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固定器在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2011-07-30黄旻
黄 旻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 423500
肘关节结构复杂,又处于上肢着力点处,临床骨折较为常见,骨折治疗中需要长期的外固定,治疗后常遗留肘关节僵硬和活动障碍等影响患者日后生活能力[1]。患者因功能障碍就诊时,僵硬多已较重,屈伸障碍严重,疼痛剧烈,治疗有困难。本文笔者对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在关节松动和关节活动训练后给予可调肘关节固定器,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42例,均为单侧骨折,其中,男23例,女19 例;年龄 6~59 岁,平均(37.0±13.5)岁;病程 34~65 d,平均(43±12)d。骨折部位:肱骨髁上骨折18例,肱骨内上髁骨折10例,肱骨外髁骨折14例。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固定器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关节松动术和关节活动度训练,行4级关节松动,根据关节解剖结构及运动受限方向进行分离牵引、长轴牵引、前后位滑动、桡尺侧滑动、旋前旋后滑动。运动尽量达到最大范围并感觉周围组织紧张,治疗25 min/次,1次/d,连续治疗2个月。
1.2.2 固定器组 关节松动和活动度训练同对照组,但是患者关节松动后,肘关节固定器最大可耐受角度固定2 h,固定后行关节活动训练,每天1次,治疗2个月。
1.3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进行治疗前后的效果评定,评分因素包括疼痛、稳定性、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总分90~100分为优,75~89分为良,60~74分为可,60分以下为差;肘关节活动度采用ROM评定[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优良率比较
治疗后固定器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1,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各关节指标评分变化
两组治疗后患者疼痛、稳定性、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改善,但固定器组患者治疗后肘关节活动范围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及关节稳定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关节功能评分变化比较(±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关节功能评分变化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t=0.93, aP>0.05;t=1.17,bP>0.05;t=7.69, cP<0.05;t=12.31,dP<0.05
组别 疼痛 稳定性 肘关节活动范围 日常生活能力固定器组(n=21)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21)治疗前治疗后25.8±3.445.5±1.0a 6.8±1.210.9±1.1b 7.1±1.919.2±1.2c 59.0±4.598.7±1.2d 24.6±4.145.2±1.47.2±2.011.0±0.87.3±1.615.6±2.757.8±5.086.7±2.3
2.3 关节活动度比较
两组治疗后关节活动度ROM评定,固定器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肘关节骨折治愈后,由于肌肉、韧带、关节囊及关节软骨的破坏及畸形愈合,常会引起关节僵硬、功能障碍,有调查显示肘关节骨折愈合后,关节僵硬的发生率可达5%[3-4]。但是临床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时间较晚,关节僵硬较为严重,关节松动时疼痛剧烈患者较难耐受。
表4 两组治疗后ROM评定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后ROM评定比较(±s,°)
固定器组对照组t值P值组别 例数 前臂旋前212187.9±2.176.2±2.911.13<0.05前臂旋后89.0±1.370.8±2.114.27<0.05伸直12.9±7.523.4±6.210.21<0.05屈曲112.7±12.894.8±11.013.19<0.05
肘关节固定器可以根据患者牵伸情况及疼痛程度调节角度,防止康复中牵拉过度出现损伤;对于屈伸障碍的患者,可以调节肘关节固定器的位置,使肘关节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大角度固定,延长固定时间;此外传统的关节松动和自主活动仅可以使关节纤维组织弹性延长,肘关节固定器使纤维组织、胶原分子之间或分子内横键裂解,相邻大分子胶原相互滑动,在新的位置上形成新的横键,从而使其产生持久的延长[5]。本文康复治疗中采用固定器的患者,治疗后关节ROM评定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优良率达95.4%,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肘关节活动范围和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肘关节固定器在关节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应该在关节松动和自主手法锻炼的基础上进行,仅给予肘关节固定无法达到康复效果,自主关节锻炼产生的应力可以使软骨基质液受压渗出至关节面形成滑液层,增加关节的灵活性[6]。
综上所述,肘关节固定器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效果良好,可明显改善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及日常生活能力。但是肘关节固定会产生一定的张力,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固定角度,另外对于骨折尚未完全愈合者慎用,以避免张力引起的骨折移位。
[1]陈湘鄂,邱凯明.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J].现代康复,2000,4(2):254-255.
[2]Sojbjerg JO.The stiff elbow[J].Acta Orthop Stand,1996,67:626-631.
[3]Jupiter JB,O′Driscoll SW,Cohen MS.Th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the stiff elbow[J].Instr Course Leet,2003,52:92-111.
[4]唐金树,石秀秀,吴闻文,等.外伤后肘关节僵硬康复中优先恢复屈曲功能的意义[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1):1011-1012.
[5]杨文福,庄淑美,王乃针,等.可调式肘关节矫形器的制作及临床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杂志,2007,29(11):771-773.
[6]林伍伍.手法松解治疗外伤性肘关节粘连症23例[J].华夏医学,2002,15(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