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音响学教学之比较——以中央音乐学院和东京艺术大学为例
2011-07-30王乾越
王乾越
(中央音乐学院,北京 100031)
1 序言
音响学是一门研究声音与其诸现象的跨学科的学问,涉及建筑、音乐、物理、心理学等领域。在我国,研究声音艺术的专业通常称为录音专业。
笔者曾以交换留学生的身份赴日本东京艺术大学音乐学部音乐环境创造科留学一年。在此期间,笔者直观且较为深入地体验了日本的音响学教学方法。本文据此与我国音响专业院校主流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进行比较,以期区别不同,取长补短。
2 东京艺术大学音乐音响创造专业
东京艺术大学音乐环境创造科开设于2002年,是其音乐学部50年来首次开设的全新系所。音乐环境创造科设有5个专业方向,组成5个教研室,专业方向依次为:现代音乐作曲,艺术管理,音响、录音技术,舞台表演和音乐学。音乐环境创造科最大的教学特色,就是五个教研室有各自不同的特色课程,这种特色课程被称为Project。音乐音响创造专业即音响专业是第三教研室,因此,其特色课程被称为Project 3,是针对音响专业设置的综合课程。
2.1 音响专业课程设置
东京艺术大学音响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下(见表1)。
其中,每周二全天为音响专业的特色课,即Project 3,主要课程包括录音技术概论、音响心理学概论、录音工作室系统、音响听觉训练、环绕声概论及相关实践等。每周上课的内容并不完全固定。由于东京艺术大学属于艺术类高校,音响专业在入学考试时对理科知识也并无过多的要求,很多学生的数学、物理等理科知识比较缺乏。因此,在Project 3中,会有一些基础的理科课程,如理解dB的含义所必需的对数概念、三角函数等与音响学密切相关的知识。
表1 东京艺术大学音响专业课程表
音响心理学:是研究声音和听觉之间关系的一门边缘学科,在音响学理论基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通常所说的音质主观评价就是音响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音响专业非常重视音响心理学,所有学生(包括研究生)在毕业前都要修毕此课程。
音响设计学概论:综合地介绍了音响和听觉理论的相关基础知识,如音响工程学、室内音响学、声音与环境的关系、音响设计等,也包括对最新音响技术的介绍。
音乐音响创造概说:主要内容是音响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领域的介绍,主要针对大一新生以及其他学科对此有兴趣的学生。
2.2 专业教材
音乐环境创造科没有对所学科目指定教材,上课也几乎不使用教材。针对每位学生的研究方向,教师会为其推荐相应的参考书目,供课下阅读参考。此外,在多数课堂上,教师会分发本次课程所讲授的主要内容的讲义。有些课程讲义会以课件的形式上传到教师的主页上,学生如果需要,可从校园网上下载。
2.3 录音工作室的使用
学习音响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都离不开一个专业的录音工作室。因为学习之后,需要在录音工作室将理论用于实践,以便能把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全校各个专业的学生如果需要录音,都会在音乐环境创造科的录音工作室里进行。录音室的使用制度为预约制,预约申请表须由任课老师签字后才生效。为保证在使用时间上不撞车,并让学生快速了解何时可以预约,学校在校内网音响专业部分设立了工作室预约状况实时更新的网页,可以随时查询。
几乎所有学生在录音或演奏时,都允许其他同学参观或帮忙(如帮忙设置传声器或事后的器材整理等)。这样,录音工作室不但能供需要录音的学生使用,也可以供其他对录音工作不熟悉的学生参观学习,更加充分地发挥了教学设备的作用。
另外,虽然理论上全校任何专业、任何年级的学生都可以使用录音工作室,但如果没有取得使用资格,需要事先委托一位已取得使用资格的学生陪同。这是因为录音技术所涉及到的设备都较为昂贵,为了避免因操作不规范、错误操作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或损毁的情况发生,学校推行了“工作室使用资格测试”,就是对学生是否能够熟练使用录音工作室各种设备的考试。考试很严格,学生必须一次性完全正确地操作工作室所有设备。所有通过测试的学生名字都会列在一张名单上,供其他同学参考。
2.4 讨论会
在东京艺术大学,常规的笔试考试并不重要。几乎所有科目在期末都没有考试(很多老师将出勤率作为期末成绩的重要参考之一),或者只有一个简单的、可以在课下完成的考试。对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讨论会。
讨论会在日语中称为“发表会”,指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在同一教研室或全年级老师和同学面前所做的总结,有些类似于国内的答辩会。各种各样、规模不等的讨论会贯穿于学生的求学过程,但较为正式的讨论会每个学年会有一到两次,相对而言也更为重要。
规模最大的讨论会在每个学年末举行,是学生对自己在这一学年里所作的研究课题的全面总结,包括一年之内作了哪些专业方面的活动、感想、不足以及对今后的展望等。每位学生都会认真准备,并打印一份所要发表内容的简介、制作相应的PPT等。讨论会开始之前,所有学生发表内容的简介都会装订好,放在会场入口处,参加者入场时每人领取一份(见图1)。讨论会开始之后,按照事先预定的顺序依次上台讲解(见图2)。讲解结束后,在场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对讲解内容提出任何问题,由发表者解答。一般每位学生在台上的时间为15分钟,讲解占8、9分钟,剩下是提问时间,每个人的发表时间都有严格的控制。
图1 讨论会上供所有学生领取的资料
图2 讨论会现场
2.5 艺术之路
艺术之路(Art Path)是东京艺术大学特有的一项学术活动,指的是每年临近学年末,全体学生共同组织参与的学生作品展览会。由于学生每个学年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年末的艺术之路也就成了展示自己作品的时机。在此活动中,学校的每一个地方,从教室、录音工作室到会议室甚至走廊都会被装饰成展场。每个有展示作品的学生会根据作品内容分配到一个房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作品的需要来设计和布置展区。
活动开始后,学生可以在展示房间内等待观众,也可以到展场门口招揽观众。专业不同,作品的形式也不一样,如作曲专业的学生展示作曲作品,音响专业的学生展示录音作品或音响设计作品,理论或管理专业的学生则展示说明自己的企划等。
