚时,自撰如下一联:
旧约十三年;
环游七万里。
吟罢此联,意犹未尽,想再撰一联。不料此时江郎才尽,写了上联“十五大月亮”后,再也想不出对句。他的堂兄替他着急,说了句“看你这廿七老新郎”。胡适一听大喜,说:“对,‘廿七老新郎’,正好对上‘十五大月亮’。”
1929年,著名文学家谢冰心与吴文藻教授结婚。哲学家冯友兰教授借用冰心诗集《春水》之名、唐代诗人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之句,为他俩撰成一副文情并茂的祝贺联:
文藻传春水;
冰心归玉壶。
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马叙倫,曾任北大、清华大学教授和民进会中央主席等职。1903年他举行婚礼时,刚好20岁。他不顾当时封建思想世俗,借用南宋元帅韩世忠夫人梁红玉擂战鼓助军威,与侵略军作战等故事,撰题了一比新婚对联,表现了新婚夫妇追求自由独立的勇气:
卿桴独立鼓;
我揭自由旗。
革命前辈谢觉哉善诗词联语。他在延安的艰苦年代,对革命同志这方面的求索,总会欣然命笔。1942年陈建行、吴谦确定中秋节举行婚礼,向他求联。谢老结合他俩的良辰佳节,挥笔撰题了风趣真诚的一联为贺:
古之情痴,今之情种;
人间月满,天上月圆。
有两同志十月十日结婚,向谢老求联。当时中秋节刚过去28天。谢老引用陶潜咏菊诗意,结合时令特色,欣然命笔致贺:
迟我二八天,西岭月光,东篱菊胜;
欣逢双十节,努力建国,同心建家。
1942年,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师长率部到津浦路之西,开辟淮上敌后抗日根据地,借住在安徽怀远县龙亢集李广悦家。有天他与李广悦闲谈,得知他正在为儿子筹办婚事,便开导他移风易俗,新事新办。李光悦听得口服心服。临办喜事的前一天,彭雪枫又结合当地习俗,给他家撰送了这样一副喜联:
树国树人,长期抗战;
宜家宜室,并蒂腾欢。
此联既是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又体现了民众与抗日救国民族大业的关系。体现了军民团结,深受李广悦全家珍爱,如今已成为一件革命历史文物。
赵树理是从农村成长起来的近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芳香。抗日战争时期,他在《晋绥日报》社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遇上有同志办喜事,报社的同志都要喜庆热闹一番。有时,赵树理就发挥他的文才和幽默天赋,为新人送上有趣的喜联。有次一对战友结婚,一方为医务工作者,一方为文工队成员,赵树理为他们撰送了如下一联:
说说唱唱,教育群众;
抹抹擦擦,治病救人。
著名舞蹈家陈爱莲,1962年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的一员,赴荷兰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的舞蹈比赛。她演出的《春江花月夜》、《蛇舞》、《弓舞》和《草笠舞》全获金奖。她载誉归国不久,与杨宗光举行婚礼。文化界名人徐平羽、周巍峙、王昆等都前往祝贺,他的老师唐满城尤为高兴,即兴为他俩新婚题赠了如下对联:
高照红烛洞房夜;
喜夺金奖荣归时。
1987年9月14日晚,日本影片《追捕》中扮演“真由美”的著名影星中野良子,与她新婚丈夫川崎善弘,手挽手走进上海市区新落成的金沙江大酒店。主人特地为他俩安排的1000号房间门上,贴着大红“囍”字。他俩一进门,就看见这间按照中国传统布置的新房,充满温馨和喜气。特别是墙正中贴的一副喜联,表达了对他们爱情的赞美和对婚后美好夫妻生活的祝福:
富士山下,紫燕双飞白头偕老;
黄浦江畔,鸾凤和鸣永结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