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IL-10与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进展的关系

2011-08-02王晓霞杨巧莲党连生包头市第四医院内蒙古包头0403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18期
关键词:脑缺血进展病程

王晓霞 杨巧莲 党连生 (包头市第四医院,内蒙古 包头 04030)

进展期缺血性脑卒中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发生率较高,约为25% ~40%〔1〕,与不良预后有关,可增加病死率和远期致残率,寻找与其发生有关的早期预测因素和潜在的病理机制,对于探讨干预措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探讨IL-10在进展期脑卒中发生、发展的作用及相互关系,以期从分子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作出预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06年2月至2009年5月我院住院病人,首次发病24 h内的脑卒中患者500例(男273例,女227例),年龄43~92岁,平均(63.9±12.8)岁。诊断符合以下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②经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排除以下情况:①近期有感染(发病前2 w)。②伴发严重的心、肝、肾疾病。③伴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肿瘤。④脑卒中后出血或脑出血。⑤血液系统疾病。根据SNOBS对每1例患者进行评估,选出进展期脑卒中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43~92岁,平均(65.45±10.25)岁。非进展期脑卒中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45~83岁,平均(61.32±13.69)岁。两组按年龄、性别、血压、血糖匹配,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对照组 选择同期无心、肝、肾疾病的非患该病的同期住院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5~78岁,平均(60.60±10.59)岁。

1.3 进展期脑卒中诊断标准 于发病6 h~7 d临床症状加重,采用临床表现来自SSS评分系统的SNOB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在意识水平、上下肢运动、眼球运动中任何一种≥2分的加重,②在言语功能中有≥3分的加重,③ SSS评分下降≥9分,④SSS评分较入院时下降18%。排除梗死后出血、其他血管发生新的梗死,或因严重的感染、高热、心功能不全所致的病情进展即诊断为PIS。

1.4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受检者分别在发病第1、3、7天清晨空腹采静脉血4 ml,在室温下静置2 h后,置离心机3 000 r/min离心5 min,用加样器取上清液置于干燥试管内,封口放于-30℃低温冰箱中保存待测。

1.5 试剂 IL-10采用ELISA法测定,检测试剂盒由晶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各组数据用±s表示,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所用统计学方法有单因素方差分析,两样本t检验和线性相关分析。

2 结果

进展期脑卒中、非进展期脑卒中组与对照组各时间点血清IL-10水平比较,病程24 h,对照组、进展期脑卒中组、非进展期脑卒中组三组相比,血清 IL-10水平有统计学差异(F=17.936,P<0.05)。与对照组、非进展期脑卒中组相比,进展性脑卒中组血清IL-10水平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非进展期脑卒中组血清IL-10水平有升高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

病程3 d,对照组、进展期脑卒中组、非进展进展期脑卒中组三组相比,血清IL-10水平有统计学差异(F=28.983,P<0.05)。在病程3 d进展期脑卒中组、非进展期脑卒中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L-10浓度升高(P<0.05)。进展期脑卒中组血清IL-10浓度明显高于非进展期脑卒中组(P<0.05)。

病程7 d,对照组、进展期脑卒中组、非进展期脑卒中组三组相比,血清IL-10水平有统计学差异(F=12.534,P<0.05)。在病程7 d进展期脑卒中组、非进展期脑卒中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L-10浓度升高(P<0.05)。病程7 d进展期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清IL-10浓度高于非进展期缺血性脑卒中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不同时间点血清IL-10水平比较(±s,mmol/L)

表1 各组不同时间点血清IL-10水平比较(±s,mmol/L)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非进展期脑卒中组比较:2)P<0.05

24 h 3 d 7 d进展期脑卒中组 60 126.83±23.561)2) 133.73±22.531)2)125.11±31.631)分组 n非进展期脑卒中组60 108.39±19.26 111.42±19.631)2)122.05±21.961)对照组30 102.29±18.7 102.29±18.77 102.29±18.77

3 讨论

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除了能量代谢、兴奋性氨基酸、离子通道、NO、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等因素外,细胞因子在其中也占有重要作用〔3〕。研究发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IS)初期,在炎性细胞反应出现之前出现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因子,可介导缺血损伤时的炎性反应。IL-10是一种多效性的生物因子,具有免疫抑制与免疫刺激的双重作用。由于最早发现它具有抑制Th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故又称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它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是一种与脑缺血损伤、损伤修复过程相关的重要抗炎细胞因子,具有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作用〔4〕。

