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发展性考核评价”手段完善高职教师考核评价制度※

2011-08-01丁萍芳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考核院校高职

丁萍芳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一、研究动因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社会岗位群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由此,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是技术应用型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独特的职业内涵:应具有“双师素质”,能胜任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一体化”的教学任务,并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决定了高职教育教师队伍的构成(准入)应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的构成(准入)。这也就决定了高职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不能简单地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管理制度与办法,高职教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必须突出教师的职业性和实践性,成为教师准入聘用与促进专业发展的催化剂。

常用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有两种:奖惩性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和发展性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当前,国内大多高校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奖惩性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目的是加强教师绩效管理。这种考核评价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以奖惩为目的,忽视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以行政权利干预评价机制,忽视教师参评的内在动力;以高职教师的教学活动评价为主要内容,忽视教师综合素质的动态评价;在评价形式和手段上,注重他评和结果评价,忽视自评和过程评价等等。教师从评价中得到的只是一个评价分数和排名结果,并不清楚教学中的得与失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这种终结性的考核评价制约着高职教师未来的专业发展。“发展性考核评价”是从英国引入、经发达国家实践验证的、新型的、面向未来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其含义是在教师考核评价活动中管理者与评价对象依据一定的发展目的和发展价值观,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运用发展性评价手段与方法,对高职教师的工作绩效及能力素质情况进行价值判断,促使高职教师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从而实现不同层次发展目标的过程。其主要特征包括:以促进教师未来发展为目的,考核评价既立足于现实又着眼于未来;注重教师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的融合;实施多元考核评价方法;注重调动全员自主参与意识和积极性;注重考核评价过程的沟通与反馈等等。总之,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性考核评价”制度,完全不同于我国高职院校现行的奖惩式的、终结性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师考核评价范式,是教师个人未来发展和学校发展融合的一种“双赢式”的形成性评价制度。其特点及实施效果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内高职院校的关注与青睐。

二、用“发展性考核评价”手段完善高职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的思路

适宜的高职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应具有双重功能,一是按照量化指标决定教师的准入、聘用及薪酬;二是促进教师个人职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的融合。运用“发展性考核评价”手段完善高职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就是为了探索这种适应性,摒弃当前高职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的弊端,从观念、体系、方法和手段等着手改良我国高职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制度的功能,实现客观、准确、公正地评价教师能力素质的终极目标。基本思路如下。

(一)创新管理观念

1.用“发展性考核评价”理念端正评价思想,科学设计和实施教师评价

端正评价思想是做好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性考核评价”工作的前提,有助于管理者科学地设计和实施评价方案,合理地处理、反馈考核评价信息以及应用考核评价结果,从而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功能。用“发展性考核评价”理念端正评价思想的内涵包括:明确教师考核评价的目的与意义,树立正确的考核评价功能观及教师观,正确把握教师职业特点与教师考核评价特点,掌握教师考核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等内容。

2.树立以教师为本的考核评价观念,促进高职教师个体发展

以教师为本就是强调在教师考核评价过程中,在观念上要吸取两种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的长处,注意正激励与副激励相结合地促进教师发展。具体而言,不仅要考核评价教师现实工作状况并将其结果作为奖惩的参考依据,而且还要通过相应的反馈形式对教师的现实表现和职业发展情况进行纵、横向比较分析,帮助教师知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使教师明确自我发展进一步的目标和方向,并有针对性地改进与提高;有针对性地对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进修,促进教师职业发展顺利进行。

3.坚定教师群体发展必将促进学校发展的信念

教师群体发展必将促进学校发展,这种信念贯穿到考核评价中,就是要将学校发展愿景与教师个体发展愿景相结合,将个人发展目标与群体发展目标相融合,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适应高职教育教学的需要,以教师群体发展促进学校发展,从而实现教师和学校发展“双赢”。

(二)重构高职院校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设计与重构高职院校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是考核评价工作的关键环节,决定着整个工作的成败。

1.思路。重构高职教师考核评价体系顺应高职教育的特点,发展性评价的导入是核心部分。新体系对传统评价并不一味舍弃,而是将两者有机结合综合运用,融激励、引导及教育为一体,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双重目标。

表1:高职教师能力考核指标体系框架表:

2.体系基本框架。高职院校教师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基础理论课教师,一类是专业理论课教师,一类是职业实践课教师。前两类教师主要从事理论教学工作,强调的是知识传授和基础性技能运用,对这两类教师进行考核评价时,可参考普通高校同类教师的标准,适当突出教研教改能力。对职业实践课教师考核评价时,则要区别于普通高校教师的考核,重在考核评价其实际操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不仅是指理论教学能力,更着重强调实践教学能力以及以能力为中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在教学中围绕学生能力训练来设计教学内容、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等。因此,高职院校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应特别强调教师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以确保教师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考核指标体系除明确教学、科研等常规工作指标外,还应突出其综合素质指标,即教师组织实践性教学活动的能力及其职业道德的素养,以体现“双师素质”的要求。高职院校教师能力考核评价体系框架如表1所示。

