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教学策略之选择
2011-07-27张静
张 静
(太原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9)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达到每个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它既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带有规律的教学方法,因此是提高教学质量、成就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所谓策略选择,是指对教与学的活动程序、组织形式、方法和媒体等的相对最优选择。因此,教师自主选择教学策略并组织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教学权利。这种权利的选择表现为:教师作为权利主体,有权决定,但必须依照教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选取或舍弃哪些教学策略,以其达到教学目的。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依然固守着传统的、单一的教学策略,教学中的策略转换和策略互补更是无从谈起。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策略意识不足。同时,相对于外语教学理论的研究,外语教学策略研究滞后,为教师提供的各种教学策略或不合时宜、或不相互关联,这使得教师策略的选择权受到很大的限制。下面是笔者对英语教师,其中包括基础和专业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策略选取意识的现状调查:
本论文结合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形式和新形势下外语教学改革所需,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英语教学策略、其理论支撑和对外语教学的促进作用,以期为外语教师的教学策略选择提供新的思路。
1.“语法翻译和听说教学策略”——最具传统的英语教策略
语法翻译和听说教学策略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上历时最长,也是大多数英语教师信守的、亘古不变的真理。因为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语法概念清晰,词语理解到位,配合阅读和写作教学,是提高学生纸上能力和应试能力的最佳方法。它也基本符合语言教学规律,在今天依然具有借鉴意义。但它毕竟是通过翻译的手段,或通过语言的异同来达到掌握外语的目的,从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来讲是不科学的。这也是造成学生听、说能力低下的关键所在。
听说法注重语言操练。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其理论基础。这种教学策略以口语为第一要义(primary),书面语为第二要义(secondary)。这种方法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受到重视,可以说是语法翻译法的及时反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方面优势明显。目前,虽然这两种教学策略的结合使用是很多高校外语教师的首选和自觉,但这两种方法均以教师为教学中心,忽略了学生主体,由于过分强调模仿性的操练,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外语学习变成被动认知,消极学习,缺乏创造精神,严重违反了学生语言习得中的认知规律。而读写能力的滞后也终究限制了听说能力的提高。
2.“整体教学策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产生的英语教学策略
在这种教学策略产生之前,大学外语教学一般采用先部分后整体的教学模式。到目前为止,这种模式仍然占据着教学的主导地位。其优点是可以比较容易地由浅入深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但弊端是学生不太容易形成知识系统。只知部分,不知整体,各部分知识各自为政,好像是聚在一起的一麻袋土豆,倒在地上满地乱滚。整体教学策略(the whole language approach)可以先让学生认识到语言知识的整体,然后再进行局部的有意义的学习。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好像一整串葡萄,即可看到整个葡萄串的面貌,又可了解每一粒葡萄的真相。
调查显示,目前仅有13%的教师意识到整体教学策略的优势,并将此思路纳入教材的编写当中。比如一个完整的单元里,把定语从句作为本章整体教学主要内容,从头到尾围绕该内容进行细节上的学习。听力部分通过定语从句猜测词义;口语部分练习如何运用定语从句进行描述性表达;精度部分对文中出现的定语从句的用法进行详解;翻译部分学习定语从句的合并和拆分翻译法;阅读部分进行定语从句的理解练习;写作部分练习有关定语从句的特有表达方式;最后在语法部分给出定语从句的总体总结。而且相关的语料紧密结合社会生活。这样的整体教材编写模式可以引导教师主动运用整体教学策略,将宏观和微观教学相结合,是一个很具有实践意义的新教学思路。
3.“认知教学策略”—— 心理语言学指导下的英语教学策略
认知是指“人们认识事物的整个心理历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具体过程”[1]。心理语言学认为:“一个常用的而又颇有用的策略是主动处理语篇材料。主动处理包括一系列认知活动,如把新材料和放在永久性记忆里的信息联系起来,就新材料提出问题,写摘要和提纲等等。如果我们被动地阅读或听辨材料,我们往往保存不了太多信息。”[2]从该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主动性”是认知教学策略的一个中心,它强调“教学必须遵从学生已知到未知”,强调学生“主动处理材料”、理解材料并创造性地学习。可见,认知教学策略给学生以很大的自主学习权利,这在大学英语教学上将不能不算是一个突破。而且其主张“语言练习必须有生活的实际意义”是近几年才被引进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研究视域。而“外语学习必须理解语言规则”的主张也是对近几年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分忽视语法教学的矫枉过正。因为我国目前的外语教学状况和以前大不相同,初高中语法学习不再是英语学习的全部或重点。但到了大学英语学习阶段,薄弱的语法基础会影响学生语言学习的方方面面。当然加强语法规则的学习,并非要像20世纪80年代以语法学习为纲,而是可以根据大学生的自学能力状况,选择多种语法学习方式。但单一的认知教学策略又缺少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交际法”就成为一种很好的补充策略。
4.“交际教学策略”——“交际”和“社会实践”下的英语教学策略
社会语言学作为交际教学法策略的理论基础,为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引入了语言“交际能力”这一概念,它比认知心理学更进一步提醒教师要将学生的语言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并让学生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使用外语或进行外语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语言在语境中的各种变通意义并最终形成语言运用能力。这种教学策略虽不对语法进行详细的描述,但它也不排斥语法教学,并在策略的运用中很注重语法结构的引入。因此,这种教学策略实际上非常适合于有一定语言功底的学生,也就是适用于大学课堂,但该教学策略对教材、教学设备和手段均有较高的要求。这对于中国大部分高校尤其是中西部一些高校而言,师资和资金的不足就会使该教学策略受限,而有条件的院校(68%)已成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首选教学策略。