本研究发现,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清IL-10水平在病程24 h即升高,至病程3 d时达高峰,在病程7 d已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非进展期脑卒中与正常组相比,血清IL-10水平在病程24 h即升高,病程7 d时达到高峰(P<0.05)。这一结果与有些学者们的研究结果不一致。Perini等〔4〕观察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中IL-10水平较健康人明显减低,但没有发现IL-10水平与临床症状之间存在关联;认为低IL-10水平不是缺血应激导致,而是在发病前就存在的一种状态,提示血中低水平的IL-10是脑卒中的一个危险因素。Vila等〔5〕认为外周血IL-10水平与急性缺血脑卒中病人早期临床病情轻重呈负相关。另一些学者研究结果显示: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后,血中IL-10的含量从发病第1天开始就显著升高,于第3天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持续到第14天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呈现一个急速升高又缓慢下降的动态变化过程〔6~8〕,提示IL-10可能参与了脑卒中后的炎症反应。且发病早期神经损伤越重IL-10水平越高〔6〕。我们的研究结果与后者一致。提示在缺血损伤早期,损伤越重IL-10水平越高。

本研究发现在病程24 h、3、7 d时进展期脑卒中组IL-10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特别在病程24 h、3 d进展期脑卒中组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非进展期脑卒中组(P<0.05)。这一结果提示,很可能在IL-10血清浓度达到某一临界状态后其免疫刺激作用激活。这一过程的激活可能依赖于人体的功能单位-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纵横交错,某一条信号通路激活后,这条通路级联反应的各级产物又是其他通路激活的激酶。迅速大量的炎症因子与抗炎因子产生造成了损伤和抗损伤的激烈对抗,使机体遭受急性损害,对抗程度越激烈损伤程度越重。

在动物实验方面,Zhai等〔9〕的研究结果显示:大鼠MCAO后6 h就可检测到IL-10 mRNA的表达。陈荣华等〔10〕的研究发现:缺血组脑组织IL-10含量在MCAO后3 h处于较低水平,6 h达最低,与假手术组比较变化显著,随后逐渐升高;血清中IL-10含量在MCAO后3 h最低,随后逐渐升高。临床患者发病3~6 h住院治疗者极少,取得3~6 h病程血标本就更为不易。因此没有关于急性脑梗死3~6 h血清IL-10水平的相关研究。国外学者Vila等〔3〕研究发现超早期(3~24 h)进展期脑卒中组与非进展期脑卒中组IL-10水平均高于正常组,但进展期脑卒中组IL-10浓度低于非进展期脑卒中组(P<0.05)。国内有研究报道,向脑缺血后侧脑室注射IL-10可明显缩小梗死灶面积〔11〕。这些研究提示,IL-10是保护性的抗炎因子。结合我们的实验结果分析,由于IL-10具有免疫的双向调节作用,而人体是复杂巨系统〔12〕,细胞转导通路纵横成网,在脑缺血损伤发生后,有多种多效型活性物质的产生,形成损伤与抗损伤的网络,置身于其间的IL-10在人体这个复杂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于简单的体外实验。这也提示我们,研究人体的科学仅仅运用建立在经典物理学基础上的实验室方法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建立在现代物理学基础上的系统自主组织理论,作为新的方法论将深刻地影响人类的思维并指导我们的实践。

1 Vila N,Castillo J,Davalos A,et al.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early neurological worsing in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03;31(10):2325-9.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

3 杨期东.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1.

4 Perini F,Morra M,Alecci M.Temporal profile of serum anti-inflammatory and pro-inflammatory interleukin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J〕.Neurol Sci,2001;22(2):289-96.

5 Vila N,Castillo J,Davalos A,et al.Levels of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neurological worsening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03;34:671-5.

6 赵海涛,苑司臣,刘青蕊.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IL-6、IL-8、IL-10变化的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2):35.

7 赵玉玲,冯卫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含量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2(9):414-5.

8 Dziedzic T,Bartus S,Klimkowicz A,et al.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triggers interleukin-6 and interleukin-10 release in blood〔J〕.Stroke,2002;33(9):2334-5.

9 Zhai QH,Futrell N,Chen FJ.Gene expression of IL-10 in relationship to TNF-alpha,IL-1 beta and IL-2 in the rat brain following middle cerebral arteryocclusion〔J〕.J Neurol Sci,1997;152(1):119-24.

10 陈荣华,刘 楠,郑 安,等.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白细胞介索10的变化〔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3;11:622-4.

11 刘 楠,陈融化,郑 安,等.白细胞介素-10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40(13):961-5.

12 钱学森.创建系统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2-6.

猜你喜欢

脑缺血进展病程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