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民间中医古处方中剂量的书写

2011-07-27朱忠华朱世仁朱世龙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10期
关键词:真迹字型名医

朱忠华,朱世仁,朱世龙

(1.湖北省医药学校,湖北 武汉 430064;2.江西师范大学 数学系,江西 南昌 330022;3.杭州杭化播磨造纸化学品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231)

中医处方是诊治疾病的真实记录,是总结、整理、研究中医学术思想与经验的宝贵资料。中医处方是临床医师为患者医治或预防疾病而开给药房的重要书面文件。它的正确与否不仅影响了医疗质量,而且容易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具有法律上、技术上和经济上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许多中医师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在书法方面造诣也很深厚。去年腊月在一位书法朋友家里见到一本书——《中国古今名医处方真迹集珍》,看见林乾良先生编著的《中国古今名医处方真迹集珍》一书,心情颇感兴奋,上面处方上剂量单位很多,于是我重新开始研究。浙江中医药大学的林乾良教授从一九五七年开始就收集名医处方,锲而不舍,长达半个多世纪,共得全国各地古今名医的毛笔墨书处方万余纸。其整理出版了《中国古今名医处方真迹集珍》这本书,为保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一份贡献。林乾良在此方面做了很大的研究,于是我重新开始对其手写处方剂量字型进行研究、推敲。笔者查阅相关文献,也未曾搜索到此类的注解,有其失传之势,因此作此文以抛砖引玉。

在中国历史中,度量单位不断在变化,在晋代时,十黍为一铢,六铢为一分,四分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到了宋代,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十分为一钱,十钱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元、明、清一直沿用宋制,但分厘之分,不同于晋代二钱半为一分之分,此后又采用市制;在1979年1月1日起,国务院指示,全国中医处方用药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以“克”为单位的公制。《中国古今名医处方真迹集珍》书中的处方都是近、现代医生的处方,上面的数量及剂量的书写现在已经见不到了,这可以说是中医文化。笔者对其每个处方剂量的书写进行研究揣摩,然后归纳字型骨架。在民间的中医手抄本中,上面的“一分、五分、一钱、五钱”的书写上略有不同,但是总的字体骨架还是基本一样的。最后对剂量单位笔画字型总结(特别一提的是完全在林乾良教授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笔者自己用钢笔手写,然后扫描,最后整理如下:

附林乾良教授收录的古方一图如下:

林乾良教授做了如下白话文翻译:嫩薄荷(后下)一钱,川、象贝(各半)四钱 ,新会皮钱半,鲜竹茹(姜汁浸)三钱,瓜蒌(全杵)钱半,枳壳(炒)钱半,甜桔梗六分 ,苦净杏泥二钱,苏叶钱半,葱白三枚。

猜你喜欢

真迹字型名医
看“字型”找相似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写生翎毛图》全幅现身,99%是徽宗真迹?
便秘应该怎么吃?名医这样告诉我们
设施克瑞森无核葡萄“厂”字型架式栽培关键技术
冬小麦“井”字型播种模式的研究探讨
古代凤毛麟角的女名医
画错的三重奏
“一字型”折叠翼展开试验与仿真验证分析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