艺术之路为时两天或三天,每天展示的作品内容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时间分配。比如今天上午展示的作品第二天可能被排在下午或晚上展出。以此类推,每一件作品都会出现在两天或三天中不同的时间段,以便观众在展出时间内欣赏到所有作品。
艺术之路完全开放,校内外人士都可以来参观学习、进行交流。这样,学生们不但可以得到本校师生的评价和建议,还可以广泛听取来自校外的意见。而其他校外人士如将要参加高考的学生,如果对某专业感兴趣,可以通过参观来先了解该专业;企业也可以通过艺术之路寻找自己需要的专业人才。
艺术之路从策划到实施都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分专业在活动中各司其职,有的设计海报,有的排版节目单,有的负责音响扩声……同时创立艺术之路的宣传网站。
另外,所有学生的作品和内容简介、活动现场的照片和说明等会被编辑印刷成一本小册子,附带一张本次活动所有作品的光盘,在会场以较低价格出售。小册子从企划到设计同样由学生主导完成。
2.6 试听会
所谓试听会,就是试听各种各样的音响作品,然后做出评价。音响专业的学生在每周的project中都会举行一次作品试听会,规模不大,在录音控制室或音响制作室中进行。试听作品一般为著名作品的CD片段,或者学生自己以及与他人合作的录音作品。如果是学生自己录制的作品,在试听之前,作者会先介绍诸如录音的动机、使用设备、遇到的问题等背景情况。听完之后,所有学生都可以针对该作品的任何方面提问,进行讨论交流。试听会首先能够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其次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交流学习机会。
3 我国录音专业学科概况
开设录音专业的高校的定位不同,录音专业的发展方向也有所差别。如中国传媒大学的录音专业侧重于广播电视领域,北京电影学院录音专业侧重于影视同期录音、电影音响拟音等,音乐类院校的录音专业与音乐结合得更紧密。
各高校对录音专业的命名也并不统一。如,武汉音乐学院称之为音乐音响导演;中国传媒大学称之为录音艺术,分为音响工程和音响导演两个方向。
但总体来看,我国录音专业多设在音乐院校。音乐院校的录音专业往往建立在作曲专业的基础上,同时也开设电子音乐制作等专业。因此,录音专业的学生不但能够学习录音技术,还能掌握大量音乐制作方面的技能。
在这里,笔者仅以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录音专业为例谈教学特点。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录音专业重在培养音乐录音专门人才,与东京艺术大学一样,都是在深厚的专业音乐教育基础上开设的。
音乐录音专业本科学制四年,课程主要包括器乐、声乐作曲、MIDI技术、音频技术、声音采样与合成、录音技术、音乐声学、计算机音乐、听觉训练等。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大量的艺术实践,如每年一度的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每学年各专业举办的作品音乐会、毕业作品音乐会,以及各类国内外大师班讲学、演出等。
音乐录音专业隶属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中心同时还开设电子音乐作曲、电子音乐制作两个专业,因此,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除了录音主课外,还有很多音乐创作方面的课程。
4 中日教学差异之比较
中日两国在音响专业教学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如在课程设置上,两国都比较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拥有先进的教学硬件设施,且音响设备都采用国际上的主流型号等。不同之处,从宏观上看,笔者认为值得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4.1 学校定位
日本音响学教育类型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专门学校,类似于我国大专水平的教育机构,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多是私立学校,学时一般为两年。学生毕业后若通过专业资格考试,就可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由于音响专业相关技术类职位较多,且就业率较高,这类学校在日本也较受欢迎。我国也有培养音响技术人员的大专、高职教育,但不是主流。
其二是综合大学。我国和日本都有开设音响专业的综合类大学,如日本九州大学、我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综合类大学开设音响专业的优势是有扎实的基础学科教育,有理工科基础的学生适合培养成进行音响学研究、技术开发的复合型人才。
其三是文科大学或艺术院校。这一点上我国和日本很相似。如东京艺术大学是日本最高国立艺术大学,有着全日本顶尖的古典音乐、美术、设计艺术等学科的教育实力。而我国一些艺术院校,如中央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也开设了录音专业。
4.2 生源构成
东京艺术大学音响专业本科生主要来源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基本都有音乐特长(可以熟练演奏一门乐器)。同样,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录音专业在招生时,也要求学生有较高的音乐素质。
日本高中也分为文科和理科,音响专业招生时并不局限于理科生,但理科生更有优势。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录音系(技术类方向)招生时也都偏重理科学生。不同之处在于,日本的外语考试不仅有英语,还有汉语、法语等较多选择。
4.3 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比较东京艺术大学音响专业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录音专业,可以看出两者总体上没有本质的差异,都很重视基础理论教育和艺术实践。
