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洁现代 意韵深长——原创舞剧《牡丹》的舞台、灯光设计

2011-07-30

演艺科技 2011年9期
关键词:灯柱花神罂粟

文/本刊记者 陈 琴

7月28日,原创舞剧《牡丹》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夏日的炎热挡不住络绎不绝的观众,还不到演出时间,整个剧场已经座无虚席。

这部舞剧由著名舞蹈家金星担任编导。众所周知,金星善于把戏剧语汇融入舞蹈中,强调舞剧的结构和戏剧性,强化事件和人物间的矛盾冲突,使她的舞蹈作品有很强的戏剧感。这一点,在《牡丹》中有鲜明的表现。《牡丹》的整个故事,便是围绕三个主要人物——美丽高贵的花神、美丽纯洁的牡丹和美丽诡谲的罂粟间的矛盾冲突展开。

因为象征荣誉的绶带被花神授予牡丹,罂粟心生怨恨。之后她侵蚀神境,控制了花神。牡丹极力反抗,最后用自焚来拯救花神与世界。牡丹投身火海的决绝与悲壮,让花神清醒,让罂粟震惊。终于,牡丹重生,曾经的祥和、欢乐再次降临,万物重生,鲜花灿烂。

剧中,饰演牡丹、罂粟、花神的三位舞蹈演员以精湛的舞蹈语汇,按“云霓、花韵、宏德、国色、妖媚、善行、迷惑、抗争、哀鸿、涅 、赞美、祥和、重生”的脉络,演绎了爱与恨、宽容与救赎,让观众领略了现代舞之美和独特的东方神韵。

一部剧的成功,不只在演员本身,是演员、舞美、灯光、服装、音响等多个元素一起发力的结果。这部舞剧尤其在舞美和灯光设计上颇具特色,是由有“舞美铁三角”之称的申奥、邢辛、丰江舟共同完成的,为此,本刊特别采访了该剧的灯光设计师邢辛。

简洁而别出心裁的舞台道具

在天桥剧场镜框式舞台上,首先吸引观众的,是一个白色素净而高大的斜坡,这个高5 m的斜坡正是这部舞剧的主要道具。灯光暗下,投影奉上,一道似岩石又似墙的幕布引起人们的好奇。在这道幕布上,宛若电影开演一般,投影播放着舞剧的主创和主演等名单,让人感觉此刻就像坐在电影院里。这个独特的开幕一下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瞬间剧场鸦雀无声。

那道让人捉摸不透的幕布,就是舞台上的第二个道具,设在四道幕前。“它其实是块铁网,经过揉搓等处理后,铁网显得非常有肌理。为了增强铁网的反射度,我们还在上面涂了一层白色颜料。”邢辛说道。据他介绍,这样一来,投影在铁网上的效果比白色幕布更有层次感,而且铁网凹凸不平、粗糙的质感与平整、纯净的舞台又形成了一种对比。

斜坡和铁网就是舞台上的全部道具。在邢辛等主创人员看来,本剧舞台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给表演提供一个完整的空间,然后是突出剧目的特点。因此,整个舞台设计简洁、现代,没有具体的环境和繁杂的细节,也省略了具象的说明。

“可不要小看这个斜坡!在舞台上,它既是投影机的接受面,也是演员表演的舞台,如花神从大斜坡上直接滑下来,牡丹和罂粟都在上面舞蹈。灯光也能用上,灯光若是全部投在平面舞台上,观众会看不清楚。另外,斜坡还避免了观众的视觉疲劳,丰富了观众的视觉空间,不论集体舞也好,独舞也好,在斜坡上表演自然显得很有层次。”

这样一来,以白色为主的舞台面,配合周围的边幕、沿幕以及黑色地胶,使舞台上只有两种颜色——黑和白,演出时,突出的是演员的表演和服装的色彩。“整体环境越简洁、越纯粹,色彩也就越鲜明。”回忆起当初的设计构想,邢辛认为这个构想完全实现了。

灯光结合投影并妙用灯柱

在这部舞剧中,由于舞美简练,灯光和投影显得非常重要,交代背景、强化人物性格特征、展现矛盾冲突等,都要靠这两者来实现。

在邢辛看来,灯光首先用来强化人物性格特征。牡丹和罂粟出场时,一人用了一束光——一个偏蓝、一个发紫,光本身给人的感觉是一个纯净、一个阴柔,强化了人物的性格。而光的颜色和服装是一个色系,让人感觉很和谐。又因为整个舞台面是白色,两者的对比也更鲜明。随着演员舞蹈的展开,光随着演员移动,自然交替。