3.说明:①从表1可知实践教学、科研、综合素质(包括师德、管理及社会服务工作等)是高职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②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按被考核教师的职称等级或承担的课程类型等因素对这些主要考核评价指标作进一步的分解与细化,并赋予相应权重与分值。例如:对以专业课程教学为主的教师的考核评价应侧重于实践教学能力与效果方面,其三方面的权重与赋分可分别设计为50、25、25;对以科研为主的教师考核评价应侧重于科研工作方面,其三方面的权重赋分可分别为30、40、30。等等。

(三)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性考核评价"的手段与方法

1.采用“多元评价主体综合评价”方式

“多元评价主体综合评价”方式是以教师自我评价为基础,适当分配教师同行、管理者及学生评价权重,突出发挥专家评价的作用,多层面考核评价密切配合,最后形成考核评价结论的发展性评价方式。它遵循的是"发展性考核评价"教师的以人为本、重在激励、教育与引导的原则。采用360°评价方法是“多元评价主体综合评价”的主要方法,多元多维度考核评价教师是“多元评价主体综合评价”的核心思想,要求评价做到点、面结合,综合配套,提升考评效果。其中,教师自评是考评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应引起管理者及教师的高度重视,它具体贯穿在理论学习、业务学习和教学、科研各个方面,以工作笔记、工作日志、教案、听课笔记、教学反思材料等予以体现。其中,以定性为主多样化评价方式密切配合使用是考评的重要手段,具体包括:采用操作测试评价教师岗位实践能力;采用课堂观摩评价教师授教能力;采用笔试评价教师方法及工具运用能力;采用师生访谈、问卷及评课等方式综合评价教师科研能力、社会职业能力及发展能力。在评价者的选用上,课堂观摩的评价者应是校内外相应专家、教师同行及学校管理人员;实操测试主要由业内专家进行;师生问卷则由职教专家设计和实施;教师笔试考核内容则由业内专家和职教专家设计;教师访谈则由职教专家和人力资源专家实施等;同时,注意收集与反馈不同主体在考核评价过程中的信息,通过收集学生对知识与能力掌握的程度来评价认定教学目标的完成状况,通过访谈聆听被评教师的心声,帮助教师厘清工作思路,确定未来发展目标,使“多元评价主体综合评价”方式切实发挥“发展性考核评价”教师的作用。

2.建构以能力发展为中心的闭环评价系统,并注重全程评价与反馈

高职院校教师考核评价的实施过程包括评价准备、实施、结果形成与反馈等环节,这些环节共同构成一个以能力发展为中心的闭环评价系统。系统中的评价准备环节着力设计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案;评价总结环节着力沟通与形成评价结果;最后环节是把评价结论及指导性建议反馈给评价对象。考核过程中还要重视考核评价反馈的形式和途径、注重考核评价全程的专家指导。教师考核评价不是少数领导、专家及教师说了算,而是多元民主参与、全面评价、全程考察、以求共同提高和彰显发展性考核评价的实质的过程。

3.对教师能力素质发展的各环节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进行系统的长期的循环往复的评价

“发展性考核评价”注重建立动态调控机制,采用动态监控方式,将考核时段细化为学月、学中、学期等,在考评中既关注教师原有的教学水平,又关注其教学水平提高的过程,为教师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对教师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以动态发展的眼光进行系统的长期的循环往复的评价,体现出教师考核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准确性和真实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性考核评价"与学校科学管理的关系

对教师队伍实行科学化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实施"发展性考核评价"有利于加强高职师资队伍管理和建设,促进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管理科学化。

(一)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性考核评价”是促进教师队伍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

学校对教师队伍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关键就是实施目标管理。而目标管理的科学性则应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师的任务而制定。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及考核方法应符合现代“发展性考核评价”的思想、原则、方法和程序。过去评价教师以经验型居多,缺乏科学性,容易导致考核评价偏差。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应是可靠的和客观的。国内外教育实践证明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性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具有可靠性和客观性,是促进教师队伍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加强教师队伍的科学管理。

(二)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性考核评价”为学校科学管理教师队伍提供可靠的信息和决策依据

高职院校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和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知人善任,有计划地培养、选拔、聘用教师,提高教师的素质。实施“发展性考核评价”,学校领导可从动态考核评价过程中及时获得大量可靠的关于教师个人表现的信息,就能对教师的情况形成全面准确的认识,为正确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合理反馈评价结果是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性考核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学校管理科学化、程序化的实际体现

评价结论的获得,并不意味着考核评价工作的结束,评价结果必须与评价对象见面,这是“发展性考核评价”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环节,更是学校管理科学化、程序化的实际体现。合理反馈要注意奏好“三部曲”:一是注意反馈的时效性;二是注意反馈的评价导向性;三是选择合适的反馈方式。同时,管理者还应做好评价对象心理调控工作,使其最大限度地接受或认同评价结果。

[1] 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考核评价制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

[2] 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3] 袁翠.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模式构建高职特色技能考核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7(6).

[4] 杨延.发达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成功经验[J].考试研究2006(7).

[5] 杨建云,王卓.论我国发展性教师考核评价的实质[J].教育科学,2005(1).

[6] 朱欣欣.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构成的研究[J].教育评论2004(5)

[7] 吴全全.关于职教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9).

[8] 裴中岐,张小军.高职院校发展性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究[J].江苏社会科学(教育文化社会科学版)2009(2).

[9] 史枫.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能力评价:基点与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6).

猜你喜欢

考核院校高职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家庭年终考核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