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沙拉嗪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2011-07-30王能民马哲梅
王能民,马哲梅
(阳新县人民医院,湖北黄石435200)
溃疡性结肠炎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也可遍及整个结肠。本病病程迁延,反复难愈,并有发生癌变的可能,近年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目前临床应用药物进行治疗的方法主要为口服、静脉和保留灌肠[1,2]。在此采用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的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并与传统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进行对照,旨在分析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68例,男39例,女29例,年龄21~61 岁,平均(45.1 ±1.4)岁。所有患者经临床、结肠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成都会议制订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3]。病程在3个月至5年。所有患者最近1个月内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无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和血液、内分泌系统病变、肠道细菌或寄生虫感染、肿瘤等。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程度及病变部位等方面比较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佳木斯鹿灵制药厂H19980148)0.5 g,2 次/d,同时给予美沙拉嗪灌肠剂4 g/100 mL,每晚1次,保留灌肠方法:睡前,排空大便,患者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5°~20°,肛管上涂抹少量石蜡油,缓慢轻柔插入,深度15~20 cm,用50 mL注射器抽取美沙拉嗪灌肠剂,分次缓慢注入,药液完全注入后,嘱患者向左右转动体位数次,使药液均匀分布病变肠腔,至少保留2 h,争取次日排便;对照组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1.0 g/次,4次/d,4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两组均忌辛辣刺激食物,避免进食海鲜及牛奶等诱发加重病情的食物,禁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调节剂等对溃疡性结肠炎有治疗作用的药物。疗程结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两组治疗前后肠镜检查肠黏膜变化情况。
1.3 疗效判定 痊愈:腹泻、腹痛、黏液血便等症状消失,肠镜检查示肠黏膜大致正常;显效:腹泻、黏液血便次数减少,腹痛减轻,肠镜检查示肠黏膜病变明显改善;有效: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等症状减轻,大便次数减少,肠镜检示病变转前有改善;无效:症状及肠镜检查同治疗前无变化,中断治疗者按无效处理[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29%,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6.854,P <0.05)(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无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2例患者出现胃肠道的刺激反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88%,对照组5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2例出现胃肠道异常,2例出现白细胞减少现象,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47%,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8,P<0.05)。
2.3 两组结肠镜下黏膜组织改善情况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肠黏膜的充血水肿、溃疡、糜烂、出血点及瘢痕治疗后均显著减轻(P<0.05),且治疗组症状减轻较对照组明显,但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症状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结肠镜下黏膜组织改善情况 (例)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疾病,本病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因素有关。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其发病与氧自由基有关,临床上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治疗的原则是控制疾病的活动并预防复发[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柳氮磺吡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该药口服后大部分到达结肠,经肠道细菌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其主要治疗成分是5-氨基水杨酸,作用机制可能是结肠定位释药,抑制前列腺素E、白三烯及各种炎性细胞而发挥抗炎作用。有资料显示该药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及预防复发均有效,但10%左右出现恶心、消化不良、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6]。本组资料中对照组5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2例出现胃肠道异常,2例出现白细胞减少现象,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47%,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
美沙拉嗪是一种新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它通过抑制结肠过氧化物酶,进而控制整个炎症的过程,比如前列腺素合成,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活化等过程,从而起到清除自由基,降低肠道黏膜损伤,治疗溃疡的作用[7,8]。本组资料中,治疗组应用美沙拉嗪口服及灌肠治疗3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29%,且治疗组肠镜检查显示肠黏膜出现的充血水肿、溃疡、糜烂、出血点及瘢痕等表现均明显消失,说明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本研究中治疗组由于采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口服和美沙拉嗪灌肠相结合的方法,使病变部位的有效药物浓度得到提高,减少了非病变部位肠管美沙拉嗪的经过总量,从而减少了药物进入血循环的量、减轻了对非病变部位肠管壁的刺激,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 刘琪,孟凡冬,梁晓梅,等.美沙拉嗪灌肠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北京医学,2008,30(1):50-51.
[2] 吴东海,杨曙光.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5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3):99-100.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4):236-239.
[4] 叶任高.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06-407.
[5] 杨荣.美沙拉嗪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8(5):231-232.
[6] Sanborn WJ,Haaauer SB.Systematic review:the phatmakiaetic profiles of oral mcsalazine formulations and mesalazjne prodrugsused in the management oful cerafive colitis[J].Aliment Pharmaeol Ther,2003,17(1):29-42.
[7] 向莉琳,邓伟强,颜彪华.美沙拉嗪治疗156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593.
[8] 邓辉.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134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