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2011-08-02吴家曦陈建忠陈利华

浙江经济 2011年20期
关键词:块状示范区集群

文/吴家曦陈建忠陈利华

推进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工作,关键在于深化细化和组织实施,努力使产业集群示范区成为全省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中坚力量

块 状经济是浙江工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据统计,全省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块状经济共312个,其销售收入、出口交货值和从业人员分别占全省工业总量的54%、62%和56%;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块状经济共有72个,其销售收入、出口交货值、从业人员和利税总额分别占全省工业总量的36%、39%、32%和49%。2008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在全省确定了两批共42个产业集群示范区开展试点(以下简称产业集群示范区)。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省上下都将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作为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作为形成浙江工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新模式的探索来加以谋划,在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示范推动、氛围营造、智力支撑、合力推进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各地积极响应、上下联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

规模和效益稳步提升。从规模总量看,2010年42个产业集群示范区(数据下同)实现销售收入18489.7亿元,出口交货值3828.5亿元,利润1045.4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总量的 36.3%、35.8%、34.8%。从个体规模看,年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示范区数量从2008年的3个增至2010年的5个,分别为杭州装备制造、绍兴县纺织、萧山化纤纺织、永康(含武义缙云)五金及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另有4个示范区介于500-1000亿元之间。从利润水平看,共实现利润1045.4亿元,比2008年增长30.6%,平均销售利润率则从5.5%上升到5.75%。从集聚程度看,销售收入占当地工业销售收入的平均比重为31.8%,比2008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创新能力日益提高。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载体建设上。在创新投入方面,实施R&D投入280.4亿元,比2008年增长23%,占总销售收入的1.5%;实施技术改造投入832.6亿元,比2008年增长28.6%,占工业固定资产投入的64.8%,高于全省工业技改投资比重4.8个百分点。在创新产出方面,实现新产品产值3131亿元,比2008年增长32.9%,较销售收入增速高出8.6个百分点,新产品贡献率提高日趋明显;提交专利申请数21629件,获得专利授予数18152件。在创新载体建设方面,共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9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级204个。

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显现。以培育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集群品牌为重点,大力发展品牌经济,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品牌梯队。共有中国名牌产品96个,浙江省著名商标395个,浙江省名牌产品415个,出口名牌89个,分别占全省总量的33.2%、15.4%、25.8%和22.3%;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06个。如万向集团钱潮QC牌万向节获世界名牌称号,实现浙江零的突破;宁波菲戈集团近3年累计投入近6000万元,加强设计研发争创国际服装品牌。同时,推动生产要素向品牌企业和优势企业流动,形成集聚效应,一批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共拥有各类全国性集群名片100多个,如宁波服装、绍兴纺织、永康五金、嵊州领带、瑞安汽配、乐清工业电气、温岭泵业、黄岩模具等产业集群均获得了全国性产业基地荣誉称号。

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示范区建设推进中,培育发展了一批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竞争力较强的重点优势企业,渐而又促进了产业集群整体水平的提升,两者相互促进、共生共荣。从产业组织形态看,42个示范区中共有15个属于龙头带动型块状经济,依托龙头企业技术、营销和配套协作等优势带动了一大批中小企业提升发展。从企业规模看,全省146家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有71家“落户”42个示范区内,占全省总量近一半,凸显两者关系。从企业上市看,有18个示范区共计54家企业在国内外成功上市,通过上市进行资本融资意识不断增强。从企业“走出去”看,一大批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设立海外生产基地、国外商标注册等手段,实施国际化发展道路。如吉利集团加快海外并购,拥有国际注册商标量1800件,产品远销多个国家。

公共服务支撑体系逐步完善。以研发检测平台、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专业市场等为主要支撑,多形式、多层次公共服务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共拥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108个,服务领域涵盖了技术创新、产品检测、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培训、市场调研等;特别是杭州装备制造、绍兴纺织、宁波服装和东阳磁性电子等示范区拥有的公共服务平台都在8个以上。拥有各级行业协会75个,重点在行业标准制订、市场定价、行业自律、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等方面发挥作用。拥有各类大型专业市场40个,并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的专业市场向集物流服务、信息服务、展销服务等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型专业市场转变。

通过两年多的试点推进,浙江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示范区推进中仍有许多工作亟待深化和加强。

——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低端化锁定倾向。浙江很多传统块状经济以轻工纺织和普通机械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虽然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小纺织、小印染、小造纸等能耗高、污染多、附加值低的低端产能,大部分块状经济还存在明显的层次低、结构散、创新弱、品牌小的低端化锁定倾向。

如何突破低端锁定,加快适应未来市场消费需求趋势,着力引进优质增量带动存量,优化提升发展内涵,企业和政府仍需要联合做大量工作。

——产业政策限制了部分块状经济的生存发展空间。随着产能过剩、要素紧缺、环境容量矛盾的加剧及新技术革命的突破,国家产业政策在行业准入、技术水平、质量环保能耗标准方面均提高了要求。浙江一些地区的冶炼、制革、造纸、印染等块状经济如不及早改造提升和转型发展,将面临整体消亡或迁移的危险。由于国家有关部门对浙江一些地方实施“区域限批”政策,再加上要素制约,不少地方在推进“腾笼换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一些“好鸟”却飞出浙江,制约了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急需研究如何留住好项目引进好项目的问题。

