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丙酚麻醉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肝功能与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2011-07-29朱光明

中国药业 2011年17期
关键词:肝叶肝门异丙酚

朱光明

(浙江省浦江县中医院麻醉科,浙江 金华 322200)

肝叶切除术中,为了减少出血、清晰术野,常需阻断肝门血管,待创面止血完毕后重新开放,这一过程会造成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细胞因子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1]。异丙酚又称丙泊酚,是一种新型快速短效的静脉麻醉药,近年来发现其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明显抑制肝门阻断导致的各种炎性介质的释放[2-3]。笔者观察了异丙酚麻醉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肝功能与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以探讨异丙酚麻醉对围手术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0月行肝叶切除术的患者56例,术前患者心、肺、肝、肾功能均正常,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8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21~74岁,平均(42.6 ±6.2)岁;体重 41 ~79 kg,平均(60.4 ±7.1)kg。试验组中男17例,女 11例;年龄 20~69岁,平均(43.1±6.1)岁;体重 40~81 kg,平均(61.2 ±6.4)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0.1~0.2 mg/kg,阿曲库铵0.4~0.6 mg/kg麻醉诱导;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异丙酚2 mg/kg静脉注射。诱导后两组均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阿曲库铵维持麻醉,试验组加用异丙酚5 mg/(kg·h)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至关腹,对照组以同样方法输注等量生理盐水。

1.3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在肝门阻断前、肝门阻断末、术后第4天取静脉血5~10 mL,分离血清后-70℃保存待检测,观察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的变化。ALT和AST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IL-1和IL-10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肝功能和血浆细胞因子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门阻断末两组患者血浆ALT和AST水平以及IL-1含量均明显增加,血浆IL-10含量明显下降,与肝门阻断前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且试验组变化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4天两组患者肝功能水平和血浆细胞因子含量均恢复至术前水平(表1)。

表1 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变化()

表1 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变化()

注:与肝门阻断前比较,*P <0.05,#P <0.01;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P <0.05。

观察指标 肝门阻断前 肝门阻断末 术后第4天ALT(U/L)AST(U/L)IL-1(ng/mL)IL-10(ng/mL)对照组27.13 ± 6.2426.25 ± 8.260.24 ± 0.0854.52 ± 19.41试验组26.74 ± 7.2725.87 ± 8.120.26 ± 0.0955.18 ± 22.15对照组56.46 ± 10.18#54.29 ± 10.48#0.41 ± 0.12#28.27 ± 11.57#试验组40.27 ± 9.36*△39.26 ± 8.25*△0.33 ± 0.10*△42.71 ± 18.46*△对照组29.56 ± 8.0628.25 ± 9.050.26 ± 0.1452.16 ± 18.84试验组28.72 ± 8.5427.02 ± 8.340.27 ± 0.1364.06 ± 20.29

3 讨论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本病理学改变是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大量白细胞浸润、微血管内微小血栓形成[4]。肝组织损伤的先决条件是中性粒细胞向肝组织间隙内游走、趋化、聚集,而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炎症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IL-1和IL-10是目前研究发现最为活跃的炎症细胞因子。IL-1是体内较强的促炎症细胞因子,主要通过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合成和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诱导细胞间黏附分子的表达,促进炎症扩展,加重体内炎症反应[5]。IL-10是很强的抗炎症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能够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合成和分泌TNF-α,IL-1,IL-2以及趋化因子,并抑制内皮细胞和白细胞活化后组织因子的表达,从而降低体内炎症反应[6]。本研究结果显示,肝脏缺血-再灌注期间血浆IL-1含量明显上升而IL-10水平明显下降,说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促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并抑制抗炎症细胞因子释放,从而产生或加重炎症反应。

异丙酚具有很强的亲脂性,能迅速而广泛地从血液分布到各器官各组织中去,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和ICU镇静。近年许多研究表明,异丙酚除麻醉和镇静作用外,还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对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具有保护作用[7-8]。Gilliland等[9]研究发现,异丙酚可提高IL-10含量、减轻内毒素的毒性反应,静脉维持可促进抗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魏晓洁等[10]研究发现,异丙酚在48 h持续输注后可显著升高IL-1,IL-6,TNF-α的浓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异丙酚能使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的血浆IL-1升高幅度和IL-10下降幅度明显降低,表明异丙酚麻醉对肝叶切除术患者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促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和促进抗炎症细胞因子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的。

[1]王洪超,张 华,周童亮,等.炎症性细胞因子致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丹参单体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3):207-210.

[2]Xia Z,Godin DV,Chang TK,et al.Dose-dependent protection of cardiac function by propofol during ischemia and early reperfusion in rats:effects on 15-F2t-isoprostane formation[J].Can J Physiol Pharmacol,2003,81(1):14 -21.

[3]安世芝,王月兰,郭鸿雁.异丙酚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25(8):620-621.

[4]Watson RE,Supowit SC,Zhao H,et al.Role of sensory nervous system vasoactive peptides in hypertension[J].Braz J Med Biol Res,2002,35(9):1033-1045.

[5]刘乐乐,傅诚章,周钦海,等.乌斯他丁对肝移植术中血浆细胞因子和SOD、MDA的影响[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5):350-352.

[6]Takaono M,Yogosawa T,Okawa-Takatsuji M,et al.Effects of intravenous anesthetics on interleukin(IL)-6 and IL-10 production by lipopolysaccharide-stimulated mononuclear cells from healthy volunteers[J].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2,46(2):176 -179.

[7]胡文庆,王泽华.丙泊酚对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3,17(4):250-252.

[8]罗 遥,周党军,吕 毅,等.异丙酚对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24):2223-2225.

[9]Gilliland HE,Armstrong MA,Carabine U,et al.The choice of anesthetic maintenance technique influences the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 response to abdominal surgery[J].Anesth Analg,1997,85(6):1394 -1398.

[10]魏晓洁,刘际童.外科危重病人持续输注异丙酚对IL-1β、IL-6、TNF-α 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03,20(7):492-494.

猜你喜欢

肝叶肝门异丙酚
联合半肝切除与围肝门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ERAS理念下护理健康教育路径在腹腔镜肝叶切除围手术期的应用
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在腹腔镜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规则与非规则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对比分析
异丙酚在人肝微粒体中酶促动力学研究
肝门部胆管癌47例临床分析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50例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