不同的是,在东京艺术大学,音响心理学是音响专业所有学生的必修课。而我国录音专业中并未出现这门课。另外,类似音响技术史与音响发展史的课程在我国录音专业中也不多见。
4.4 艺术实践
东京艺术大学音响专业的学生有很多实践机会,除了前面提到的录音工作室几乎每天都有录音活动外,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了很多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如包括新建音乐厅的各类参观;由教师带领外出的录音实践;所有学生一起担当录音助理,录制本校音乐会等。此外,若学校与企业进行了某项合作,学生会有机会参与这些制作。在留学期间,笔者前后两次随团参观了在建中的YAMAHA银座音乐厅,这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音乐厅的内部构造和建造流程,学习建筑声学的基本知识(见图3、图4)。
5 差异形成原因探究
5.1 师资结构
师资是教学体系的重要核心部分,师资结构的不同是产生教学差异的重要原因。根据笔者调查,日本音响专业教师多数具有本学科或理工科大学的相关专业背景。以东京艺术大学为例,音响专业的正式在编教师有两位,正教授龟川毕业于九州大学音响设计学专业,副教授丸井淳史本科毕业于日本会津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专攻方向为音响设备的数字信号处理和音响心理学。其他兼职教师如音响设计学教师滨崎公男毕业于九州大学音响设计学专业,音响技术史教师森芳久毕业于东京电机大学,声音设计课教师 口真生毕业于千叶工业大学电子工程学专业。
图3 参观建造中的YAMAHA音乐厅
图4 参观录音棚内部构造
我国音响专业的教师更多具有作曲等音乐类专业背景。如中央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中心创始人张小夫毕业于本校作曲系,为法国电子音乐专业博士;音乐音响学教师韩宝强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音响学博士。武汉音乐学院录音专业创始人刘健毕业于作曲系。等等。
从中日两国师资的教育背景可以看出,日本音响学专业更偏重音响学的本体和技术性,我国更注重音乐性。
5.2 教学理念
通过观察东京艺术大学的教学方法——如讨论会、专业研讨会等,笔者感受到日本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笔者看来,讨论会这种定期总结自己学习成果的教学形式,不仅督促学生善于总结自己阶段性的学习成果,养成认真的学习态度,还培养了学生公开演讲的能力。而无论是在大学学习还是在日后工作中,公开演说、发表自己的观点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极为重要。相比之下,我国教育相对忽视学生演讲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公开演讲的能力以及相关心理素质都难以得到充分锻炼。
此外,课上师生间相互讨论的学习形式在我国也不多见。所谓讨论,简言之就是不预设标准答案,在师生双方的对话和交流中求证结论。这种讨论不但让学生充分调动所掌握的知识,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火花,还可以吸取他人的长处,使课堂真正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场所。而我国教育更多是单方面的传授,比较缺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与我国过于重视考试成绩的教学评价体制相关。
5.3 学习态度
日本学生做事的认真态度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每次录音活动之后,学生回收设备井然有序;下课之后,整理教学设备乃至座椅非常迅速;平时设备存放也很整齐。在录音工作室里,老师和学生进出都要更换拖鞋,虽然这样做略感繁琐,但由此换来的是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这种认真的态度在他们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给笔者的触动极大。
以上是笔者对东京艺术大学音响专业和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录音专业在教学方面所做的一些比较。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方能进步。在音响专业教学方面,我们也应该在保留自己优势的基础上,借鉴日本教学中的优点,让我们的音响学教育更加完善。
[1]韩宝强.音的历程——现代音乐声学导论.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2]戴念祖.中国物理学史大系——声学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3]朱伟.录音技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4]周小东.录音工程师手册.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5]李伟.立体声拾音技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6]张蓉.比较教育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韩宝强.音乐录音专业教学目标与设备需求——以中央音乐学院为例[J].演艺科技,2010(7)
[8]李伟.关于音乐音响导演专业的办学思考.音乐研究,1999(1)
[9]李斯心.国际计算机音乐研究与我国相关专业学科建设管见[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3(2)
[10]黄志鹏.浅谈国内音乐科技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建设[J].人民音乐,2007(5)
[11]景屏.武汉音乐学院音乐音响导演学科简介[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4)
[12]张灿.录音艺术专业——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G].考试(高考族),2008(1)
[13]陆彬.浅谈音乐声学与录音艺术[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