——要素资源制约日益严重。从硬要素看,最为突出的是空间紧缺且成本过高。由于可供成片开发利用的土地较少以及土地指标的紧张,一些能助推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大企业、大项目、好项目无法落地,比如嘉兴港区至2013年有25个项目需新增用地1200亩,但总指标仅650亩。同时,原材料、用工、融资成本大幅度上升及用电紧张,由于众多中小企业缺乏定价权,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示范区企业受要素制约影响,很难通过扩张改造来进行转型升级,有可能造成企业向外寻求发展空间,甚至造成“产业空心化”。从软要素看,主要是人才和科技要素历史积淀不足,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块状经济内大量企业依靠技术模仿和简单加工而生存,人员流动频繁,知识产权保护很难,由此导致对技术自主创新的“挤出效应”,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一批带动性强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好项目外流。

——产业集群示范区的政策措施尚不够配套。各地普遍反映,在具体深化和推进过程中,要有一些实实在在的政策加以倾斜支持,重点要在土地指标倾斜、“压小上大”产业政策、信贷资金支持、财政转移支付、要素保障、平台建设扶持等政策方面加大力度。

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索

包括42个产业集群示范区在内的全省块状经济,起步早、发展快,由于萌芽的基因不同、所处的行业不同、生成的模式不同、外部的环境不同等原因,其发展和转型升级呈现出不同的路径特征和明显的差异特点。归纳起来,产业集群示范区转型升级的路径主要包括产业与市场互动提升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政府规划引导型、价值链整合提升型等四种类型。

(一)产业与市场互动提升型

产业与市场互动提升型为特色制造与专业市场互动发展而起的,并逐渐形成专业化分工生产体系+国际性商贸市场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体系+城市空间发展体系的发展模式,推动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相互促进、相互提升,并越来越成为浙江块状经济的主要组织形态,比如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海宁皮革产业集群、永康五金产业集群、嵊州领带、诸暨大唐袜业产业集群等。据统计,全省共有产业与市场互动提升型块状经济74个,2010年销售收入1.59万亿元,分别占块状经济总量的23.7%和42.9%。在42个产业集群示范区内,约有19个属于此类,占比45%。根据地方产业与专业市场出现的先后,产业与互动提升型可分为先有产业发展模式(如绍兴县纺织、嵊州领带等)和先有市场发展模式(如义乌饰品等)两种类型。

这类块状经济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是特色制造业高度发达、专业化分工生产体系较为完善是专业市场的重要产业基础;二是专业市场或国际性商贸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促成了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集聚,在较大程度上支撑着特色制造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同时各类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也成为产业集群实现高端增值环节掌控的重要部分;三是产业集群与城市建设相互促进、共同推进,通过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并提升城市能级,吸引并集聚各类高端要素资源,支撑并助推现代产业集群的发展;现代产业集群的发展对高端人才、产业空间布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服务设施和功能等均产生了更高的内在需求,从而推进城市建设。

(二)龙头企业带动型

部分块状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崛起了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并建立了自身的全球营销网络体系,大大提高了竞争力,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型的块状经济。比如乐清工业电气产业集群、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建德化工产业集群等。据统计,目前全省共有龙头企业带动型块状经济62个,2010年销售收入11967亿元,分别占块状经济总量的19.9%和32.5%。在42个产业集群示范区内,共有15个属于此类,占比36%。从趋势上看,随着专业市场营销模式变化,龙头带动型的块状经济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这类块状经济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是产业集群内有若干个核心大企业,通过产业链配套协作来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发展;二是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主导产品,通过集群内价值链分段整合、技术优势支持、品牌渠道控制等优势来强化核心地位,较大程度上决定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和转型升级;三是集群内相关配套的中小企业分工较为精细,能够提供比集群外企业成本更低、性能更好的配套加工产品,个别甚至成为当地的“隐形冠军”。如乐清工业电气产业集群,形成了一批以正泰、德力西、人民电器和天正等为首的全国行业龙头企业,全市电气及相关配套生产企业共有6000多家。目前,无区域集团企业达72家,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11家,4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10家跻身2008年“中国电器百强榜”的企业。

(三)政府规划引导型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快发展,产业发展的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浙江区域块状经济的生成模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招商引资成为区域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主要方式。比如衢州氟硅产业集群、平湖光机电产业集群、舟山船舶产业集群等。据统计,目前浙江共有外源式规划引导型的块状经济51个,2010年销售收入5288亿元,分别占块状经济总量的16.3%和14.4%。在42个产业集群示范区内,共有8个属于此类,占比19%。

这类块状经济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是政府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依托当地产业优势、区位优势,按照“强链补链”原则加大招商引资、选资力度,引进一大批龙头骨干企业,并在政策、税收、资金、土地和人才等方面给予优惠;二是产业的选择与国家或地方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相一致,涉及的产业往往属于新兴产业或高技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三是以各类工业园区为载体,各类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比较健全,各类生产型企业、服务型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协同生长,运作规范。如平湖光机电产业集群,当地政府推进大力引进日资企业,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并推进集群从外源型向内外共生型转型,形成多元化良性竞争格局。