然而,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88.7%)外语教师没有搞清楚“知识”和“能力”的内涵,将“听说法”和“交际教学策略”混为一谈,这是想当然的做法。知识指对事物属性和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4]能力指作为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条件并决定活动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5]从二者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知晓知识的了解关乎于认识,能力的掌握才关乎于应用。“听说法”因注重语言操练而提供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但它并没有将语言学习和生活相关联。确切地说,“听说法”还是以知识为本位的,“交际教学策略”才是真正的以能力为本位,更适合现代大学英语教学要求。
5.“基于内容的教学策略”——适合于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学策略
新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把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种类型,既注重培养基本功,又拓宽学生的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基于内容的教学策略(the content-based approach)使这种英语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这种英语教学策略易与其他学科结合,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教学中融入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专题性内容进行教学,其语料中该专业内容的复现率也更高,更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专业问题的能力,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它更适合于专业英语教学。在眼下强调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新时期下,该策略不失为一种推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好方法。
6.“物化和人性化策略”——被大学英语课堂所忽略的教学策略
所谓物化策略是指语言情境的物化。被物化的情境对学生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形成寻找问题答案的心理意向。但89.9%的外语教师认为大学生心智、自控力和学习能力已经很强,没有必要进行情境物化。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展现生活真实、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影片播放等对任何学生都是有益和有效的感官刺激,能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兴趣。
而人性化策略更是应该引起外语教师的重视。大学生的外语学习同样承受来自社会、家庭和自身心理上的压力,运用良好的人性化策略,让教师以积极的教学态度激励学生的求知精神,通过情感投入,与学生产生情感调谐效应,使学生在外语课堂上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和安全感,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成效,是极具借鉴和推广价值的教学策略。
7.“产生式教学策略”——任务驱动下的英语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任务驱动的理论基础。建构知识的意义是建构主义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建构主义追求的最终目标。但是“意义的建构”不是由别人(例如教师或辅导员)而是要由学习者自己完成——要由学习者在适当的学习环境下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即通过“自主学习”才能完成。[6]而所谓的任务驱动是指让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顺序等,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
产生式教学策略以上述理论为指导,通过让学生在任务中自行产生学习问题和需求,并主动寻求解决办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这种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积极地把将要学习的语言知识和已有的语言知识结构相联系,学生自主地设计、实践和改善他们的学习策略,并在教师所给出的任务的驱动下主动深入学习。这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教学策略,是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师应当追捧和倡导的、应当不断探索与实践的最佳教学策略。
8.“动态生成和信息反馈策略”—— 产生于教师自身的教学策略
所谓“动态生成和信息反馈策略”是指,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根据与学生互动学习中突发的、新遇到的问题,结合本次教学内容,及时生成的新的教学任务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动态生成的新的教学任务是大学外语教师课堂应变能力的体现,而诱发新任务的情况也是难得的外语课程资源。这要求外语教师要有极高的文化内涵、心理敏感和职业素养才可以使这种教学策略得以实现。因此外语教师使自己的学科门类多样化,努力成为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由此可见,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是单一种教学策略可以应对的,要利用多种教学策略相互支撑、共同配合。但调查显示,92%的教师对教学策略的选择集中于传统策略,37%的教师交互使用其它一些教学策略,89%的教师对新理论指导下出现的策略不用或少用。这均反映出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策略意识不足,教研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这将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的瓶颈。
上述八种教学策略,是笔者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新时期大学生提出的英语素质要求出发,依据原有教学策略理论提出的适合于大学英语教学之策略。以上策略通过600多名本、专科学生的验证和推广,最大限度地证明了其价值所在。首先在合理利用有限的时间、资源及条件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从而真正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又具有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尤其是使学生能有获取知识的能力,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成为广受社会欢迎的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最终服务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顾明远.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5]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6]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