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喝不喝处理过的污水?

2011-08-01林之影

课外阅读 2011年11期
关键词:反对者毛衣废水

林之影

一件艾滋病患者的毛衣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保罗·罗津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找来一些志愿者,拿出一件毛衣,告诉他们,这件毛衣别人曾经穿过,但现在已经洗得干干净净了,然后,罗津问这些志愿者,愿不愿意穿上这件毛衣。

大家的答案是一致的,都说穿这件毛衣没有问题。

接着,罗津告诉志愿者,那个曾经穿过这件毛衣的人是个艾滋病患者,但只是穿了三十分钟而已。

结果大家突然都说不想穿那件毛衣了。罗滓询问他们有关艾滋病的知识,他们都很清楚艾滋病不会通过那件毛衣传染,可是迷信的感染效应还是开始发威,他们就是没有办法穿上那件毛衣。

罗津又在不同的志愿者间,不断变换毛衣主人的设定。他发现,只要说到毛衣曾经属于邪恶化身者或者罹患疾病者,都能令志愿者厌恶到不想穿这件毛衣。事实上,罗津的研究显示:人们宁愿穿沾过狗屎没洗的毛衣,也不想穿艾滋病人穿过,但已经洗干净的毛衣……

这就意味着,人类天生就对某种特定的东西有厌恶情绪,这种情绪来源于人类极不科学的“因果联想”——一件物品如果与病人联系在一起,那这件物品必定是不干净的,怎么洗部没有用。

人类为什么有这么奇怪而又不正确的因果联想呢?这其实是对外界一种本能的防范。病人确实容易将细菌传染给其他人,所以人们会从心里抵触病人穿过的衣服,即使某些病没有传染性,但人们对病人衣服的厌恶心理早已根深蒂固了。

对污水回收的攻防战

这种根深蒂固的厌恶心理被心理学家称为“厌恶因子”,在社会生活中,厌恶因子往往会带来意料不到的结果。

想象一下,如果你居住在遭受旱灾的地区,你被告知从此以后只能饮用“回收利用的污水”,是否你的第一反应就是“恶心”?多数人的答案是“是的”。如果许许多多的人都有那种厌恶感,那就会激起一股社会力量,直接阻碍污水循环利用的技术。

在厌恶因子的促使下,美国加州的红木城地区,反对者们将污水回收处理项目拖延了近两年。在距离红木城向北6个小时车程的喷泉谷,人们对当地的地下水补给系统进行了抵制活动,该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为了消除反对者的疑虑,工程师们将经过深处理的废水从工厂泵到一个地下盆地,经过多层砂石的过滤,然后由管道输送到商业和家庭用户。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从地下盆地输出的水还没有输入时处理过的水干净,原因可能是,在过滤过程中,从自然滤层吸取了污染物。

如何减少公众的厌恶因子呢?废水再利用的反对者们把该技术称为“从马桶水到水笼头水”,这一说法加强了人们内心的厌恶情绪,导致人们对该技术的彻底反对。但这些反对者却故意忽略了污水处理的高科技过程,也不懂得大自然本身就是_个分解再聚合的循环过程。所以宣传污水回收可以着重强调这些经过处理的水完全不含杂质,比天然水还干净很多。

当然,厌恶因子也可以起有效作用。过去干百年间,人类早已本能地学会了如何避免饮用污水,今天,如果回收污水处理不当,的确会带来大规模的健康风险,因此,公众的质疑是极其明智的,它可以促进科学家对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更加精益求精。

(鱼多多摘自《青年博览》)

猜你喜欢

反对者毛衣废水
沉淀/吸附法在电镀废水重金属处理中的应用
自救
藏在毛衣里的爱
对于废水排放相关分析
不要,不要穿这件毛衣
被历史误会的人:“反对者”陈独秀
福岛核电站废水排入太平洋?
白岩松和反对者
温情暴击躲不过的“毛衣杀”
唐太宗兴邦:以古为镜、以人为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