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的效果比较
2011-07-30杜鸿武
杜鸿武
(宜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湖北宜都 4433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时患者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比平时加重或痰量增多或成黄痰[1],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而雾化吸入在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方面的效果较受肯定。本文中我们就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的效果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6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组)33例和B组(普通常规雾化吸入组)33例。A组的33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44~70岁,平均年龄(60.2±5.8)岁,病程1.1~6.8年,平均病程(3.2±1.9)年。B组的33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7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9.8±5.5)岁,病程1.1~6.5年,平均病程(3.1±1.7)年。2组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P均>0.05,2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方式进行雾化吸入,给予患者万托林1mL加入2mL0.9%氯化钠溶液中,然后采用氧气进行驱动,氧气流量为3~8L/min。B组采用常规的雾化吸入方法进行雾化吸入,药液与A组无差异,采用超声进行雾化吸入。2组均每天治疗2次,连续治疗7d为1个疗程,且2组患者的其他治疗方案无显著性差异。后将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进行检测及比较。
1.3 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体征均消失;有效:患者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体征均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体征均无改善[2]。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包选用SPSS 15.0,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处理,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将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及比较,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将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中的PaO2、PaCO2及FEV1%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具体比较结果见表2。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
注:与A组比较,*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
组别 例数 PaO2(kPa)PaCO2(kPa)FEV1%A组 33 治疗前 7.29±0.82 9.60±0.79 44.97±4.36治疗后 9.82±0.73 8.10±0.65 61.58±4.82 B组 33 治疗前 7.30±0.81 9.61±0.77 44.89±4.50治疗后 (9.12±0.75)* (7.21±0.59)* (71.12±4.3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主要为缓解其呼吸困难及祛痰等的对症治疗。雾化吸入是扩张气管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3]。本文中我们就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的效果进行比较,通过采用氧气驱动与常规雾化进行对比发现,氧气驱动的效果更具优势,具体体现在症状体征的缓解消失及肺功能等指标的改善方面,可能与氧气驱动进一步给予了患者氧疗有关,使患者的呼吸状态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更加肯定了效果[4]。因此,我们认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的效果要好于传统的雾化吸入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1]杨红叶.雾化吸入方式对气道舒张剂缓解喘息症状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10(23):1151.
[2]Culley C,Lacy M,Klutman N,et al.Moxifloxacin: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J].Am J Health Syst Pharm,2001,58(5):379~388.
[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l:185.
[4]门为,安晓芳,齐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评定与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