灯光还要随着情节的展开来营造艺术气氛,表现人物间的冲突。在“善行”篇的三人舞中,为表现三人间的冲突及戏剧性, 加强了面光和侧光。在“宏德”篇中,为了强化牡丹和罂粟,一人用了一个追光、一个定点光。“实际上,这都是戏剧的灯光处理方式。”邢辛说道。

邢辛很注重灯光与投影的有机结合。这部舞剧用了4台投影机,正面2台,台口吊杆上2台。正面的投影机投射在铁网上,吊杆上的投影机投射在斜坡上。4台投影机既可以独立工作,又可以联合起来。“投影起着背景说明和渲染气氛的作用,烘托了剧中的情绪,如罂粟占上风的时候,斜坡上的影像多用紫色,营造出压抑的气氛(见图1)。有时,投影又从斜坡延伸到铁网,形成一个整体,如‘涅 ’篇中的大火、‘重生’篇中的绿草,非常有气势。”邢辛说:“除此之外,投影还用来照明。剧中罂粟和牡丹有一段对舞,那时灯光全关闭,黑白影像营造出斑驳迷离的感觉,演员很自然地在这种氛围里表演(见图2)。”

灯光有时还能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无法言说的情绪,剧中一个几乎与舞台等高的灯柱,便完美演绎了这一点:在“宏德”篇中,白色灯柱缓缓从右向左走过舞台;在“涅 ”篇里,红色灯柱又从左向右走过。当记者询问邢辛时,邢辛有些得意:“其实很难明确地说出灯柱具体象征着什么,但我们可以从灯柱出现的时间来看它给观众的感受。白色灯柱走过,是在花神、牡丹、罂粟一番争斗之后,三者的关系没有那么美好、和谐,反而有种黯淡、悲凉的感觉(见图3)。红色灯柱则是在激烈的争斗结束、牡丹自焚以挽救世界之后,当一切化为灰烬,红色代表重生,也引导和释放了人们的心情。”

邢辛说,这种象征意味并不是灯柱独立能完成的,前面有很多铺垫。如白色灯柱走过之前,大段舞蹈刚结束,音乐暂歇,在暗淡的淡蓝色、忧伤的紫色灯光下,灯柱才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而且灯柱经过时,一切归于安静,这时,观众因之前剧情带来的紧张、激动的心情也得以缓解,可以暂时安静地回味。“艺术不应该那么直白,人们能感受到但又无法明白地说出来,应该是艺术最高的境界吧。”邢辛笑道,“这也可见,灯光有一股凝聚的力量,灯光投向哪里,观众就会注意到哪里。灯光是舞台的魂,它引导着观众的审美。”

舞台空间和表演样式决定灯光品质

那么,与邢辛之前设计灯光的戏剧相比,这部舞剧的灯光设计又有何不同的地方呢?邢辛沉默片刻,说道,其实每部戏剧的灯光设计都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因为每部戏剧本身就是独特的。但就戏剧的灯光设计整体而言,却是共性大于特性。除满足照明外,所有剧种都有人物、情节、矛盾冲突,这是戏剧基本的共性,故而在灯光设计上也都差不多。“与其说是剧种不同带来的差别,还不如说是表演样式和舞台空间的影响。可以说,后两者直接决定了灯光的品质和灯光语汇的运用。”

在舞台空间方面,邢辛列举了他担任灯光设计的舞剧《水月洛神》与《牡丹》进行比较。这两部舞剧都有故事、人物、矛盾冲突,所不同的是,《水月洛神》取材于历史传说,采用民族舞的表演样式,《牡丹》是现代舞;《水月洛神》的舞台设计相对比较复杂,空间多变,伴随剧情发展,景与空间也在变化,而《牡丹》是一贯到底的舞台设计。两者给灯光设计带来不同的发挥余地,《牡丹》的舞台空间宽敞、简洁,灯光可有更充满想象力的发挥表现,光位也可更丰富自由(见图4);而《水月洛神》的舞美设计比较复杂,灯位会有所限制,对灯光设计更具挑战性(见图5)。