(四)价值链整合提升型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发展阶段的产业集群,其升级路径是不同的。如纺织类行业,以工艺升级、产品升级为主;服装类行业,以品牌和营销功能升级为主;机械大类产业集群主要是产品开发、创新体系的建立,升级的重点在制造和研发环节。因此,价值链整合提升型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产业集群升级模式,适用于各类不同的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价值链整体提升,集群内龙头企业逐步掌握产业核心技术,并通过不断强化品牌影响力和构建销售体系,带动集群中小企业同步提升,实现集群整体价值链提升,如慈溪家电产业集群;二是集群内核心企业逐步向价值链前端的研发、设计和高端制造延伸,占据价值链技术和资本密集环节,如杭州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三是集群核心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品牌创新、渠道网络建设,逐步向价值链后端的品牌和服务环节延伸,占据价值链信息和管理密集环节,如宁波服装产业集群等。

现代产业集群发展趋势

产业集群化是当今世界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国际产业集群发展经历了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积累并探索出了一些好模式、好经验,并伴随经济全球化、科技高新化、区域一体化,而呈现出一些新情况、新趋势,这些都代表着现代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

一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特征。创新驱动是现代产业集群区别于传统产业集群的本质特征,通过加快实现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形成以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为主体,以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品牌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创新组织网络和商业模式等为依托,以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文化为环境的产业集群。比如美国的“硅谷”、台湾的新竹、印度的班加罗尔、北京的“中关村”等,在这些产业集群内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渠道创新、品牌创新和金融创新等各种创新形式层出不穷,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同时,伴随产业结构加速调整,纺织、服装、机械等传统产业集群不断式微,一批传统产业集群除了往传统创新型产业集群突破外,还将实现向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转型发展;而且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也将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实现集群化发展,并在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二是掌控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是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努力重点。当前浙江块状经济国际竞争力弱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其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大部分处于制造环节,还没有实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的延伸。国际上竞争力很强的现代产业集群,都是由集群内的跨国公司通过全球资源配置来实现价值链的有效分解,将污染重、利润小、附加价值低的制造环节以代工或外包形式转移至发展中国家,而将研发、设计、品牌和营销等环节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从而获得很大利润。比如,意大利领带产业集群通过掌控领带产业的设计和品牌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将制造环节转移至嵊州等地,使得浙江嵊州产的一条3美元出口价领带,通过品牌和渠道运作实现意大利销售价格达到40美元。因此,要善于融入全球制造网络,实现全球资源整合,转移部分低端制造环节,掌控价值链高端环节,这是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努力重点。

三是打造区域国际品牌是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目标。品牌是企业和产品的灵魂和核心。国际上一些著名产业集群发展最终都形成了具有较强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区域国际品牌。比如德国汽车就代表着高技术、高性能和时尚,瑞士手表就代表着高档、品位和尊贵,意大利皮鞋就代表着时尚、潮流和品位,美国硅谷高新技术产业就代表着原创新、速度和技术,等等。这些区域国际品牌创建的共同特点,就是以产业集群为基础,以提高产业集群的国际综合竞争力和创建国际品牌为目标,以区域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国际化的注册商标为存在方式,以产品、服务为载体,以市场化运作为基本模式,以区域国际品牌的特殊功能和运作方式为手段,整合、优化资源,实行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促进产业集群的持续、稳健发展。区域国际品牌不同于区域品牌,除具备区域品牌部分特征外,它由众多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作为支撑,并在“三重市场”——区域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同时展开竞争和渗透。当前,浙江已培育形成了一批区域品牌,但距离国际区域品牌尚有相当一段差距,这也是打造现代产业集群的努力方向。

四是寻求高端要素支撑是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有力保障。要素资源的支撑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条件,一定程度代表着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以低成本劳动力、资源能源消耗的传统要素支撑发展的产业集群,为其初级形态;而以人才、技术、管理、制度等高端要素支撑发展的产业集群,则为高级形态,即现代产业集群。当前浙江块状经济发展的要素保障和支撑则为第一种形态,也尚处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初级形态,而国际现代产业集群所在地区一般都集聚了一大批设计研发人才、高技术工人、政策、科技、产业文化等软要素的强力支撑,特别是实现了城市建设与现代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有机结合。因此,政府要积极加以研究和谋划,实现依靠低成本劳动力、资源能源消耗的传统要素结构加快向高端要素引领、与传统要素互动结合的新兴要素结构转变,从而有力支撑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下一步,推进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工作,关键在于深化细化和组织实施。重点是围绕“工业转型升级310推进计划”和块状经济“六六工程”要求,建立健全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创建一批知名度高的区域产业集群品牌,逐步增强产业集群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努力使42个产业集群示范区成为全省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中坚力量。

猜你喜欢

块状示范区集群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一类4×4无界算子矩阵的本征向量组的块状基性质及其在弹性力学中的应用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探索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块状”教学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Ghosts in the shell: identif i cation of microglia in the huma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y P2Y12 recep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