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关系研究

2011-07-27朱志雾晏桂萍甘梅松杨春霓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31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朱志雾,晏桂萍,甘梅松 ,杨春霓

1.云南省曲靖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云南 曲靖 655000;2.云南省曲靖市妇幼医院产科,云南 曲靖 655000;3.云南省宣威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云南 宣威 655400

2型糖尿病(T2DM)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尤其是大、小血管并发症引起的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肾病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sis,AS),因此,研究 T2DM 患者 AS 发生的原因,有助于防治其大血管并发症。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是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物。近年来研究显示,ADMA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1]。本研究通过检测新诊断的T2DM患者的血浆ADMA浓度和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情况,探讨AS与ADMA浓度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6月~2009年12月曲靖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新诊断的T2DM患者60例,男、女分别为30例,平均年龄(57.3±12.7)岁,诊断符合 1999年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并排除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合并酮症或酮症酸中毒、高渗状态或其他严重应激状态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对照组40例,来源于曲靖市第三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人员,其中男、女各 20例,平均年龄(57.6±9.5)岁,经体检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及肝、肾疾病。

1.2 方法

晨起空腹抽静脉血,血浆ADMA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S)由生化室完成。超声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及有无斑块形成。IMT>0.9 mm且≤1.3 mm为颈动脉IMT增厚;IMT>1.3 mm或局部增厚≥0.5 mm或局部IMT增厚超过周边IMT且≥50%定义为斑块形成。IMT增厚和(或)斑块形成则为颈动脉粥样硬化[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作自然对数转换后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的比较

各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T2DM 组患者 BMI、FBS、TC、TG 分别较对照组升高 (P<0.01),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各组患者颈动脉超声结果的比较

T2DM 组患者 IMT 为(1.2±0.6)mm,明显厚于对照组(0.4±0.1)mm,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2DM 组患者粥样斑块检出率5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1 各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2.3 各组患者血浆ADMA浓度比较

T2DM 组患者血浆 ADMA 浓度为(16.9±7.6)μmol/L,高于对照组的 (1.5±0.4)μmol/L,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 2。

表2 各组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与血浆ADMA的比较

2.4 相关分析

T2DM组患者血浆ADMA水平与IMT呈显著正相关(r=0.84,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T2DM)是全球性的健康难题,患者并非死于糖尿病本身,而是死于其并发症尤其是大血管并发症,70%~80%患者死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指冠状动脉、脑基底动脉等动脉的病变,其实质是动脉粥样硬化,临床上由其引起的心肌梗死和脑血管病是T2DM患者死亡或致残的主要原因。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症的患病率高,发病年龄轻,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病理改变为动脉内膜粥样硬化和纤维化,动脉中层钙化。AS的特点是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IMT成为反映AS的客观指标,并且是反映早期病变的无创性指标。理论上,冠状动脉、脑基底动脉与颈动脉有着相似的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共同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基础,因此,颈动脉IMT以及动脉斑块可以用来预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已经常为共识。临床研究中发现,与常见的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相比,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最强,颈动脉IMT增厚,其冠状动脉AS的检出率更高,以IMT增厚和(或)出现斑块来预测冠心病,有着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另外,颈动脉IMT增厚亦与缺血性脑卒中明显相关,对卒中的发生有着很好的预测价值[4]。

近年来研究显示,ADMA作为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nictric oxide synthase,NOS)抑制剂,竞争性抑制 NOS活性,减少NO生成,导致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功能障碍[1],ADMA来自含甲基化精氨酸残基的蛋白质的分解代谢,研究已经证明,人内皮细胞能够合成ADMA,Boger等[5]研究表明,ADMA血浆浓度达3~15 μmol/L时能明显抑制内皮细胞产生NO,导致内皮功能紊乱。ADMA不但与AS危险因素如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密切相关,而且更能预测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6,8]。

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发现,ADMA在AS的早期阶段即已上升,提示ADMA升高有可能是AS的致病因素。ADMA导致AS的机制可能有:①减少NO的生成使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降低或消失。②促发氧化应激反应,加速内皮细胞衰老。③促进动脉平滑肌增殖、内膜增生。④影响内皮细胞的黏附性[7]。

本文研究发现,新诊断的T2DM患者颈动脉IMT增厚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作者研究发现,在糖耐量受损(IGT)阶段,患者已显示较高的颈动脉IMT值[8],说明即使在糖尿病发病的较早期阶段,动脉即已经产生AS的改变,其发生的原因还有争议,可能与以血糖升高、高血压、胰岛素抵抗(IR)、中心型肥胖及血脂异常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相关,但本文未观察到IMT与BMI、空腹血糖、血脂的相关性。近年来,AS与IR的关系研究较多,IR是AS独立危险因子,随着IR逐渐增加,AS逐渐加重[9];Koshiyama等[10]研究发现胰岛素增敏剂PPAR-γ激动剂可以降低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也提示IR是AS的重要危险因素。ADMA被认为是预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11],多种疾病状态下都存在ADMA浓度增高[11-13]。本文结果显示T2DM患者血浆ADM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相关分析表明与IMT成正相关,说明ADMA在AS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但T2DM患者ADMA升高的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结果显示,血浆ADMA含量与空腹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均无相关性,因此ADMA升高的机制及与AS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此减轻和减慢T2DM患者AS的发生与发展,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1]Szuba A,Podgorski M.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a novel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 evidence from epidemiological and prospective clinical trials[J].Pharmacol Rep,2006,58(Suppl):16-20.

[2]Hollander M,Hak AE,Koudstaalp J,et al.Comparison between measures of atherosclerosis and risk of stroke:the Rotterdam Study[J].Stroke,2003,34(10):2367-2372.

[3]程洁,吕宝经,郑宏超,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12(1):65-68.

[4]Kitamura A,Iso H,Imano H,et al.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plaque characteristics as a risk factor for stroke in Japanese elderly men[J].Stroke,2004,35(12):2788-2794.

[5]Boger RH,Bode-Boger SM.Asymmetrical dimethylarginine,derangments of the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pathwa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Sem Thromb Hemost,2000,26(5):539-545.

[6] Vallance P,Leiper J.Cardiovascular biology of the asymmetrical dimethylarginine:dimethylarginine dimethylaminohydrolase pathway[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4,24(6):1023-1030.

[7]廖清池,李向平.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与内皮功能障碍[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28(6):975-978.

[8]张翼飞,詹维伟,洪洁,等.糖耐量受损人群颈动脉内膜厚度与各代谢指标的关系[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1):23-26.

[9]姜涛,宋秀霞,张敏.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4):260-261.

[10]Koshiyama H,Shimono D,Kuwamura N,et al.Rapid communication:Inhibitory effect of pioglitazone on carotid arterial wall thickness in type 2 diabete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1,86(7):3452-3456.

[11]李新,孟娟,周克明.血液透析患者血浆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8):742-744.

[12]Tanmw L,Hovind P,Teerlink T,et al.Elevated plasma 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 as a marker of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in 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type 1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4,27(3):765-769.

[13]Krempl TK,Maas R,Sydow K,et al.Elevation of 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and recurrent cardiovascular events[J].Eur Heart J,2005,26(18):1846-1851.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