至于表演样式不同所带来的差别,邢辛说:“这是艺术表现样式不一样造成的差别。比如舞剧用肢体语言来表现,而不是靠面部表情和台词。你看《牡丹》时可能觉得灯光有时很昏暗,但并不影响欣赏,这就是基于它作为舞剧的基本特性来决定的——观众看到形体动作就满足了。”而其他一些剧种,比如中国传统戏曲,对灯光的要求就与舞剧完全不一样。“戏曲要求让观众尽量看清楚演员的表演、情绪,要求平均照度高。这是中国戏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审美定势,我们设计灯光时也要遵循观众的这种审美定势。”

另外,邢辛认为演出形式、节目功能也决定影响着舞台灯光设计。他举例说,戏剧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和发展脉络,因此,灯光语汇必须前后贯穿、首尾相连、逻辑清晰。但晚会尤其是歌舞晚会等,是为了给人们带来欢乐祥和,灯光设计可以单个节目为单元,风格各异,总体上能营造出欢快气氛即可。“这两者没有谁高谁低、谁好谁差的问题,这是由节目的功能性决定的。”

抓住细节创作灯光才有特点

在共性多且有很多审美定势的环境下,灯光设计师的个体创造性又怎么体现出来?邢辛笑着回答:“灯光设计在舞台所有的设计——灯光设计、舞台设计、造型设计、服装设计中,可能是最没有创造性又最有创造性的工作。”

邢辛解释说,灯光设计最没有创造性,是因为舞台上其他物质设备都做好了,光只是一种介质,是虚的,只有依托他物才能精彩纷呈。同样的光投在不同的物体、不同的颜色上,会给人不同的感觉。有很多戏,灯光并没有多大变化,灯位也基本固定,之所以依然感觉有变化,其实是服装、舞台设计或者景变了。灯光师如不追求真正有自己的个性及特点,按照常规照明,就会经常出现所谓的“行活”。

但要想真正有所突破、展现光的独特魅力,就要从剧本开始研究,吃透剧本、掌握剧情,在操作中仔细琢磨。灯光师的智慧和才能及其艺术感染力,在于如何巧用设备。邢辛还是以《牡丹》中罂粟和牡丹的出场灯光为例:“这时用一样的光,比如白光,也是可以的,因为这两人衣服的颜色不同,不影响观感。但用不同的色光来强化两个人的特点,且伴随演员活动、变化,就更丰富。”

“如果不抓住这种稍纵即逝的艺术感觉,不抓住每一个细微的、可以创作的点,灯光设计就很难具有自己独特的语汇。”邢辛总结道。

当然,灯光设计有特点并非刻意“创新”,邢辛坦言比较反感一味“创新”。他认为要辩证地看待创新,创新不难,违反常规很容易“创新”,难的是自己的灯光语汇怎么能最恰当地表现一部戏的内容,与舞台空间最恰当地吻合,“如果只是为别出心裁而创新,舞台艺术只会表面华丽、光怪陆离,艺术的感染力会大大削弱。总之,创新永远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期,有些戏剧投资方、创作者难免浮躁,一味追新求异。”在这种环境下,邢辛希望灯光设计师要有一定的定力,不断加强自身的审美修养,了解科技、设备发展现状与方向,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有艺术水准的作品。

在邢辛看来,戏剧演出的关键是各个行当协调合作、完美共存,综合发挥想象力,整体追求共识的艺术感觉。“从创意筹划《牡丹》开始,灯光、舞美、影像、服装及造型设计等专业人员就加入创作团队,充分交流沟通,精心打造。《牡丹》最后的艺术呈现效果较完整理想,和上述原因是分不开的。”

在北京演出结束后,舞剧《牡丹》又移师上海,再次获得观众的好评。《牡丹》其实并不复杂,但就在这简洁之中,舞蹈、灯光、音乐、舞美……一起发力,共同创造出一个意韵丰富的世界,令人深思。这,或许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猜你喜欢

灯柱花神罂粟
小学生赏花顺便立了个功:铲除125 株罂粟!
日本红绿灯突然倒塌,元凶是狗尿
连接天地的灯柱
传统花朝节:汉服青少年祭花神祈福
大理石客厅里的罂粟
花朝节祭花神祈福春天
花神
罂粟,罂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