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绢丝业亟待优化升级

2011-08-02邵建伟占予沸傅江

浙江经济 2011年20期
关键词:蚕茧蚕桑浙江

文/邵建伟 占予沸 傅江

浙江绢丝生产全国领先,但存在上游原材料控制力较弱、产品设计和创新能力薄弱、产品营销能力弱等突出问题,亟需转型升级

浙 江自古有着“丝绸之府”美誉,是绢纺和丝织加工业(本文指以蚕丝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加工业,以下简称绢丝业)大省。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已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初级蚕丝生产大省,逐步发展成目前以绢丝加工为主导产业的绢丝业强省。

为深入了解浙江绢丝业发展现状及前景,浙江调查总队近期抽取了75家不同地域、不同规模的绢丝企业作为调查样本,对企业近年来的生产经营状况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浙江绢丝业领跑全国

至2009年底,浙江共有绢丝企业1603家,主营业务收入358.59亿元。主要分布在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区域集中度较高。从调查情况来看,浙江绢丝行业总体发展状况良好。

绢丝生产全国领先。浙江绢丝企业无论在规模还是产品生产技术上在国内都具有较大优势。2009年,在中国丝绸行业竞争力10强的名单上浙江占据了6强。目前,大部分浙江绢丝规模企业已全面采用进口剑杆机和提花机进行织造。同时,浙江绢丝企业通过提升企业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开发出一系列支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为浙江绢丝产品领跑全国、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蚕桑种养业萎缩,原料依赖外地供应。近年来,随着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蚕桑种养的收益对于农户的吸引力逐渐下降,导致蚕桑种植的规模逐渐萎缩。数据显示,浙江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从2006年开始逐年下降,尤其2007-2008年连续两年蚕茧收购价格大幅下降,2008年浙江蚕茧实际收购价格比2006年下降45%左右,部分地区出现了毁桑弃管现象。到2009年,蚕茧大幅减产,产量比2008年下降16.9%,2010年继续下降了6.5%。而从被调查的75家企业来看,企业少有创办或者联结蚕桑的种植基地,2010年拥有自己创办种植基地的企业仅有1家。2010年,企业主要原材料收购金额为26.9亿元,蚕茧主要来自于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等地。据业内人士估计,浙江丝织业所需的蚕茧原料7成以上来自省外。

原料价格波动剧烈,企业承压空前。2010年蚕茧收购价格一路上涨,白厂丝价格已从2010年初的20万元/吨左右上涨至年底的35万元/吨以上,到2011年甚至达到40万元/吨以上。调查显示,有82.7%的企业认为“原料价格过高”。

绢丝企业产品营销喜忧参半。为提高产品知名度,提升产品附加值,部分绢丝企业近年来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并重视品牌的塑造与推广,但大多企业在品牌推广上仍然力不从心。当前,浙江许多绢丝企业产品以出口为主,产品的销售主要靠外商的订单,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外商利用国内企业的恶性竞争不断压价,企业利润不断收窄。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能力的提高,浙江企业通过产品的转型升级逐步加强对内销市场的开拓,国内销售也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发展难题难以回避

上游原材料控制力较弱。浙江蚕桑种养业萎缩,国家“东桑西移”的战略使蚕桑种养逐步向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发展,原料从省外购进,供应链拉长,不利于浙江企业对上游原料的控制。同时,浙江绢丝企业没有积极地将自身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投入到西部蚕桑种养业中,企业创办、联结在外的种植基地很少,也没有原材料储备机制。

生产环节问题突出。浙江绢丝企业大多装备了较为先进的硬件设备,但是许多企业在产品设计的“市场导向”方面只是倚重经销商。如出口产品大都不是直接进入国外市场的销售终端,而是通过中间商订货。企业主要为外商代加工,往往不能正确把握市场供求,导致对国际市场消费需求变化的判断力缺失。而长期依赖于订单生产的企业,其产品设计和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也带来了对于开拓国内市场更多的问题。

产品营销呈现弱势。浙江绢丝企业整体营销水平不高,对市场分析、产品开发、品牌建立、渠道选择、促销宣传等活动尚处于粗放阶段,产品营销能力薄弱,自主品牌和营销网络建设滞后。大部分绢丝企业自主品牌产品比重较低,出口缺乏对营销渠道的控制力,内销市场上缺乏宣传和引导,品牌建设依然落后。绢丝出口产品也受到贸易壁垒的影响,经常面临环保调查、反倾销等问题。

企业、政府、协会共推升级

优化产业发展,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在国家“东桑西移”战略的大背景下,浙江绢丝企业要加强联结中西部地区的蚕桑基地建设,确保原材料供应及价格的基本稳定和质量可靠,增强绢丝企业对于原料的控制力。要加快绢丝产业新技术开发应用和信息化改造,大力发展电子织造、数码印染以及无水、少水丝绸印染等新工艺、新技术。发展在线检测控制技术,全面提高丝织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加速解决绢丝企业在印染后整理技术相对落后的面貌。通过技术改造、科学规划、长远激励等方式统一部署,淘汰高能耗、重污染的落后生产设备,加快清洁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快绢丝产品品牌战略实施步伐,积极扶持行业优势骨干企业,将文化与品牌紧密结合,提升绢丝产品的文化价值。要创造条件支持优势品牌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品牌企业的市场控制力。要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深挖国内消费市场的潜力。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浙江绢丝产业的市场化程度高,生产受国际贸易的影响大,市场波动使农户种桑养蚕风险大,不利于原料供应的稳定。需要逐步建立抗风险保障机制,稳定蚕桑种养业。政府应当考虑创建国家级的白厂丝储备基地,通过调节供给来稳定价格,兼顾蚕农的利益以及企业的成本压力。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节能环保、提升技术装备水平”的原则,引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规模。同时,加强对丝绸行业标准制定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建立并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加强有关标准的国际互认,使得国内的认证和认可制度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有关部门还应加强协调与沟通,帮助更多的企业获得国外权威机构的产品认证,积极争取更多的检验机构与国外有权威有影响的检验机构合作。政府应鼓励一批重点企业投资发展绢丝关联产业,如蚕桑种植基地、桑葚采摘农家乐、蚕茧养殖、绢丝加工观光旅游等。

发挥好行业协会的作用。要通过行业协会,使得绢丝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加强合作。产丝企业、面料生产企业、印花企业虽然分工不同,但在下游企业接到订单后,相关企业需要共同协作生产产品。各方企业如能在一定范围内形成订单共享机制,将极大地增加行业总体生产效率,形成区域规模效应。绢丝业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行业,面对外商各个击破的价格策略,行业协会应发挥号召力,规范行业风气,使不同规模的企业从行业整体利益出发,坚定价格,将利润尽可能地留在生产环节内,而不是被外商的流通环节剥夺。行业协会还应增强服务企业的功能,为中小企业在融资担保、技术支持、市场咨询方面提供便利。

猜你喜欢

蚕茧蚕桑浙江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卖蚕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